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毅
-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僵人综合征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9年
- 僵人综合征(stiff-person syndrome,SPS)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轴性肌肉强直、发作性痛性肌肉痉挛。由于SP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缺乏特异性,而且发病率低,容易误诊和漏诊。文献回顾该病主要以下肢肌肉和表情肌、舌肌、咀嚼肌、吞咽肌等肌肉受累以及眼球震颤多见,本文报告以双上肢肌肉及背部肌肉受累为表现,临床少见。经过给予小剂量氯硝西泮口服,症状明显减轻,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陈静闵彬张君毅
- 关键词:僵人综合征氯硝西泮
- Irisin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Irisin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血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喂养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Irisin经腹腔注射后的血浆水平。血糖仪检测T2DM小鼠经腹腔注射Irisin后30、60、90、120、150、180和210 min的血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注射Irisin后肝脏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饮食(ND)组相比,高脂饮食(HD)组小鼠在第6周时血糖糖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葡萄糖耐量降低,说明T2DM小鼠造模成功。2与对照(Control)组相比,Control+Irisin组血浆中的Irisi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3与T2DM+Vehicle(生理盐水)组相比,T2DM+Irisin组血糖于30 min时开始降低,60 min时出现显著差异(P<0.05),到120 min时下降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升高。4与Control组相比,T2DM组G6pase和PEPCK的水平升高(P<0.05),经外源给予Irisin后,G6pase和PEPCK的水平下降(P<0.01)。结论:Irisin对T2DM小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这可能与降低T2DM小鼠肝脏糖异生有关。
- 黄卫东刘毅辛超杜朝升张君毅宋延彬陶凌
- 关键词:糖尿病糖异生小鼠
- Irisin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Irisin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因AMI行急诊PCI治疗的169例患者的临床及冠脉影像学资料。根据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水平,根据Irisin水平分为低Irisin组和高Irisin组,分析Irisin与无复流发生的关系。结果:1169例患者发生无复流40例,无复流发生率为23.6%(40/169);2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相比,血清Irisin水平显著降低(4766±1725 ng/m Lvs 8125±2904 ng/m L,P<0.05);3急性心梗发生后,血浆Irisin水平逐渐升高,3小时内组Irisin水平显著低于24小时后组(4050±1739 ng/m L vs8358±3042 ng/m L,P<0.05),且3小时内组无复流显著高于24小时后组(71.42%vs 12.9%,P<0.05);4低Irisin组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Irisin组(58.1%vs 11.9%,P<0.05);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Irisin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OR:0.861,95%CI:0.793-0.909,P<0.05)。结论:低水平的血清Irisin能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且Irisin能明显改善PCI术后无复流。
- 巨敏王蕊张君毅朱迪刘毅陶凌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
- 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s)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CHF患者初次入院后测定血浆BCAAs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血浆BCAAs水平分为高BCAAs组(BCAAs>366μmol/L,n=126)和低BCAAs组(BCAAs≤366μmol/L,n=42)。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指标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分析;再按随访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BCAAs组和高BCAAs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存在显著差异[(40.23±6.96)%和(45.96±7.05)%(P<0.01)]。低BCAAs组和高BCAAs组在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14%和22.22%(P<0.01)]和心源性病死率存在显著差异[16.67%和7.14%(P<0.01)]。非事件组和事件组的BCAAs水平存在显著差异[(497.45±117.56)μmol/L和(405.78±102.54)μmol/L(P<0.01)]。事件组BCAAs水平与组织多普勒心肌做功指数(TDI-Tei)呈负相关(r=-0.421,P<0.001),与LVEF呈正相关(r=0.2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Hs-CRP、LVEF、TDI-Tei、BCAAs、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BCAAs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曲线显著低于低BCAAs组(Log-rank检验:χ~2=12.39,P<0.001)。结论血浆BCAAs水平是CHF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能有效预测CHF患者的临床预后。
- 李新国张君毅陈静闵彬艾雪瑞李同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支链氨基酸预后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s-3,CTRP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检测ACS患者20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208例血浆中CTRP3。结果与SAP相比,ACS患者血浆CTRP3和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显著降低(P<0.01)。校正年龄和性别后,CTRP3与血糖(r=-0.121,P<0.01),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 CRP)(r=-0.152,P<0.01)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12,P<0.01)和脂联素(r=0.136,P<0.01)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高三分位数CTRP3组相比,中三分位数CTRP3组OR值5.08(95%可信区间,1.69-13.43),低三分位数OR值8.17(95%可信区间,2.36-28.36)。结论 CTRP3与ACS有关联。
- 宋延彬张君毅李华张云清陶凌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肪因子
- 心脏彩超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利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冠脉造影正常者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采用矫正TIMI帧计数法(CTFC),按CTFC大于冠状动脉正常血流速度的两个标准差诊断为CSF,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CSF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数。结果 CSF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无统计学差异,左室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峰下降,左室舒张晚期的血流峰值速度A峰升高,E/A比值下降,E/A比值减低患者出现CSF的比例增高(P<0.05)。结论 E/A比值与CSF密切相关,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在CSF组更明显,DTI对评估CSF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常快乐王斌张君毅陶凌王海昌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血管造影术
- 短期高强度间期运动对糖尿病前期男性疗养员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2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糖尿病前期男性疗养员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疗养的糖尿病前期男性疗养员80例,按运动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照组采用常规有氧运动。观察并比较2组血糖、血脂、BMI等指标变化;采用运动享受喜爱程度量表(PAES)对2组运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运动后空腹血糖、空腹果糖胺、餐后2 h血糖低于运动前和对照组(P<0.05)。2组运动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BMI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水平,而且享受喜爱程度高,在糖尿病前期运动治疗中值得推广。
- 陈静张君毅李勇徐春华牟婧龚忠厚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血脂
- 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组(250例)与联合组(250例)。单纯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单纯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单纯组(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熙媛陈静张君毅李华
- 关键词:厄贝沙坦美托洛尔老年高血压病
- 心肌脂联素信号通路增强可能是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心肌的部分新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对照组,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小鼠模型,每组8只C57 BL/6 J小鼠。ELISA法检测血浆APN水平,超声检测心功能,TTC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PN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Adipo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血浆APN〔(19.08±2.15)μg/ml〕相比,IPC组和MI/R组缺血30 min后血浆APN水平降低(P<0.01);与IPC组血浆APN〔(15.4±2.09)μg/ml〕相比,MI/R组血浆APN水平降至更低〔(13.95±1.75)μg/ml〕(P<0.05);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76.37±7.24)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射血分数(57.15±7.32和66.37±6.09)均降低(P<0.05);与MI/R组左室射血分数相比,IPC组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1);与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52.13±4.80)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短轴缩短率(37±8.14和44.9±6.52)降低(P<0.01);与MI/R组左室短轴缩短率相比,IPC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1);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3.13±0.59)mm〕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加〔(3.50±0.48)mm和(3.23±0.50)mm〕(P<0.05);与MI/R组左室左室舒张末内径相比,IPC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少(P<0.01);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内径(1.95±0.59)mm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左室收缩末内径增加分别为〔(2.26±0.48)mm和(2.15±0.21)mm〕(P<0.05);与MI/R组左室左室收缩末内径相比,IPC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减少(P<0.01);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MI/R组和IPC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45.7±3.92,40.9±4.1)(P<0.01);与MI/R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IPC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减少(P<0.05);与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相比,MI/R组和IPC组TUNEL阳性细胞增加(12.16±1.93和8.96±1.49)(P<0.01);与MI/R组TUNEL阳性细胞相比,IPC组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5);与对照�
- 宋延彬李华张君毅张云清张娟王娟陶凌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心肌脂联素脂联素受体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多支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策略,制定患者血运重建时机及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08.10-2012.10期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资料,其中仅行罪犯血管PCI治疗组162例,多支血管PCI治疗组50例、阶段PCI治疗组112例,分析比较各组间短期(3个月)死亡率和1年、2年、3年死亡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①多支血管PCI组较罪犯血管PCI组有更高的短期死亡率(4.0%vs 2.5%,P<0.05),但其降低MACE发生率(12.0%vs 15.4%,P<0.05);②阶段PCI组较罪犯血管PCI组有更低的死亡率(短期和1年、2年、3年死亡率均P<0.05)及MACE发生率(11.6%vs 15.4%,P<0.05);③多支血管PCI组较阶段PCI组有更高的短期死亡率(4.0%vsl.8%,P<0.05),长期随访无明显不同(6.0%vs 5.4%,P>0.05);MAC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2.0%vs 11.6%,P>0.05)。结论:当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仅对罪犯血管行PCI,随后行阶段PCI处理非梗死病变血管,这一策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李芹张君毅程康赵志敬陈静杨宇红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