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月尘
  • 3篇月球
  • 3篇嫦娥
  • 2篇电场
  • 2篇扬尘
  • 2篇羽流
  • 2篇原子
  • 2篇发动机
  • 1篇电场强度
  • 1篇对撞
  • 1篇原子核
  • 1篇跃迁
  • 1篇月球尘埃
  • 1篇月球南极
  • 1篇容许跃迁
  • 1篇软着陆
  • 1篇生物毒性
  • 1篇实时模拟
  • 1篇衰变
  • 1篇衰变规律

机构

  • 11篇澳门科技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6篇兰州空间技术...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北京空间飞行...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贵州理工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16篇张小平
  • 5篇李存惠
  • 4篇支启军
  • 3篇任中洲
  • 2篇王卫东
  • 2篇赵呈选
  • 2篇甘红
  • 2篇马继楠
  • 2篇李雄耀
  • 2篇王鹢
  • 2篇魏广飞
  • 2篇郑强
  • 1篇郭美如
  • 1篇李得天
  • 1篇刘建忠
  • 1篇陈金辉
  • 1篇朱相雷
  • 1篇曹乃亮
  • 1篇王永军
  • 1篇阚瑞峰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3篇中国科学:物...
  • 2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宇航学报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LDEM2015数据的月球Aristarchus地区有效太阳辐照度和电场实时模拟被引量:1
2022年
以月球Aristarchus地区为例,基于覆盖全月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SLDEM2015)得到的月表坡度和方位角数据,计算2025–2045年之间研究区处于近日点夏至/冬至、远日点夏至/冬至4个时间点时,正午时刻的有效太阳辐照度.其次,基于充电电流平衡理论,计算4个时间点对应的平衡表面电势和垂向电场强度.研究发现地形、纬度、日月距离、季节对有效太阳辐照度和表面电场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对比发现日月距离对研究区的有效太阳辐照和电场环境的影响比季节效应的影响更大.这可为将来无人和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时间选择、着陆点环境特征模拟、太阳能利用、月表尘埃环境预警预报等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依据.
甘红甘红魏广飞曾小家李雄耀李雄耀刘建忠
关键词:月球电场强度
嫦娥五号发动机降落羽流扬尘特性研究
2024年
在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发动机羽流与月面相互作用后溅起的月尘是月面环境危害的主要来源。本文以嫦娥五号任务测试数据作为仿真入口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两阶段法建立了嫦娥五号任务中使用的喷管1∶1模型和真空羽流扩散侵蚀模型,研究了喷管在不同降落高度下的侵蚀速率,并计算了发动机距离月面高度为0.5~2.0 m范围时月尘颗粒的运动轨迹、扬尘角和速度特性。结果表明,基于剪切应力得到的最大侵蚀速率为8.83 kg/m^(2)s,随着高度增加,侵蚀速率降低,与嫦娥五号降落相机相同高度下的分析结果一致。粒径为1、70ìm的月尘颗粒最大扬尘高度分别为0.72、0.36 m,最大速度分别为2520、1010 m/s。不同粒径月尘的扬尘角范围为1.44°~2.27°,计算的扬尘角与Apollo探月任务中的结果相近。
张海燕李思新王鹢李存惠张小平王卫东
关键词:月尘
中国月尘探测进展及后续展望被引量:1
2021年
月球尘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目前对月球尘埃运动规律、运动机理等的了解非常有限,对尘埃运动物理参数缺少系统的定量测量,严重制约了月球尘埃的科学研究。阿波罗17号宇航员观察到的月尘扬起及其物理机制迄今为止在科学上仍然是一个谜。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任务得到了月面上的尘埃沉积数据及尘埃活动高度数据,表明尘埃活动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在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中将研究月尘带电方面的物理特性。探月后续任务中如果能够在高纬度地区首次系统地定量测量月尘运动的物理参数,将会揭示不同经纬度区域、不同太阳光照条件、不同太阳风条件、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尘埃活动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高精度数值模型的建立及其参数选择提供定量限制,必将取得新的重要科学发现。
李存惠张小平张熇王鹢谢良海严奇马继楠张海燕庄建宏赵呈选
关键词:月球尘埃
月球极区水冰就位分析方案设计
2023年
结合以Luna 25、Luna 27、Viper为典型月球极区就位探测应用的光谱−质谱联用技术,介绍了包括探测机制、工作模式及仪器的功能、性能与应用;设计了“嫦娥七号”月球极区水分子分析仪,其中激光吸收光谱仪负责H2O和HDO的就位分析,飞行时间质谱仪实现H2O、CH4等质量数<200 amu气体分子的分析,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可为月球南极着陆探测水冰就位探测提供支撑。
李想王兴平卢文振郭美如黄正旭张小平许振宇姚路阮俊阚瑞峰曹乃亮
远离β稳定线核β+衰变寿命的新规律
自从19世纪30年代 Fermi 提出β衰变理论以来[1],在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β衰变的理论和实验工作[2,3]。然而,β衰变过程除了由弱相互作用主导以外,还涉及到强相互作用。由于我们对强相互作用了解的不够以及对于量子多...
张小平任中洲
文献传递
远离稳定线附近β^-衰变寿命的新规律被引量:1
2009年
系统分析了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实验数据,发现在各同位素链上,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与母核的质子和中子数之间存在着指数规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一套四参数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此外,利用该公式对一些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作了理论预言.
支启军张小平
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首先简要回顾和介绍了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的实验进展,然后介绍了对这些奇特核性质的理论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壳模型、Hartree-Fock模型和宏观-微观模型在该区域的发展和研究结果。重点介绍了宏观-微观模型在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研究中的进展。此外,还分析和比较了各种理论模型在描述反转岛附近原子核性质上取得的成功和模型之间的差异。
支启军张小平
关键词:幻数
月尘被动防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月球的特殊环境使月尘具有导电等特殊的性质,极易黏附在探测仪器上造成设备的失效,给探月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国内外众多研究组针对月尘危害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从黏附机理、防护方法和实验测试几方面对月尘的被动防护技术进行综述和展望.首先,阐述了月尘对探测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影响因素,进而具体论述月尘黏附的机理,详细介绍造成黏附的两种主要作用力的理论基础.然后,针对不同作用机理系统阐述了降低月尘颗粒黏附力的主要方法,对月尘被动防护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防护方式的不同,总结了测试月尘黏附力的方法,从而为有效实现探测设备表面月尘防护奠定基础.
穆萌张海燕王晓李存惠张小平王明智朱应敏高立波赵呈选陆洋陆洋
关键词:月尘
相对论氘-金对撞中的末态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利用多相输运模型(AMPT)研究了相对论氘-金对撞中强子形成机制及随后的末态相互作用对强子产额的影响.如果考虑强子由弦碎裂产生并且引入末态强子散射机制,那么模型计算的反质子和π-介子增强幅度的比值与RHIC上的实验数据符合.对π-介子,K-介子,反质子,φ介子,Λ和Ξ重子对心碰撞相对于偏心碰撞的核修正因子(RCP)的系统研究表明,在中高横向动量区这些强子的RCP具有质量依赖性,这一质量依赖性起源于末态强子散射.如果强子由夸克重组产生,那么这种质量依赖性将会消失,强子的反奇异夸克组分对其增强幅度有较大影响.这一计算首次表明弦碎裂强子化和末态强子散射机制能够较好地描述RHIC能区氘-金对撞中Cronin效应的强子种类依赖性.模型预言的不同强子的相对增强幅度可供实验研究参考.
张小平陈金辉任中洲许怒许长补郑强朱相雷
等待点N=82附近核素β^-衰变寿命的研究
2014年
利用提出的远离稳定线附近的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指数规律理论计算公式,对N=82附近快中子过程中等待点核素的β-衰变寿命进行了理论计算,比较了所获得的计算结果与最新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并加以讨论.研究表明,相对于理论复杂和计算时间长的微观理论计算而言,利用考虑壳效应的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β-衰变寿命指数规律理论计算公式能较快且准确地得出快中子俘获过程(R过程)等待点核素的β-衰变寿命.这能为R过程核素合成网络计算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重要物理输入,并对今后天体中核素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陈泽张小平杨洪应郑强陈娜娜支启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