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碧文

作品数:35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地震
  • 7篇应力场
  • 6篇震源
  • 6篇震源机制
  • 6篇流体
  • 4篇地下流体
  • 4篇地震前
  • 4篇断裂带
  • 4篇震前
  • 4篇震群
  • 4篇前兆
  • 4篇裂带
  • 3篇地电
  • 3篇地电阻率
  • 3篇震群活动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水位
  • 3篇郯庐断裂
  • 3篇郯庐断裂带
  • 3篇构造应力场

机构

  • 35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南京基准地震...

作者

  • 35篇叶碧文
  • 14篇王维
  • 11篇缪阿丽
  • 10篇沈红会
  • 9篇孙业君
  • 8篇黄耘
  • 7篇田韬
  • 6篇李鸿宇
  • 5篇王俊
  • 5篇江昊琳
  • 5篇冯志生
  • 5篇张艺
  • 3篇杨云
  • 3篇王俊菲
  • 3篇詹小艳
  • 3篇刘红桂
  • 3篇孙春仙
  • 3篇丁烨
  • 2篇周云好
  • 2篇朱文耀

传媒

  • 6篇地震
  • 5篇中国地震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华南地震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现代测绘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04-06无为M_L4.1地震震源机制和深度及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华东地区测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18-04-06无为M 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120°,倾角57°,滑动角27°;节面Ⅱ,走向15°,倾角68°,滑动角144°;震源深度为12 km。双差定位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位于无为盆地西南边界,沿SE向分布,震中由NW向SE迁移。根据震源机制解和精定位结果推测,无为M L4.1地震的断层面解为节面I,地震可能是在区域背景应力场作用下由无为盆地西南边界底部的SE向断裂运动引起的。
李锋缪阿丽李迎春李强叶碧文
关键词:震源机制双差定位
2018年安徽无为M_(L)4.1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对2018年4月6日无为M_(L)4.1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以及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为地震前的异常分布在距震中64~233 km范围内,这些异常在时间进程上,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临异常,主要以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为主。这些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均表现为水位的破年变变化。从空间演化上看,2018年安徽无为M_(L)4.1地震前出现的中期趋势背景异常沿着长江破碎带有序分布。这种比较明显的异常群体性特征为地震预测提供了较好的依据。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I的走向为NE向,节面Ⅱ的走向NW向。反演的震源机制的P轴(主压轴)方向为NE向(70°),倾角近水平(7°)。无为地震震源机制解所得主压应力作用方向与无为地震前异常展布方向相同。这说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应力加载作用和流体前兆响应具有密切关系。
缪阿丽李锋王俊祝涛叶碧文
关键词:地下流体震源机制解
一种三维球形线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球形线圈,包括底板、平衡支撑结构、外层球形线圈、中层球形线圈以及内层球形线圈;内层球形线圈通过两个固定支架安装在中层球形线圈中;中层球形线圈通过两个固定支架安装在外层球形线圈中;外层球形线圈通过平...
田韬袁桂平叶碧文范文华
文献传递
茅山断裂带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及应力场反演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2001年1月~2014年4月江苏及邻区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S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求解方法计算了茅山断裂带及邻区149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兼有一定比例的正断层类型,而逆冲型相对较少,P、T轴优势方向分别为NEE-SWW、NNW-SSE向。利用14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自助线性应力反演(LSIB)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应力张量。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S_1方位角为254.2°,俯角为2.6°,最小主应力S_3方位角为163.9°,俯角为9.5°。为了进一步印证所得应力张量的可靠性,又利用1970年以来M_L≥3.5地震震源机制解再次反演,所得结果中最大主应力S_1方位角为252.4°,俯角为8.4°,最小主应力S3方位角为160.4°,俯角为12°。2份不同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所得应力张量十分接近。应力张量结果表明,茅山断裂带及邻区处于以NEE-SWW向水平压应力和NNW-SSE向水平张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
孙业君黄耘江昊琳詹小艳叶碧文丁烨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张量
苏22井水温映震效能及典型地震前兆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分析苏22井2008年观测以来11次水温数据下降变化异常,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因素。与地震活动的对比分析发现,苏22井水温具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变化幅度≥0.005℃的水温异常与井孔周围300km范围内M_L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缪阿丽冯志生沈红会叶碧文
关键词:水温地震前兆短临预报
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及其预测意义被引量:16
2017年
为了深入研究地电阻率1年尺度以上趋势变化的区域性和同步性,本文从地电阻率与水位、水准的关系以及地电阻率固体潮现象的角度,通过理论、实验、实例分析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与观测系统或水位(非构造水位)无关,而与周围构造变化有关,且趋势上升和下降分别反映了周围应力场的压性和张性变化.在此基础上,以高邮台和成都台为例,从地电阻率与周围地震的关系分析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场兆特征,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在上升趋势转折时更具有短期的预测意义.本文结果可以为研究地电阻率的长期趋势变化现象提供参考;未来地震的预测需在综合各台站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判定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和相对幅度,从而给出有意义的地震前兆预测结果.
沈红会王丽王维李鸿宇孙春仙叶碧文
关键词:地电阻率应力场地震预测
江苏南部地区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2000年3月至2014年4月江苏及邻区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S波初动和振幅比求解方法计算了江苏南部地区123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震源机制解特征表明,研究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层类型,P、T轴优势方向分别为NEE—SWW和NNW—SSE向。依据盆地和断裂发育、历史及现代中小地震分布、震源机制等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A区和B区。采用Gphart方法分别反演了这两个区域应力张量,结果显示:A区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为78°,倾角为23°,最小主应力方位角为340°,倾角为17°;B区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为60°,倾角为25°,最小主应力方位角为330°,倾角为1°。两个分区应力场结果的差异显示了局部应力场的不均匀性,体现了局部地区地质条件、构造活动等差异性。各分区应力场特征与区内的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较为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也佐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孙业君刘红桂江昊琳詹小艳王俊菲丁烨叶碧文
关键词:震源机制应力场特征
江苏苏05井、苏06井水温近年来典型异常特征分析及其机理讨论被引量:3
2018年
近10年历史震例的分析表明,江苏苏05井、苏06井水温观测资料异常与江苏及邻省中等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对2010年后两口井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苏05井、苏06井水温测项在震前的典型异常特征:(1)异常表现为打破上升趋势的下降变化;(2)震前异常持续时间为2—3个月左右,映震范围在300km左右;(3)两口井的震前异常幅度在0.003℃左右。根据总结的异常特征并结合水温与井孔结构关系、水温与水位的关系、不同层位水温观测原理以及水化分析结果等,对异常可能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叶碧文王维缪阿丽李峰
关键词:水温观测
江苏盐城盐纺井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及机理分析
2019年
依据江苏省盐城市纺织厂井Ca^2+和Cl^-月均值浓度,利用从属函数和自适应阈值法对该井进行了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与分析;结合波速比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数据,利用膨胀扩容模式开展了映震机理讨论。结果表明,2008~2016年Ca^2+浓度出现6次从属函数异常和5次自适应阈值异常,Cl^-浓度出现4次从属函数异常和5次自适应阈值异常,较好地对应了台站200km范围内M L≥4.0的地震。此外,根据波速比、地磁谐波振幅比和该井地下水地球化学成因等分析结果,判断Ca^2+、Cl^-浓度在震前的快速上升与深部流体上涌有关。
祝涛沈红会李鸿宇田韬缪阿丽叶碧文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信息
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及其前兆机理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分析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该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1)从时间进程看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期异常;(2)从空间演化上看,在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分布在离震中300km范围内,其在起始时间上表现为从震中向外围迁移继而向震中靠拢的特点。相较于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短期异常在空间上向震中收缩,分布在离震中100~200km范围内,其在起始时间上,表现为向震中靠拢的特点。井水温异常变化可能是区域应力加载作用的产物,而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是水岩反应加剧引起的。
缪阿丽周志华叶碧文王维沈红会张艺
关键词:地下流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