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丽
-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血脂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老年颈动脉斑块(CAP)的影响及其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检测48例经颅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老年CAP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和血脂指标,并与40例无CAP的老年人对照,并将两组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CAP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C、TG、LDL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HDL水平无显著差异。斑块组TC、TG、LDL均与IGF1呈负相关;HDL与IGF1无相关性。结论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IGF1作为一种重要的循环内分泌多肽,参与CAP的形成及脂代谢的调节。
- 邓微王碧云张梅丽杨彬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脂代谢颈动脉斑块
-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IL-8水平的检测被引量:1
- 2000年
- 邓微张梅丽王淑斐许均黎陈群汤斌
- 关键词:血清诊断SIL-2RIL-6
- 葛根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浆ET及HCY、OX-LDL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在同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15d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能力状态和血浆ET、HCY、OX-LD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减少,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ET、HCY、OX-LDL水平降低。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脑缺血而实现的。
- 王碧云张梅丽谭燕杨宇
-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内皮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O水平变化及自由基损伤被引量:12
- 1998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7例脑梗塞、42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清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IA组血清NO水平呈显著性升高(P<0.01),脑梗塞组无明显变化,脑动脉硬化组则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脑动脉硬化组比较,脑梗塞组血清NO水平呈显著性升高(P<0.01);各患者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损伤发展过程中,NO起重要作用,并与氧自由基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7例脑梗塞、42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清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IA组血清NO水平呈显著性升高(P<0.01),脑梗塞组无明显变化,脑动脉硬化组则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脑动脉硬化组比较,?
- 张梅丽杨志江黄迪南侯敢祝其锋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
-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O与SOD、LPO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1997年
- 对23例原发性高血压(EH)、36例冠心病(CHD)和30例健康人血清NO、SOD和LPO其中CHD组包括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21例非梗塞性CHD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EH组血清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在CHD组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O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非梗塞性CHD组的NO和SOD水平也均显著降低(P<0.01),AMI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AMI组较非梗塞组SOD活住显著位增高(P<0.01),NO水平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意义;所有各患者组血清LPO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NO与氧自由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 黄迪南侯敢祝其锋杨志江张梅丽
- 关键词:冠心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NO
-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1995年
- P<0.012.2脑梗塞组、脑动脉硬化组Lp(a)经与ApoAI、ApoB、TC、TG、HDL-C和LDL-C作相关分析,显示均无相关性。3讨论缺血性C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以AS为其基础病因。一般认为,Lp(a)潜入血管壁后,通过干扰或抑制纤溶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阻止血管中纤维蛋白血凝块的溶解而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有报道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者Lp(a)均值显著高于无斑块者[5],并发现AS灶有大量Lp(a)积聚[6]。本组资料显示,脑梗塞组及脑动脉硬化组Lp(a)水平及频率分布中>250mg/L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故Lp(a)的致AS作用很可能是其引起缺血性CVD的主要原因,载脂蛋白及其他血脂水平亦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但分析表明,Lp(a)水平的高低与这些脂质成分的升高或除低无关。提示Lp(a)是缺血性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文献观点一致[2]。老年人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加速,动脉内皮抗氧化能力减弱而易于受损,便于高水平的Lp(a)潜入与积聚,加速缺血性CVD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测定Lp(a),对老年缺血性CVD危险性的预测会有重要意义。Lp(a)为AS的研究和防治开辟了一?
- 张梅丽刘慧明邹晓波刘彩琼祝其锋黄丰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老年人脂蛋白血清
- 通心络胶囊对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及通心络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72例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并与63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其中69例患者于通心络胶囊治疗30天后再次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观察通心络的治疗作用。结果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均较健康老年组高(P<0.01);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健康老年组高(P<0.05或P<0.01)。经通心络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ACI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的明显异常;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 邓微杨宇王碧云张梅丽谭燕
- 关键词:脑梗死无症状性血液流变学血脂通心络胶囊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脂类水平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30例ICVD患者血清IGF1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并与43名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血清IGF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IA伴有梗死灶者血清IGF1的含量较无梗死灶者更低(P<0.05)。脑血管病组总TC、TG、LDLC和LP(a)水平均较健康老年组升高(P<0.05)。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GF1水平与TC、TG、LDL、LP(a)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IGF1与老年ICVD的发生发展及其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并在脑梗死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作用。
- 邓微王碧云张梅丽谭燕杨宇
- 关键词: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