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梅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被引量:7
- 1994年
- 采用ABC酶抗体法对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进行了免疫分型,结果B细胞型20例,T细胞型10例。病理分类以弥漫小裂细胞型、淋巴母细胞型及小淋巴细胞型易合并白血病。结合文献对T、B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因素及临床特点等加以讨论。
- 张秀梅卢振霞姜玉珍杨华张洪盛金绍光林玉梅
- 关键词: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B淋巴细胞
- 以肌肉淀粉样变性为突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二例被引量:1
- 2001年
- 林玉梅张凤春干慧珠孙步彤孙延霞卢振霞张秀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报告
- ^(99m)Tc—Dextran淋巴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1994年
- 本文探讨了^(99m)Tc—Dextran淋巴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99m)Tc—Dextran淋巴显像有一定可靠性,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有较好应用价值,特别对腹膜后淋巴瘤更为重要,本组63.5%病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可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2)^(99m)Tc—Dextran淋巴显像可确定淋巴瘤所在淋巴链中位置,同时对检测淋巴回流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本方法不需破坏淋巴管,因此也是淋巴管内注入抗癌药物必要的筛选手段.
- 张凤春张秀梅姜玉珍卢振霞赵美蓉罗云霄杨国珍
- 关键词:右旋糖酐淋巴显像淋巴瘤
-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因诊断与临床
- 1994年2月~1997年1月,本文采用CDRⅢ基因扩增与Western blot法相结合,配用免疫结合电泳与薄膜免疫过滤凝胶法,对103例可疑或定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和尿进行了检测,并深入地观察了临床指标,...
- 张秀梅金绍光姜玉珍孙步彤张凤春张洪盛孙延霞李骏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基因诊断
- 文献传递
- 大肠癌ras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突变与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白元松张秀梅卢振霞侯治富
- 关键词:大肠肿瘤RAS基因P53基因
- 白细胞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66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IL-2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IL-2加化疗联合治疗的66例恶性肿瘤患者与58例单纯化疗病人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加用IL-2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41/49)、74.4%(32/43),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IL-2组主观症状明显改善,CR率也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3.3%(31/49)、34.1%(15/44,P<0.05)。结论:IL-2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抗瘤谱广,安全可靠。
- 卢振霞张凤春张秀梅何娜
- 关键词:恶性肿瘤肿瘤免疫疗法白细胞介素2
- p53,K—ras基因与大肠肿瘤
- 1998年
- 白元松张秀梅
- 关键词:P53基因K-RAS基因病理大肠肿瘤
- 血管紧张素Ⅱ加压化疗治疗恶性实体瘤53例临床及实验分析
- 1996年
- 本文共治疗恶性实体瘤104例,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加压化疗组53例,静脉化疗组51例。对两组病例各10例于用药后以同位素方法检测了肿瘤组织、血、尿内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加压化疗组肿瘤组织内抗癌药物浓度是静脉化疗组的2.63倍(P<0.01)。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肾脏药物排泄量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临床疗效:加压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67.9%(36153),3年存活率为58.8%(20/34),静脉化疗组分别为49%(25/51),34.4%(11/32)。两组差异显著(均为P<0.05)。本结果表明AT-Ⅱ加压化疗对恶性实体瘤的局部强化治疗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 卢振霞张秀梅张风春姜玉珍王杨李玉林
- 关键词:恶性实体瘤
- 腹部恶性淋巴瘤1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报告了117例腹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结果。提示腹部恶性淋巴瘤以腹痛、腹部包块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高峰年龄为中年期。提示B超、CT、核素淋巴显像是腹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非常必要的检查方法。细针穿刺是一种简单、易行而且较可靠的细胞学诊断方法。还提示手术+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是治疗腹部恶性淋巴瘤的最佳方案。
- 张凤春张秀梅姜玉珍卢振霞张洪盛朱华徐卓玉
- 关键词:腹部恶性淋巴瘤
- 同位素示踪观察淋巴管内及静脉内注入抗癌药物的药时曲线比较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为探讨淋巴管内注入抗癌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观察10例淋巴瘤病人淋巴管内注入131I-博来霉素的药时曲线变化。结果:①淋巴管内注入抗癌药物,注药侧淋巴链中淋巴瘤组织内示踪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②非注药侧淋巴链中淋巴瘤组织内示踪物浓度峰值虽与静脉注药相同,血中示踪物高峰浓度虽低于静脉给药,但它们较高的示踪物浓度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提示该方法可能是一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有效的方法。
- 张凤春卢振霞张秀梅姜玉珍马世盐徐越超
- 关键词:淋巴管内静脉内药时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