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中医
  • 3篇中医药
  • 2篇心绞痛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医经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头痛
  • 2篇稳定性心绞痛
  • 2篇腺炎
  • 2篇名医
  • 2篇名医经验
  • 2篇紧张素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绞痛
  • 2篇不稳定性心绞...
  • 1篇蛋白
  • 1篇眩晕

机构

  • 11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作者

  • 11篇张秀梅
  • 3篇张鑫哲
  • 3篇徐进杰
  • 2篇邵静
  • 2篇张丽慧
  • 2篇马素平
  • 2篇杨国红
  • 2篇王晓
  • 2篇李春颖
  • 2篇王晨晓
  • 1篇杨国防
  • 1篇邵玉英
  • 1篇周硕果
  • 1篇李艳
  • 1篇陈海燕
  • 1篇陈瑞华
  • 1篇黄霞
  • 1篇张永华
  • 1篇毛峥嵘

传媒

  • 3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医研究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及其痰湿瘀阻型与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及其痰湿瘀阻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60例(痰湿瘀阻型30例,非痰湿瘀阻型30例)和尿酸正常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取血,进行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以DD型多见,且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组中痰湿瘀阻型患者DD、ID型及D等位基因分布高于非痰湿瘀阻型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及中医痰湿瘀阻型密切相关,而与I等位基因无关,提示高尿酸血症痰湿瘀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可能具有遗传特异性。
张秀梅邵静邵清蔚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尿酸血症痰湿瘀阻型
急危重病并发脑病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在临床治疗中,对危急重病的病人的判断、抢救、诊断、和处理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了给治疗临床治疗急危重病并发脑病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急危重病并发脑病的诊断及处理,并结合中西医治疗评价其疗效....
毛峥嵘袁洪文陈瑞华张秀梅朱智琦
关键词:脑病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急诊教学中学生综合应急能力培养的思考被引量:9
2021年
急诊科是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急诊医师不同于其他科医师,除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危重症意识及应急沟通协作能力。而急诊课堂教学多以急救知识的灌输和急救技能的模仿为主,学生缺少对紧急场景的体验,缺乏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治能力,初到临床常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因此,急诊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危重症意识的培养及应急能力的训练。
张秀梅
关键词:急诊教学应急能力急诊科
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后EN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急救优化方案的预防效果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以此优化急救方案并分析其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发病4.5 h内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的12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21)和无END组(n=99),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风险因素,并根据OR值拟合出END预测评分量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基于此预测模型制定急救优化方案。另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ACI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患者接受急救优化方案的END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结果本研究中ACI患者的END发生率为17.5%。年龄≥60岁、HMCAS阳性、合并房颤、基线NIHSS评分偏高及溶栓前血糖、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偏高均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ND预测评分预测ACI患者溶栓后24 h内发生END的AUC为0.905(0.832~0.9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4%和82.48%,截断值为5分,约登指数为0.700。经急救优化方案干预后,ACI患者溶栓后END发生率、NDS评分均明显降低,ALD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1)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年纪较大、合并房颤、溶栓前血糖、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偏高的ACI患者更应警惕END的发生。(2)根据预测评分量表优化后的急救方案可明显降低END发生率,并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边丽张秀梅李妍杨国防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间与人体阴阳昼夜节律初探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发病时间与体内阴阳昼夜节律的关系,指导中医药及早干预,避免急性胰腺炎向重症及死亡方向发展。方法:以午时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午时前、后两组,并将两组病人的发病时间按十二时辰进行统计。根据《黄帝内经》昼夜节律中有关阴阳消长的理论将1日分为4个时间段,根据其发病时间将病人分为4组:夜半组(22:00-次日3:59)、平旦组(4:00-9:59)、日中组(10:00-15:59)、日西组(16:00-21:59),对各组的病人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按发病的中医证型分为3组,分别是胃肠实热组、肝胆湿热组、其他证型组,其中其他证型组包括肝郁气滞型、胃阴不足型以及瘀热(毒)互结型患者,并将各组发病人数进行统计。结果:与午时前组发病人数相比,午时后组发病人数明显较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午时至申时。与日中组相比,夜半组发病人数明显较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日中组发病人数最多,此后随着时间推移发病人数逐渐减少。胃肠实热组发病患者人数最多,为201例,占总人数的51.15%,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发病患者人数为136例,占总人数的34.6%,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阴阳昼夜节律参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的调节过程,认识急性胰腺炎发病的昼夜节律能够通过早期中医药干预避免急性胰腺炎向重症及死亡方向发展。
张永华杨国红马素平王晨晓张秀梅李春颖张丽慧王晓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昼夜节律中医药
通腑化瘀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肝损伤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SAP为临床急危重症,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肝损伤是SAP的常见并发症,且肝损伤程度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肝损伤对SAP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通腑化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SAP早期肝损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王晓杨国红王晨晓张秀梅李春颖李建松马素平张丽慧朱沛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段海辰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经验
2023年
面肌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段海辰教授认为面肌痉挛为“风”邪致病,以肝风为主,病位在面部,与肝、脾、胃经相关,病因以肝血虚为本,风痰瘀为标,治疗以养血柔肝、熄风止痉为法,并注重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调节,临床屡获良效。
季东方徐进杰张秀梅
关键词:面肌痉挛名医经验
段海辰教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被引量:1
2016年
段海辰教授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随着现代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段教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血管神经性头痛,近、远期疗效显著。段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风邪外袭、痰瘀阻络、清阳受阻所致,治疗以祛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自拟祛风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张秀梅徐进杰张鑫哲
关键词:祛风化痰祛瘀通络中医师
祛风止痛颗粒治疗偏头痛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祛风止痛颗粒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情绪、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祛风止痛颗粒,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疗程30 d。对比观察治疗14 d、30 d及停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焦虑情绪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两组症状缓解均与时间呈正相关,停药3个月后两组头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焦虑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3个月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风止痛颗粒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张秀梅徐进杰张鑫哲
关键词:偏头痛西比灵胶囊焦虑情绪血液流变学
血管紧张素基因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及中医分型相关性应用
邵静黄霞张秀梅吴冠信陈海燕李艳邵玉英周硕果贾景香杜雨楠
课题属于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点研究领域,应用PCR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根据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研究ACE基因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关系,以及与中医...
关键词: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紧张素中医药防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