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3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定期随访1年。记录患者随访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再次入院、恶性心律失常、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临床资料和相关指标[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入院时老年CHF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且入院时血清NT-proBNP过表达、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低表达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截断值为5.65%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其预测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619,约登指数为0.486。结论预后不良的老年CHF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降低,其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老年CHF患者的预后。
- 张雪飞崔向辉刘维潮田祥耿巍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
- 心梗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病理生理
- 背景:抑郁在心梗后患者中广泛而持续的存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抑郁发生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心梗后抑郁导致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炎症反应、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崔向辉
- 关键词:抑郁QT间期离散度猝死病理生理
- 文献传递
- 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预后观察
- 王惠琴赵勤俭张艳楼王超范雪艳邸雪琴崔向辉田春英朱宁史明珍张晓锁
- 拟研究不同年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冠脉病变特点及通过对其进行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观察MACE发生情况,评价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特点。观察40岁及以下、4...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
- 临时心脏起搏器感知不良致室速、猝死1例
- 2011年
- 1病历摘要
男,73岁。因间断头晕2 d,加重4 h入院。ECG:Ⅲ度AVB,RBBB,Ⅱ、Ⅲ、aVF Q波。心电监测显示:心室率22次/min左右,最长R-R间期大于8 s。入院3 h经左侧股静脉入路置入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起搏频率60次/min,脉宽1 ms,起搏阈值1 V,输出电压5 V,R波高度12 mV,感知灵敏度5 mV。
- 齐强赵万里朱宁崔向辉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2
- 2005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自身抗原诱发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oxLDL的自身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预防和致病的双重作用。
- 崔向辉浦奎
- 关键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DL特异性免疫反应自身抗原
- 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预后观察
- 2011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105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30例、糖耐量异常组(IGT组)30例和糖尿病组(DM组)45例。观察3组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DM组I、GT组冠脉多支病变率、冠脉末梢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DM组与IGT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结论:合并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严重,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应加强对心血管患者的血糖检测。
- 王惠琴李鹏崔向辉张晓锁
- 关键词:冠心病糖调节异常心血管不良事件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抑郁被引量:12
- 2007年
- 浦奎崔向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抑郁预后
- 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炎症因子的变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和炎症因子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1/09在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于2005-11集中来院随访,共随访到35例。根据BECK抑郁自评量表分为抑郁组(≥14分)和非抑郁组(<14分)。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期;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含量,并分析QT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BECK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的相关关系。结果:35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相比,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期显著增大[(59.4±17.6)ms,(45.6±13.1)ms;444.0ms,397.5ms,P=0.02,0.03]。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较非抑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显著增高[(5.50±2.14),(4.08±1.18)mg/L;(88.83±17.62),(76.78±13.47)μg/L,P=0.043,0.049]。③QT间期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r=0.421,P=0.029),QT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与BECK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之间未见显著相关。结论: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复极离散程度增大,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有更明显的炎症反应和心室重构。③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心室重构或其他机制影响复极离散程度。
- 崔向辉浦奎
- 关键词:抑郁障碍C反应蛋白质猝死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检测的意义
- 2005年
- 周国清孟永霞祁立春高春瑞崔向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循环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