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杨杨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绕流
  • 2篇多尺度
  • 2篇湍流模型
  • 1篇定常
  • 1篇钝体绕流
  • 1篇旋流
  • 1篇旋涡
  • 1篇旋涡脱落
  • 1篇翼型
  • 1篇翼型绕流
  • 1篇圆柱
  • 1篇圆柱绕流
  • 1篇色散
  • 1篇色散效应
  • 1篇湍流
  • 1篇强旋
  • 1篇涡脱落
  • 1篇可压
  • 1篇方柱
  • 1篇非定常

机构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4篇唐杨杨
  • 4篇许欢
  • 3篇李志强
  • 3篇邸亚超
  • 3篇董鹤
  • 2篇高歌
  • 1篇徐晶磊
  • 1篇杨青

传媒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推进技术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尺度湍流模型在圆柱绕流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使用基于可变时间间隔平均方法的多尺度湍流模型,对高超临界区雷诺数下非定常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尺度湍流模型在升阻力系数预测上与实验值一致,而标准k-ε模型和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却只能兼顾其一;在旋涡脱落特性预测上与实验值相一致,其误差小于SST k-ω模型的5.8%和标准k-ε模型的37.6%;在表面平均压力系数分布预测上其误差仅为3.6%,明显优于SSTk-ω模型的13%和标准k-ε模型的53.7%;在表面摩擦因数分布及分离角度方面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且分离角度误差仅为0.78%,结果优于标准k-ε模型的1.04%和SSTk-ω模型的1.83%,充分验证了该湍流模型应用于复杂湍流模拟预报的潜力.
许欢李志强董鹤唐杨杨邸亚超
关键词:圆柱绕流湍流模型多尺度非稳态
方柱-强旋组合旋涡脱落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强旋流和钝体绕流均可构造低速回流区以利于高速气体稳定燃烧,本文通过在钝体中心开孔通入旋流气体模拟研究了旋流流动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旋流作用下,钝体绕流涡脱规律更加复杂,涡脱由上下边界层失稳主导变为由旋流管中的旋流涡主导,并且形成的涡尺度增大,在脱落过程中会由于旋涡的破碎产生"点潭"以增强周围涡强度。同时,柱体涡和旋流涡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小流动阻力,增加回流区长度和回流质量流量,从而强化传热传质,起到强化燃烧增加燃烧稳定性的效果。
唐杨杨李志强邸亚超许欢杨青
关键词:旋流钝体绕流涡脱落
不可压缩翼型绕流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使用标准k-ω模型及与色散模型相耦合的k-ω模型分别计算了NACA0012翼型和NACA 4412翼型的低速绕流问题.NACA 0012翼型计算了其来流雷诺数为2.88×106,攻角从0°到15°范围内的流动结构、翼型表面压力分布和升力、阻力特性;NACA 4412翼型计算了临界雷诺数为1.52×106,攻角为13.87°时的流动分离和翼型表面压力系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使用与色散模型相耦合的k-ω模型计算得到的NACA 0012翼型的升力和阻力系数比标准k-ω模型提高精度约5%,NACA 4412翼型的表面压力系数精度提高了约3%,进一步验证了其可信性,可将其进一步应用到低速飞行器的气动计算中.
邸亚超高歌董鹤徐晶磊唐杨杨许欢
关键词:不可压色散效应湍流翼型
不可压缩湍流的多尺度模型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可变时间间隔平均方法,提出了一种不可压缩湍流多尺度模型及平均流动方程.与传统的单尺度湍流模型不同,该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保留了湍流的多尺度特性,结合平均流动方程,可以更好地预测湍流流场特征.通过模拟平面后台阶流动和不对称平板扩压器流动,并将预测结果与标准k-ε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初步验证了其可信性及优越性.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平面后台阶流动的流向再附长度与台阶边压力系数比比标准k-ε模型提高精度约20%;平板扩压器流动的回流区位置误差约为7%、倾斜壁面摩擦因数误差约为5%,而标准k-ε模型未能预测出分离现象.可以看出该模型适用于典型的分离流动,在湍流流场的预测中表现优异。
董鹤高歌李志强唐杨杨许欢包醒东
关键词:湍流模型多尺度非定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