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修饰的小鼠肺癌疫苗的制备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以小鼠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MIP-1α)体外感染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LLC),观察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成为肺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AdmMIP-1α体外感染LLC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检测感染率。连续14 d隔天进行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取3×106修饰后的LLC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4周后在MIP-1α瘤苗组未荷瘤小鼠原接种部位的对侧再接种1×106野生型LLC或小鼠淋巴瘤细胞株(EL4)细胞。观察肿瘤体积。结果AdmMIP-1α能有效感染靶细胞LLC细胞,感染后LLC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改变。修饰后LLC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4周后再接种LLC细胞,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而再接种的EL4细胞呈渐进性生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表达MIP-1α基因的LLC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并且能激发特异性免疫保护反应,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肺癌疫苗。
- 才志刚张绍明吴胜勇肖海波杨庆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肺癌肿瘤疫苗腺病毒载体
-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肺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耐药性是影响肺癌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硫转酶(GST-π)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耐药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及在临床中对肺癌诊断、治疗及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226例肺癌组织及23例正常肺组织芯片,并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中耐药基因蛋白P-gp、MRP、LRP和GST-π的表达。结果:在226例肺癌组织中P-gp、MRP、LRP和GST-π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0%、42.0%、54.4%、62.4%,正常肺组织中分别为17.4%、13.0%、17.4%、21.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中高分化非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非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NSCLC)与小细胞癌(SCL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中高分化非小细胞癌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9.7%、58.1%、73.6%、79.1%,低分化非小细胞癌分别为33.3%、22.8%、33.3%、47.4%,非小细胞癌分别为51.6%、47.3%、61.3%、69.4%,小细胞癌分别为20.0%、17.5%、22.5%、30.0%;P-gp、MRP、GST-π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相对应临床化疗敏感性由低到高;术前化疗病例(84.1%、61.9%、69.8%、93.7%)高于未化疗者(31.3%、34.4%、48.5%、50.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转移的P-gp和GST-π阳性率(55.7%、71.1%)高于无复发转移者(31.4%、47.1%),MRP、LRP虽然也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χ2=3.08及1.37,P>0.05)。结论:肺癌耐药由多基因及多途径参与发生,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肺癌组织样本是可行的。
- 吴胜勇吴佩宁张绍明段德溥
- 关键词:组织芯片多药耐药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
-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在气管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气管成形术新的术式在气管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部位不同的气管、支气管病变施行不同术式的气管或支气管成形术22例。其中1例气管鳞癌5cm×3cm×3cm,切除肿瘤后用右肺上叶的叶及段支气管纵行剖开缝合成扇形,向上翻转与气管缺损缝合修复,获得成功。1例广泛性气管、右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结核伴重度气道狭窄,采用纵行剖开病变气管、右总支气管及中间支气管,将剖开的右总支气管和中间支气管向上翻转与气管纵行剖开面对应缝合成形,获得成功。结果手术成功21例,死亡1例(4.5%)。结论对较大范围气管缺损采用自体健康的支气管材料设计不同方案进行修复成形手术,可较其他修复材料(心包。
- 段德溥姜利杨可贤信德和张绍明张珩任犹骏才志刚吴胜勇李玉萍
- 关键词:气管肿瘤气管成形术支气管肿瘤
- 喉及颈胸段气管切除无名动脉下方纵隔气管造口术在气管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与研究低位胸段气管纵隔造口术的适应征、手术技术难点以及在气管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1例肿瘤长度 5 6cm的颈胸段气管癌患者设计采用了前上胸壁大块切除、右胸大肌皮瓣的建立与转移 ,带血管蒂大网膜经胸骨后间隙填塞气管造口周围以及低位胸段气管造口端转至无名动脉下方等多种手术步骤 ,最终完成喉及颈胸段气管切除 ,无名动脉下方纵隔气管造口术。结果 :切口基本一期愈合 ,手术获得成功。随访一年 ,未出现无名动脉磨损性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颈胸段气管癌切除后所保留的低位胸段气管长度不足 5 0cm情况下 。
- 段德溥张绍明任犹俊杨可贤信德和张珩才志刚吴胜勇李玉萍
- 关键词:气管肿瘤气管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