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群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炎
  • 2篇性关节炎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风湿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关节炎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素
  • 1篇前列腺素E2
  • 1篇热证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乌头
  • 1篇乌头汤
  • 1篇细胞
  • 1篇抗类风湿性关...

机构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篇孙艳群
  • 3篇林娜
  • 2篇刘春芳
  • 1篇吕爱平
  • 1篇樊国琴
  • 1篇谭淑芳
  • 1篇赵娟
  • 1篇曹洪欣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本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的基础与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于类风湿性节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孙艳群刘春芳林娜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发病原因
大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大黄的炮制方法繁多,功效和临床应用也因此不同。文章就大黄的炮制方法、功效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使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孙艳群林娜
乌头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机制探索
目的: 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采用与临床特征相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疾病模型和经改良的RA病证结合模型,对寒痹经典名方乌头汤的抗RA药效作用进行评价研究,并探讨相关机制,为乌头汤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
孙艳群
关键词:乌头汤类风湿性关节炎CIA
文献传递
二仙除痹汤对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二仙除痹汤对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鼠CIA模型。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于造模后第7日起分别给予二仙除痹汤8、16 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评估发病率及临床积分,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和放射学改变,检测关节组织匀浆上清和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清炎症介质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CIA发病率100%,关节炎最高临床积分8.2,踝关节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破坏等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面虫蚀样破坏等影像学改变,关节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以及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分别为60%、40%)、临床积分(分别为5.7、3.8)和改善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二仙除痹汤高剂量组还能明显抑制骨破坏程度,降低关节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及PGE2的含量,二仙除痹汤低剂量组的亦显著抑制血清中IL-1β、IL-6以及关节中IL-6的含量。结论二仙除痹汤能控制大鼠CIA病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对系统和关节局部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有效抑制有关。
刘春芳林娜樊国琴赵娟孙艳群谭淑芳吕爱平曹洪欣
关键词: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