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存良

作品数:68 被引量:30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动脉
  • 14篇心肌
  • 12篇心病
  • 12篇同型半胱氨酸
  • 12篇冠心病
  • 12篇半胱氨酸
  • 11篇血管
  • 11篇梗死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肌梗死
  • 9篇氨酸
  • 9篇病患
  • 8篇血症
  • 8篇酸血症
  • 8篇同型半胱氨酸...
  • 8篇细胞
  • 8篇冠心病患者
  • 8篇半胱氨酸血症
  • 7篇干细胞

机构

  • 63篇河北省人民医...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石家庄市第一...
  • 5篇河北省老年病...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66篇孟存良
  • 43篇齐晓勇
  • 24篇党懿
  • 21篇李英肖
  • 19篇李树仁
  • 15篇谷剑
  • 12篇王天红
  • 10篇刘惠良
  • 9篇袁华兵
  • 9篇张军
  • 8篇郜利会
  • 7篇张建清
  • 5篇李如意
  • 5篇赵勇军
  • 4篇于薇
  • 4篇史力生
  • 4篇谷双魁
  • 4篇张帆
  • 4篇姚文静
  • 4篇赵炳朕

传媒

  • 8篇临床荟萃
  • 8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河北医药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上海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11篇2007
  • 1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发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除了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可诱导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中ox-LDL、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进一步探讨临床识别和预测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血清学指标及斑块易损的机制。
李如意齐晓勇谷剑张建青孟存良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心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利钠肽受体-A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与鉴定
2009年
目的:繁殖和鉴定NPR-A基因敲除小鼠。方法:将所引进的雄性野生型和雌性NPR-A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可以得到野生子、杂合子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NPR-A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成功获得了较多的NPR-A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雌、雄性NPR-A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交配是繁育NPR-A基因敲除纯合子子鼠的较好方法;用PCR方法能够精确鉴定NPR-A基因敲除纯合子子鼠。
张清芬于薇薛华孟存良刘美霞
关键词:基因敲除小鼠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关系研究
近年来,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其病理基础、病理生理机制并控制相应的危险因素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是在...
孟存良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病理生理机制
文献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CY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517,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独立相关,高HCY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HCY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孟存良齐晓勇赵勇军谷剑李树仁李英肖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术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绞痛
叶酸、维生素B_(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血压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及血压(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血清Hcy水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Hcy≥15μmol/L,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仅服用降压、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不服用叶酸等影响Hcy的药物)、干预组(33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250μg/d口服)。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w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测量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所有数据应用STATA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患者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002);4w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BP及DBP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SBP及DBP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张军齐晓勇李英肖党懿孟存良赵炳朕朱安军袁华兵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氧化氮血压
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结合CT影像融合指导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胡福莉李文毅齐晓勇刘美霞党懿孟存良袁华兵李树仁谷剑李英肖郜利会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螺旋计算机心电描记术
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2-10/2003-10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选择同期本院心脏中心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水平、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③首先进行组间均衡性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然后再作多组均数的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资料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不明显。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因变量,年龄、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家族史及吸烟等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最后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比值(RR)为1.554(95%CI1.134~2.130,P=0.001)。④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呈显
齐晓勇孟存良谷剑李树仁张建清党懿王天红李英肖靳福昌郜利会
急性心肌梗死BMSCs移植后CX43表达及其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特异性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22只小型猪为研究对象,采用球囊闭塞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单纯梗死对照组(10只)和干细胞移植组(12只)。移植组于造模前20天从股骨采集骨髓20 mL,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原位培养及传代并经体外5-氮胞苷培养后用胶体金标记12 h,于造模成功后经OTW球囊于原位置封闭血流,注入胶体金标记的BMSCs 10×107个。建模成功标准:心电图监测示相关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 mV,术后6 h采血测cTNI和CK-MB升高超过正常两倍。心肌梗死造模成功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采用电子显微镜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CX43表达并观察移植干细胞在体内驻留、存活及建立电机械耦联情况,两组分别行电生理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CX43表达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间比较应用,检验,相关变量间应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制模成功小型猪术后cTnI和CK-MB均增高,峰值浓度分别为(21.3±3.6)和(178.3±41.3) ng/mL(P<0.01),术中心电图ST平均抬高(10.67±0.33)mm。胶体金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心肌后,与宿主心肌生长为一体,在移植部位颜色变黑,苏木精-伊红切片中移植细胞的胞质呈紫红色,电子显微镜下移植细胞内可见大量单位膜包裹的胶体金颗粒,标记清晰,容易识别。BMSCs移植组心肌梗死区CX43表达高于对照组,[(4224-65)比(22±8)μm2,P<0.01];移植组中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CX43密度明显高于发生心律失常的心肌CX43表达,[(542±71)比(1254-20)μm2,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心肌CX43表达程
齐晓勇张军党懿李树仁史力生孟存良刘惠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MSCS移植移植细胞自体骨髓骨髓间质干细胞
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电生理特性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培养后的电生理特性。方法以12只成年小型猪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研究。无菌条件下自双侧股骨抽取骨髓20 mL后,处死实验动物,提取正常心肌细胞。用密度梯度percoll法从骨髓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培养液pH值为7.2、首次换液时间为48 h、种植密度为5×105/cm2条件下,原位培养并经传代2次后,体外用10μmol/L 5-氮胞苷(5-aza)诱导24 h,继续培养3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特异性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浓度的变化,应用电流钳观察MSCs体外诱导前及诱导后1、2、3周细胞内动作电位的产生情况,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观察MSCs体外诱导前及诱导后1、2、3周细胞膜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并与正常心肌细胞比较。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10μmol/L5-aza诱导3周后,BMsCs细胞CX43蛋白阳性率为95%。膜片钳检测结果:未经5-aza诱导培养的BMSCs传代2次后,与正常心肌细胞Ⅱto电流密度在+80 mv时分别为(14.56±10.02)比(23.49±6.99)pA/pF,P=0.016。经5-aza诱导后培养1、2周,MSCs Ito电流密度分别为(16.43±8.84)和(18.76±9.06) pA/pF,与正常心肌细胞Ito电流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3周后的BMSCs Ito电流密度为(22.62±8.22)pA/pF,与正常心肌细胞Ito电流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经5-aza诱导后培养1、2周的BMSCs未能检测到动作电位,诱导后3周的MSCs可检测到动作电位。结论经5-aza诱导后的BMSCs具有心肌细胞特有的结构蛋白CX43,可转化为具有动作电位和心肌Ito电流密度的类心肌样细胞。
齐晓勇党懿李树仁史力生孟存良谷剑刘惠良
关键词:电生理特性体外诱导心肌样细胞心肌细胞动作电位CONNEXIN
经皮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成形后炎性因子的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8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及临床研究中心完成。材料:选取8~1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25kg。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穿刺股动脉后留置鞘管,经鞘管送入球囊行球囊扩张,拉伤腹主动脉。对照组仅穿刺留鞘,不进行球囊拉伤。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后4h,1,3d,1,2周,耳缘静脉采血4mL,3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得血清标本,-80℃冰箱统一保存。主要观察指标:①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实验前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②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其他3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③造影观察实验动物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前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各种炎性因子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最先升高,达峰值时间最短,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8水平表达与炎性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9,0.673,0.597(P均<0.05)。③球囊扩张拉伤后2周,实验组动物腹主动脉拉伤处较对照组管腔明显狭窄。结论: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后引起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管腔
孟存良齐晓勇党懿李英肖袁华兵倪艳辉刘光武振朝郜利会
关键词:球囊扩张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