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永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间质干细胞
  • 4篇骨髓
  • 4篇骨髓间质
  • 4篇骨髓间质干细...
  • 4篇骨细胞
  • 3篇软骨
  • 3篇软骨细胞
  • 3篇人骨髓
  • 3篇人骨髓间质干...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培养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低温冻存
  • 1篇冻存
  • 1篇嗅神经
  • 1篇嗅神经鞘细胞
  • 1篇异体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庞永刚
  • 10篇崔鹏程
  • 9篇陈文弦
  • 4篇高鹏飞
  • 4篇孙永柱
  • 1篇赵大庆
  • 1篇刘志
  • 1篇王春婷
  • 1篇张龙芳
  • 1篇曹云新
  • 1篇江逊
  • 1篇阮炎艳
  • 1篇李术芹
  • 1篇杨浩
  • 1篇王晋平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SPs、BCL-2、Bax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HSP90α、HSP70、HSP27)、Bcl-2、Bax 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了46例喉癌组织及14例正常喉粘膜中HSP90α、...
庞永刚崔鹏程阮炎艳陈文弦李术芹高鹏飞
文献传递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3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MSC)作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的表面抗原。诱导hMSC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以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 ;以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RT PCR ,检测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果 :分离得到的细胞可表达hMSC的特异抗原 ,在体外扩增 15代以上 ,其形态及表面抗原保持不变。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ALP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成骨及成软骨诱导的细胞形态均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边形转变。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经成骨诱导后的细胞表面有钙盐沉积 ,成软骨诱导的细胞表面有胶原样突起。成骨诱导培养后 ,可见碱性磷酸酶 (ALP)染色、Ca结节染色、胶原 Ⅰ (COL Ⅰ )及骨钙素 (osteocalcin ,OC)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同时RT PCR检测COL Ⅰ、OCmRNA表达阳性。成软骨诱导后 ,甲苯胺蓝染色见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异染性基质 ,免疫组化和RT PCR检测COL Ⅱ表达阳性。结论 :hMSC在体外可大量扩增。在特定培养液诱导下 ,可向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转化 ,可作为骨。
庞永刚崔鹏程陈文弦曹云新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髓
不同浓度藻酸钙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为探寻复合软骨细胞生长的最佳藻酸钙浓度,将传代培养的、细胞终浓度为1×107/mL的软骨细胞复合藻酸钠凝胶,然后滴入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500mmol/L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15min形成藻酸钙凝珠,于体外培养7d后,行HE染色及Masson’s三色染色,结果显示软骨细胞与固化剂氯化钙浓度为100、200、300mmol/L的藻酸钙凝胶复合良好并能在其中保持活性及分裂能力;而在氯化钙浓度为400mmol/L和500mmol/L的藻酸钙凝胶中,软骨细胞的活性及分裂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固化剂氯化钙的浓度可以提高到300mmol/L,该浓度不仅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无影响,而且能适当提高藻酸钙凝胶的机械强度,可以作为一种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王晋平庞永刚赵大庆张龙芳刘志孙永柱崔鹏程
关键词:软骨细胞藻酸盐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库的初步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建立生物学性状稳定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库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作初步探索。方法对分离得到的hMSCs采用液氮低温冻存,并在一定时间复苏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在诱导培养基中对其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培养,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成骨和成软骨诱导的特异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型胶原、型胶原及骨钙素,研究其生物学性状。结果从骨髓中分离得到了纯度达96%以上的hMSCs,复苏后的hMSCs形态和表面抗原保持不变,可继续扩增10代以上,倍增时间40h。复苏后第2、6、10代hMSCs均保持较强的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结论初步建立了hMSCs库,可为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提供较好的种子细胞。
庞永刚崔鹏程陈文弦高鹏飞江逊孙永柱
关键词:低温冻存
新兴细胞生物学技术-组织微阵列研究进展
2004年
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在肿瘤病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兴的细胞生物学技术-组织微阵列,具有批量性、快速性、准确性等特点,为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从组织微阵列技术的原理、主要优势、应用、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庞永刚崔鹏程陈文弦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组织微阵列肿瘤相关基因病理学基因表达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并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在成骨特定诱导培养液中培hMSCs。在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组织化学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TP)、Ca结节染色,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COLⅠ)、骨钙素(OC)表达。结果:诱导培养的hMSCs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边形转变,透射电镜观察见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钙盐沉积,扫描电镜见细胞表面有大量钙盐颗粒。诱导培养后7,14,21d可见ALP染色、COLⅠ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诱导培养后14,21d可见OC免疫组化染色、Ca结节染色阳性。结论:hMSCs在特定培养液诱导下可表现为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庞永刚崔鹏程陈文弦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生物医学工程碱性磷酸酶
豚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标记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从胚胎豚鼠端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分离胚胎豚鼠端脑组织 ,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及细胞分化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采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神经干细胞。结果 从胚胎豚鼠端脑组织分离出的细胞中可获得呈集落样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 ,并能表达Nestin和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荧光染料的标记效率可达 96 .7% ,细胞传代 6次后荧光亮度仍无明显衰减。结论 从胚胎豚鼠端脑分离的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及多分化潜能 ,荧光染料的标记可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 ,可作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实验研究的供体细胞。
高鹏飞陈文弦孟晋宏崔鹏程庞永刚孙永柱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细胞标记
豚鼠嗅神经鞘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成年豚鼠嗅球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取材、体外培养及纯化方法,为以豚鼠作为实验模型的神经移植实验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方法:在立体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出嗅球的第一二层,经剪碎、消化及吹打后去除沉淀,并行培养前差速贴壁法初步纯化及培养后第7~10天用消化法行近一步纯化,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p75NGFR)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估算OECs纯度。结果:体外培养成年豚鼠OECs形态与成年大鼠基本相似;未经纯化处理的嗅球组织中的OECs,在培养2周时被大量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所覆盖和取代。而经过精细取材、培养前纯化和培养后纯化的综合处理,可使OECs纯度达到70%。结论:精细取材和综合纯化可培养出纯度较高的OECs,为以豚鼠作为实验模型的神经移植实验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
高鹏飞陈文弦杨浩崔鹏程王春婷庞永刚孙永柱
关键词:嗅神经鞘细胞体外培养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周围神经损伤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优化培养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索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优化培养条件。 方法 应用不同条件 ,研究原代培养方法、接种密度、首次换液时间、培养基、血清浓度及种类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以选定的条件培养、扩增 MSCs,扩增后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诱导。 结果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密度梯度分离法优于全骨髓法 ,2 .5× 10 5/ cm2是人 MSCs原代培养的适宜接种密度 ,原代第 5天首次换液为最佳换液时间 ,DMEM培养基优于 α- MEM培养基 ,血清 C为适宜的血清 ,10 %为适宜的血清浓度。所选条件培养的 MSCs可在体外扩增 15代以上 ,形态保持不变 ,并具有良好的分化潜能。 结论 建立了人 MSCs的体外优化培养条件 ,为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作出了新的探索。
庞永刚陈文弦崔鹏程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获得和诱导成软骨培养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研究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探究新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方法:从引产胎儿(家属自愿捐献)髂骨获得骨髓,体外培养从骨髓中获得的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传代后的MSCs在诱导培养液中培养,检测软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果:从胎儿骨髓得到的细胞表达MSCs的表面标志物,并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细胞变为多伪足的多边形细胞,扫描电镜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交联,透射电镜观察见大量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甲苯胺蓝染色见细胞内有异染性基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COLⅡ表达阳性。结论:胎儿MSCs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庞永刚崔鹏程陈文弦
关键词: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软骨细胞MSC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