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国中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诗风
  • 2篇诗歌
  • 2篇陶渊明
  • 2篇不朽
  • 1篇玄言
  • 1篇玄言诗
  • 1篇玄言诗风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移步换景
  • 1篇意象
  • 1篇意象解读
  • 1篇元嘉体
  • 1篇之学
  • 1篇志于道
  • 1篇诗歌创作
  • 1篇诗学
  • 1篇诗学意义
  • 1篇释义
  • 1篇手法
  • 1篇书评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孟国中
  • 1篇林家骊
  • 1篇白玉林

传媒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辞书研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的延续与新变
2010年
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仍然延续并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体现在诗人的主体精神层面、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内容、艺术风貌等诸多方面。这类诗歌突破了传统的"玄言诗"义界,展现出新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面貌,可称为"玄思态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值得引起重视的文学现象。
林家骊孟国中
关键词:玄言诗玄言诗风
论陶渊明的“不朽”价值追求被引量:2
2007年
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孟国中
关键词:陶渊明不朽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评《全唐诗语词通释》
2002年
<全唐诗语词通释>(以下简称<通释>)以<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的口语疑难词的训释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史和诗文交证纵横两面切入,"力求通一代语词之衍变,究诗文之交通",是断代语词训诂研究之专书.
孟国中
关键词:书评研究方法
唐诗口语俗词释义的精心探索——评《全唐诗语词通释》
2003年
《全唐诗语词通释》进一步完善了“例证汇释”体例 ,标示着语言学词义研究之方法论在具体实践操作上的渐臻完善。是书广泛收录以往辞书未收录之词 ,并提供精义新见 ,且在纠正以前研究者部分语词释义错误诸方面 ,都有着独到的研究与贡献。
白玉林孟国中
关键词:唐诗口语释义
论“元嘉体”及其诗学意义
对元嘉这一时期诗歌的研究,大致有两种思维习惯,或曰研究模式.一是'山水一玄言'模式,二是'宗唐'模式.前者是指从诗歌题材的创变切入,于山水诗与玄言诗的关系立论,着重关注刘宋诗坛(尤重谢灵运)因题材的创变而表现出的对前代诗...
孟国中
关键词:元嘉体
文献传递
刘基诗歌中“禽兽”与“美女”意象解读
<正>刘基是明朝开国功臣和著名文学家,他的思想和诗文日益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笔者在研读刘基诗歌的过程中,发现诗人苦心经营了"禽兽"与"美女"两类意象,而这份苦心与这两类意象的深层意蕴,尚未引起刘基诗歌研究者的关注。有感于...
孟国中
文献传递
论陶渊明的“志道”之学与“立名垂世”思想被引量:1
2008年
"士志于道"是儒家据以评判士之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标准。"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而传统的"三不朽"理论又以"立德"为上善之选,这就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价值意图,即通过"三不朽"的操作体系以实现垂名后世的价值理想。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用"志道"之学为自己的"立名垂世"思想做了策略性的解释。
孟国中
关键词:陶渊明立功立德不朽
论赋体文学创作手法对元嘉诗歌创作的影响
2008年
赋体文学一个鲜明的创作手法就是"前后左右广言之"。这种创作手法深刻地影响了元嘉时期的诗歌创作。元嘉诗人借鉴并转化了赋体文学的创作手法,通过方位对句、景致对句、时间对句以及移步换景等艺术形式与技巧,开创了特征鲜明的一代诗风,成就了元嘉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特殊地位。
孟国中
关键词:赋体文学谢灵运移步换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