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天寿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主题

  • 5篇聚丙烯
  • 5篇改性
  • 5篇丙烯
  • 4篇增韧
  • 3篇增韧改性
  • 3篇共混
  • 2篇增韧机理
  • 2篇反应共混
  • 2篇改性聚丙烯
  • 1篇英文
  • 1篇共混物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周天寿
  • 4篇刘念才
  • 4篇徐祥铭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核壳结构胶粒改性聚丙烯及增韧机理研究
通过共混的方法将两种不同性质的聚合物组合在一起可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材料,这种优异的性能来自于共混物独特的两相结构.共混物中分散相的体积分数、分散相与基体连续要的界面粘接、分散相的尺寸和力学性能是影响共混物性能的重要因素...
周天寿
关键词:聚丙烯反应共混增韧机理
文献传递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 2.分散相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 ( PP- g- GMA)作为界面改性剂 ,采用尺寸可控的聚丙烯酸丁酯 ( PB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反应性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进行反应共混 ,研究了核壳胶粒及胶粒核层交联度对 PP/PP- g- GMA/核壳胶粒共混物冲击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核壳胶粒在 0 .38~ 1 .58μm变化 ,较大尺寸的胶粒有利于增韧 ;随胶粒核层的交联剂浓度由 0增加到 5%,发现存在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研究还显示 ,核壳胶粒尺寸与核层交联度对 PP增韧的影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交联剂浓度 )随胶粒尺寸变化而改变 ,这可用空穴化
周天寿刘念才徐祥铭
关键词:聚丙烯增韧改性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 3.冲击断裂行为和增韧机理被引量:7
2000年
用扫描电子显微方法研究了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反应共混物试样的冲击断裂行为 .通过对冲击断裂表面分区显微分析 ,揭示了冲击断裂的断面形态和形变特征 .结合冲击测试实验数据和断面显微分析结果 ,对核壳胶粒增韧改性 PP的增韧机理作了探讨 .结果表明 ,PP断面上可以区别出以银纹化机理为主的脆性断裂特征和以剪切屈服为主的韧性断裂特征 ,提高试样冲击断裂韧性主要是基体聚合物的剪切屈服 ,同一断面上可以同时出现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的断裂特征 ;核壳胶粒改性 PP共混物的增韧机理是核壳橡胶粒子的空穴化和
周天寿刘念才徐祥铭
关键词:聚丙烯增韧机理改性
核壳橡胶增韧改性聚丙烯──冲击条件下的微观形变机理(英文)
1999年
采用核壳橡胶粒子与聚丙烯的反应共混物作为模型共混物研究增韧聚丙烯的冲击形变机理,考察了聚丙烯基体彻底剪切屈服的断面形态特征,在共混体系中粒间距参数远高于临界粒间距的条件下。
周天寿刘念才徐祥铭
关键词:聚丙烯共混物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Ⅰ.反应共混被引量:3
1999年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PPgGMA)作为界面改性剂,采用粒径可控的反应性核壳胶粒与PP进行反应共混,研究了反应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质.用化学分离结合光谱表征的方法,对熔融共混时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表征;以共混物平衡扭矩为参数考察了界面改性剂对共混物熔体扭矩的影响;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上1 493 cm - 1及2 700~3 000 cm - 1处的吸收峰可用于共混反应的鉴定;与非反应共混相比,反应共混使熔体的平衡扭矩升高;PPgGMA对PP结晶有促进作用。
周天寿刘念才徐祥铭
关键词:聚丙烯反应共混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