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之
- 作品数:2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略论文化误读被引量:10
- 2001年
- 文化作为有意义的符号系统和符号的有意义系统 ,它必须能够被人们互译 ,并通过解释而达到理解、学习和接受。但由于文化解读中的对应性框架的缺失而误读或误解文化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这种结果在两个相反的向度上展示着文化本质的功能———或有利或有害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正确分析和评价文化误读或误解的性质、机制和品格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
- 宋开之
- 关键词:文化误读适应性
- 教育文化:意蕴·特性·功能
- 2015年
- 什么是教育文化,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教育文化是一个历史事实,与教育活动相伴相生,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相关。因而,可以说,教育文化早于教育活动。本文从教育文化的含义、内容、特性和功能四个方面阐述教育文化是人类发展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积淀。不同国家和民族,其教育事业发展不同,主因就在于教育文化不同。中国的教育事业有别于其他国家,原因即在于教育文化的差异。深入分析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教育文化的产生、特性、演进规律,对于改进教育、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申雅琦宋开之
- 关键词:教育文化教育文化
- 道教重玄生存意识建构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道教重玄派以“重玄”来建构人的生存 ,即将人的生命本质看作是“空有”或“玄无” ,并在这种“空有”或“玄无”中实现生命的永存。因此 ,重玄派试图以“重玄”(玄而又玄 )来超越现实 ,把对生存无限的追求亦看作是“玄无”或“空有” ,并通过“坐忘”、“灭执”和“双遣”达到身体的无痛苦和思想的无烦恼 ,从而进入超然自适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意识建构将修道与心理疗法相结合 ,深化了中国哲学的主题 ,凸显了人格独立和生命自觉的文化意义。
- 宋开之
- 关键词:重玄坐忘
- 论儒家民主思想的缺失被引量:1
- 2011年
- 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建立在仁学基础之上的"亲亲、尊尊"的和谐、稳定而又有序的等级社会,其最重要的工具手段和道德资源便是"仁"、"义"、"礼"。这一理想及理论构架在以后的新儒学家(包括当代新儒学家)那里得到了承继和发展,并以此开出所谓"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论,并认为儒家仁学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有着共同的工具性质及价值归宿。然而,"仁学"只能造成均等的人格状态以及森严的等级结构,却不能促进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民主制的形成。历史已经证实——儒家所理想的政治社会——在客观上,使个人丧失了自我独立及自主的本质,且从根本上消溶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 宋开之葛宽余
- 关键词:儒家新儒家民主思想
- 儒家伦理本体思想的基本肯认──评傅伟勋的哲学被引量:1
- 2000年
- 傅伟勋博士以其完备的语言及训练有素的学术,对儒家心性论进行较为全面的现代诠释,从肯定传统儒家的伦理本性入手,结合“内圣外王”的社会实践,为自我修养达致天下共善提供了理论根据。为了克服现实与理想间的矛盾,他进一步提出了伦理本性乃道德教育之前提及“现实存在”与“真实存在”一致性原则,从而奠定了道德“外铄”的理想基础。然而,其理论本身却存在着不可证实的矛盾,从而陷入了理论前提与思想展开间无法推论的逻辑困境,同时这种诠释亦已超越传统儒家理论域限,从而不自觉地迫使传统儒学的退却。
- 宋开之
- 关键词:儒家传统伦理善恶良知良能
- 绝对知识: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及其当代批判
- 2008年
- 文章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发,探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学术与理论根源。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的解读,提出绝对知识是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黑格尔通过绝对知识开创了一个由"真"统"善"的现代性伦理言路。在此基础上,从当代学术前沿与黑格尔绝对知识本身视角对黑格尔的绝对知识进行了当代批判,提出建立由"善"导"真"的伦理向度、构建和谐伦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 庞俊来宋开之
-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绝对知识
-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三个维度
- 2015年
- 自由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自由、探索自由的历史。自由问题也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种关系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三个维度。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发展自由表现为人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改造。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1]可见。
- 宋开之严慧敏
- 关键词:人化自然自在自然认识自然主体性人类实践活动
- 儒家心性伦理的现代化课题——评傅伟勋的哲学
- 2000年
- 儒家心性伦理的现代课题是傅伟勋教授全部哲学的落脚点和归宿。他试图通过对中西伦理的比较研究 ,利用他的“创造的诠释”方法 ,进行中西互译、彼此转换 ,使传统儒学具有现代的品格。然而他却忽略了儒学同时也属社会意识形态的方面 ,并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因此要想实现儒学的现代化 ,必须从社会各个方面入手 ,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 宋开之
- 关键词:儒家
- 简论德治的社会基础
- 2002年
- 以德治国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今天,我们虽然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阶段,但这一社会基础并不因短期内的社会变革而彻底改变,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延存下去。因而以德治国也就是必然和必要的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以道德的诚信为依托,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
- 宋开之
- 关键词:德治社会基础宗法制自然经济群体互动
- 现代技术道德化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现代技术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道德问题,且现代技术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技术"价值中立"观点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技术与道德的两分状态,因此有技术"道德中立"的观点。通过考察技术的本质可知,技术并非完全是一种单纯的手段和工具,技术负载了价值,具有自身的意向结构,正是技术的意向结构决定了技术非"道德中立"。技术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道德主体,技术道德应该包含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1。
- 刘毅宋开之
- 关键词:道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