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珠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提高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动物采集精度的方法
- 一种提高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动物采集精度的方法,本发明涉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动物采集方法。本发明要解决传统的土壤动物采集和分离方法,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中使用精度差,土壤动物结果误差大的问题。方法:一、土体取样;二、土体...
- 武海涛卢明珠管强吕宪国王云彪
- 文献传递
- 一种应用于退耕地中土壤动物生态恢复的生物土壤制备方法
- 一种应用于退耕地中土壤动物生态恢复的生物土壤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退耕地生态恢复的土壤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生物土壤对土壤动物的恢复和改良关注很少,土壤动物单纯靠自然恢复,恢复速度慢,群落组成不完整的技术问题。本发明:...
- 武海涛卢明珠管强吕宪国王云彪
- 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6年
- 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纲的通称,是湿地生态系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螺类在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复杂食物网结构,保障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从基本组成、生活型、功能群方面归纳了螺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螺类的时空分布格局;重点讨论了影响螺类群落结构的温度、盐度、底质等非生物因子和植被、物种间影响等生物因子以及人类对螺类的影响;概述了湿地演替过程中螺类群落的变化和螺类的环境指示功能。依据目前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的研究特点和国际研究动态,展望了未来我国螺类群落的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 管强刘吉平武海涛吕宪国卢明珠宋洋
- 关键词:软体动物腹足纲自然湿地生态学环境因子
- 退化湿地土壤动物演替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 成果内容本次申报的成果立足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关注人类活动影响下沼泽湿地退化现实,以退化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沼泽土壤动物群落演替对土壤典型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推动了生态系统退化下土壤过程...
- 武海涛卢明珠吕宪国管强何新华
- 文献传递
- 蚯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5年
- 土壤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和汇。蚯蚓是土壤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CO2、N2O和CH4等温室气体的产生和释放。蚯蚓呼吸产生的CO2,是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蚯蚓自身肠道、分泌液、消化物和排泄物等微环境促进反硝化过程释放N2O。蚯蚓还通过取食、掘穴、排泄等活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组成和活性及其他土壤动物的组成,影响地上植物生长,调节土壤分解、矿化、硝化、反硝化和甲烷生成及氧化等生态过程,间接影响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蚯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研究仍以室内培养和单因子环境条件的模拟为主,缺少野外原位实验和多环境因子的交互实验研究。长期监测和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深入探讨蚯蚓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的重要手段。温室气体类型上,CO2和N2O是研究热点,CH4研究比较罕见。未来研究,应重视不同生态类群蚯蚓与土壤理化特征、微生物组成、其他类群土壤动物和地上植物间的交互作用,加强机制研究,并关注土壤污染环境下蚯蚓功能性状的变化;综合评价蚯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碳氮固定的影响,科学评估蚯蚓活动对土壤碳氮释放的促进或减缓作用。
- 卢明珠吕宪国管强武海涛
- 关键词:土壤动物N2OCH4土壤过程
- 一种应用于退耕地中土壤动物生态恢复的生物土壤制备方法
- 一种应用于退耕地中土壤动物生态恢复的生物土壤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退耕地生态恢复的土壤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生物土壤对土壤动物的恢复和改良关注很少,土壤动物单纯靠自然恢复,恢复速度慢,群落组成不完整的技术问题。本发明:...
- 武海涛卢明珠管强吕宪国王云彪
- 文献传递
- 湖北省近50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与未来5年降水变化预测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湖北省郧西、老河口、麻城、恩施、宜昌、武汉6个气象台站1963~2012年降水的观测资料,运用距平统计、5年滑动平均、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近50年各季节及全年降水状况,运用马尔科夫预测法对各台站2013~2017年年降水量进行了预测并用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空间插值方法将预测扩展到其他未知区域。研究表明,湖北省近50年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增减,但春、秋季降水量有减少趋势,夏、冬季呈增加趋势,夏季增雨中心在鄂东北,冬季增雨中心在鄂东南,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波动性增强,稳定性减弱;预测2013~2017年年降水量鄂西北将略有增加,其他地区将不同程度减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各地区应对降水情况变化的对策建议,为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气候变化研究、湖北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吴乐知卢明珠
- 关键词:降水变化特征空间插值
- 三江平原碟形洼地中陆栖蚯蚓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5年
-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运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春季和秋季三江平原蝶形洼地和大豆地中的蚯蚓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碟形洼地中的岛状林、灌丛和季节性淹水的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化草甸是蚯蚓的重要生境,共发现陆栖蚯蚓3种,分别为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诺登爱胜蚓(Eisenia nordenskioldi nordenskioldi)和哈尔滨爱胜蚓(Eisenia harbinensis),3种蚯蚓都属于正蚓科(Lumbricidae)爱胜蚓属(Eisenia),都为表栖型,5月和9月平均的蚯蚓密度为9~90 ind./m2。碟形洼地中的蚯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都比由湿地开垦的大豆地高;5月(春季)碟形洼地中的蚯蚓密度和生物量都比9月(秋季)高。物种组成上,赤子爱胜蚓是碟形洼地中的优势类群;在大豆地中,已开垦20 a的大豆地中的蚯蚓的优势类群也为赤子爱胜蚓,而在已开垦3 a的大豆地中,哈尔滨爱胜蚓成为优势类群。在碟形洼地中,蚯蚓密度在岛状林、灌丛和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中依次递减。生境类型和季节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淹水水位和土壤水分含量是碟形洼地蚯蚓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蚯蚓分布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 H和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
- 卢明珠吕宪国管强张玉峰武海涛
- 关键词:蚯蚓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