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红
- 作品数:37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食管鳞癌组织MMP-10、RKIP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92例份,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MMP-10、RKIP表达;分析MMP-10、RKIP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MMP-10表达与RKIP表达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MMP-10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RKIP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MMP-10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有关(P均<0.05);RKIP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无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MMP-10阳性表达与RKIP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72,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MMP-10高表达、RKIP低表达;二者表达变化可促进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 赵一帆肖春阳张瑜红冼磊
- 关键词:食管鳞癌基质金属蛋白酶10RAF激酶抑制蛋白
- 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食管鳞癌组)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组)中MMP-10 mRNA、RKIP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MP-10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RKI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的患者的MMP-10 mRNA、RKIP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及有淋巴转移的患者MMP-10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Ⅰ期+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RKI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Ⅰ期+Ⅱ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MP-10 mRNA与RKIP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10 mRNA高表达以及RKIP mRNA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 肖春阳赵一帆张瑜红冼磊
- 关键词:食管鳞癌RAF激酶抑制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0荧光定量PCR
- 血清CEA、CA_(125)、CA_(19-9)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60例胃癌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24.4%、37.5%、23.1%,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4%;CEA阳性率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CA19-9阳性率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无关,CA125女性高于男性,且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是否转移密切相关。三者均与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相关。结论CEA、CA125、CA19-9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 张瑜红唐国都
- 关键词:CEA阳性胃癌诊断肿瘤浸润深度检测阳性率免疫荧光法检测
-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23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施行双气囊小肠镜及手术诊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OGIB患者中,男15例,占65.22%(15/23),女8例,占34.78%(8/23)。发病年龄20~59岁的占60.00%。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14例,病变检出率为60.87%。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12例,病因诊断率为52.17%。同时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手术的患者7例,其中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病因诊断准确率为57.14%。23例患者中发现病变14例,其中,间质瘤3例,血管畸形3例,溃疡2例,憩室病1例,黏膜糜烂1例,息肉病1例,非特异性炎症1例,克罗恩病1例,钩虫病1例,未见异常9例。结论 OGIB患者多发于中青年,以小肠间质瘤及血管畸形最常见,双气囊小肠镜对OGIB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秦荔荣唐国都黄雪张瑜红
-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双气囊小肠镜
- 食管鳞癌中MMP-10和RKIP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食管鳞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MP-10和RKI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二者相关性,并做出预后分析。结果:MMP-10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RKIP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RKI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0和RKIP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2,P=0.000);MMP-10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1),RKIP阴性的生存率低于阳性组(P<0.01)。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MMP-10阳性表达以及RKIP阴性表达均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MP-10和RKIP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相关,RKIP可能通过下调MMP-10的途径参与到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
- 肖春阳冼磊赵一帆张瑜红
- 关键词:食管肿瘤MMP-10RKIP免疫组化预后
- 铁死亡相关机制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近年来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其发现晚、致死率高仍然是亟待攻克的难题。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的细胞死亡方式,诱导铁死亡的主要方式是游离铁的堆积,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沉积。本文总结了部分基因和相关的非编码RNA可能成为影响食管癌进展和治疗的生物靶点;在食管癌治疗方面,激活诱导铁死亡有助于减轻化疗耐药以及提高放疗的效应,近年的研究也发现一些中草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本文总结了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希望通过对铁死亡相关机制的深入挖掘研究,为未来食管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向提供新思路。
- 朱敏齐廖国燃莫俊贤张瑜红冼磊
- 关键词:食管癌脂质过氧化铁代谢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尽管胆石症和饮酒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由高脂血症(hyperlipernia,HL)诱发的AP逐年增多,日益受到关注。
- 张瑜红唐国都
-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高脂血症腺泡细胞胰蛋白酶原胰管胰腺管胰腺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SDH、S-GLDH及ALT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50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50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6个时点的山梨醇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S-GLDH)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SDH、S-GLDH及ALT均升高,不停跳手术患者的指标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小。
- 冼磊张瑜红罗玉华陈志坚覃家锦何巍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肝脏功能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和胰腺炎肺损伤组(ALI)。术后6、12、24、48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肺脏病理学形态改变;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称肺干湿重比;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结果:ALI组各时点肺湿干质量比较SHAM组有显著差异(P<0.05),MPO活性测定各时点均较SHAM组升高(P<0.05);ALI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均较SHAM升高(P<0.05);ALI组ICAM-1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并且随时间进展而逐渐增加,12h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表达;同时ICAM蛋白表达也逐渐升高,12h达高峰后持续高水平表达;TNF-α与ICAM-1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组织中,ICAM-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呈过度表达,并且与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前炎性因子TNF-α在ICAM-1的过度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张瑜红唐国都梁志海蔡莉许志毅
- 关键词:胰腺炎肺组织损伤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及停跳手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各50例手术前,转机30min,术后2h,1d,3d和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ALT、AST、AST/ALT、ALP、GGT均升高,不停搏手术患者的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肝功能有影响,不停搏手术的影响较小。
- 冼磊张瑜红陈志坚陈铭伍覃家锦何巍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