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虎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实时环境
  • 2篇实时系统
  • 2篇通信
  • 2篇通信方法
  • 2篇通信延迟
  • 2篇轻量
  • 2篇轻量级
  • 2篇网络
  • 2篇写保护
  • 2篇零拷贝
  • 2篇静态系统
  • 2篇拷贝
  • 2篇分布式
  • 2篇分布式实时
  • 2篇分布式实时系...
  • 1篇调度
  • 1篇以太
  • 1篇以太网
  • 1篇用户
  • 1篇用户数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张明虎
  • 5篇金海
  • 4篇李胜利
  • 3篇谭朋柳
  • 2篇徐力
  • 2篇袁平鹏
  • 1篇陈汉华
  • 1篇徐力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电子学报
  • 1篇小型微型计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实时环境下的零拷贝通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环境下的零拷贝通信方法,步骤为:①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写保护;②发送端将静态系统缓冲作为用户发送缓冲;③发送端判断上述待发送数据的长度L<Sub>data</Sub>是否大于k,其中k为单片包内数据...
金海李胜利袁平鹏张明虎徐力
文献传递
轻量级实时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
交换式以太网逐渐成为分布式实时系统的主要网络拓扑,开源系统软件和廉价商用网络硬件是构建基于分布式实时系统的轻量级实时通信系统的主要选择。在分布式实时系统中,设计多应用支撑的轻量级实时通信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
张明虎
关键词:交换式以太网分布式实时系统网络吞吐量时钟同步
分布式实时系统的集中式相对时钟同步方法被引量:4
2007年
提出了集中式相对时钟同步方法,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使用服务器的CPU时钟作为整个系统的全局时钟,时钟服务器周期性地轮换向各客户机发送时钟同步请求,克服了以往同步算法由于网络竞争引起附加延迟而造成的不精确的缺点,同时可以获得比物理时钟更高精度的时钟同步.测试结果表明:时钟同步进程周期在10 s以内时,同步后客户机的时间与服务器同步源的时间的偏离值一般在±5μs以内.集中式相对时钟同步方法具有精度高、安全可靠、成本低三大优点.
谭朋柳金海张明虎
关键词:分布式实时系统
一种实时环境下的零拷贝通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环境下的零拷贝通信方法,步骤为:①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写保护;②发送端将静态系统缓冲作为用户发送缓冲;③发送端判断上述待发送数据的长度L<Sub>data</Sub>是否大于k,其中k为单片包内数据...
金海李胜利袁平鹏张明虎徐力
文献传递
SS-RTUDP:轻量级实时网络通信协议在集群系统中的实现被引量:1
2006年
轻量级实时网络通信协议对于科学计算集群与视频服务集群至关重要.SS-RTUDP以UDP协议为基础,通过以下途径在集群系统得到实现:静态分配网络资源、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的数据零拷贝操作、添加实时平滑层以及使用伪中断技术消除网卡硬件中断开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具有较UDP更小的通信延迟与更高的通信带宽,同时较大程度提高了集群系统的实时通信性能.
张明虎金海谭朋柳陈汉华李胜利
关键词:集群系统实时网络通信
用于开放式系统的二维优先级实时调度被引量:12
2006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开放式系统的调度机制,即二维优先级实时调度,它不仅划分任务优先级,还划分调度策略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由其调度策略优先级和任务优先级共同决定.它不仅可以解决传统优先级调度机制中机制与调度策略不能相分离的问题,还提高了效率.这种机制中引入的CPU带宽控制策略,可以根据需要实现硬实时、软实时、混合实时不同目标的实时系统,并简化了任务可调度性分析,且可以为不同权限或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QoS服务.这种调度架构不仅效率高,而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适用广、易扩展.
谭朋柳金海张明虎
关键词:开放式系统实时调度
基于实时微内核的零拷贝通信协议被引量:2
2007年
在分析现有零拷贝通信协议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时微内核的零拷贝通信协议RTZCP.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RTZCP协议对单个数据包采用了传统的内存重映射方式来消除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之间的数据拷贝,而对于需要分片的大数据包,则采用RMA(远程内存访问)方式来实现零拷贝通信的目的.设立了专门静态网络通信资源的分配管理机制,以及具有缓冲机制的通信接口技术来优化处理IP数据包的分片机制.测试结果表明,RTZCP协议能够在提供比传统网络通信协议更低的通信延时的情况下,充分地保证实时数据包的实时通信性能.
李胜利徐力张明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