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公凯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医院改革的思路与做法
- 1999年
- 孙公凯
- 关键词:医院管理
- 院长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06年
- 孙公凯
- 关键词:绩效管理
- 表皮生长因子在消化性溃疡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0年
- 张志勇孙公凯杨世忠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消化性溃疡
- 雕塑(医学宝鼎)
- 1.后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右视图与左视图相同,省略后视图和右视图。;2.仰视图为不易看到部分,省略仰视图。
- 马继东李永春焦解歌王守仁曾渝刘军保陈玉民陈志斌何忠平孙公凯刘聃
- 雕塑(医学卷轴)
- 仰视图与俯视图对称,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省略仰视图和右视图。
- 马继东李永春焦解歌王守仁曾渝刘军保陈玉民陈志斌何忠平孙公凯刘聃
- 开胃进食汤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黏膜愈合和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开胃进食汤对胃黏膜组织的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开胃进食汤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B)组,雷尼替丁(C),组开胃进食汤(D)组,设立正常对照(A)组,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的表达。结果:C、D组与B组比较、D组与C组比较,UI、EGF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C、D组溃疡边缘组织EGF阳性细胞表达较A、B组逐渐增多(P<0.01)。结论:开胃进食汤具有促进EGF分泌、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加速上皮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组织修复而加速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改善溃疡预后。
- 张志勇孙公凯杨世忠
- 关键词:开胃进食汤表皮生长因子胃溃疡
- 慢性乙型肝炎的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1年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为现代医学疾病概念,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确切的同义病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据其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可归属"湿温"、"温疫"、"胁痛"、"黄疸"、"湿阻"、"积聚"、"虚劳"等范畴。
- 王薇孙公凯杨世忠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研究
- 雕塑(寿山)
- 本外观设计为大型雕塑,其仰视图和俯视图不易看到,故省略仰视图和俯视图。
- 马继东李永春焦解歌王守仁曾渝刘军保陈玉民陈志斌何忠平孙公凯刘聃
- 以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医院被引量:6
- 2005年
- 孙公凯
- 关键词:医院管理
- 肝胆湿热型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胆湿热型乙型肝炎的症状、肝功能、病毒标志物、甲胎蛋白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查阅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病房自1998年2月~2010年10月肝胆湿热型乙型肝炎住院病例183例,填写慢性乙肝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调查表,对所得出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肝胆湿热型乙肝好发于21~40岁人群,症状以乏力、尿黄、纳差、口干、目黄、胁痛、身黄、口苦为主,病情呈中、重度,且ALT、AST、DBIL、IBIL值均升高(P<0.05);甲胎蛋白值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乙肝与ALT、AST、DBIL、IBIL存在明显正相关。
- 王薇孙公凯杨世忠尹德辉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