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明刚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48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近端
  • 2篇老年
  • 1篇隐性失血
  • 1篇失血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锁定钢板
  • 1篇锁定钢板治疗
  • 1篇椎体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 1篇肱骨
  • 1篇肱骨近端
  • 1篇肱骨近端复杂...
  • 1篇肱骨近端骨折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14...

作者

  • 3篇卢明刚
  • 3篇易志坚
  • 3篇曹家树
  • 2篇王茂林
  • 2篇董军
  • 2篇吴冲
  • 2篇刘乐
  • 2篇孟宁波
  • 2篇温立升
  • 1篇陈福春
  • 1篇晏家骏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03-2011-01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96例(137个椎体),动态监测其术后状态及正常椎体再发骨折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初始骨折的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局部矢状面后凸成角,椎体高度恢复、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1例病人32个椎体新发骨折,其中18个椎体为邻近椎体,低骨密度、椎体高度过度恢复、骨水泥渗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骨密度、椎体高度过度恢复、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
易志坚曹家树王茂林温立升吴冲刘乐卢明刚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提高对隐性失血的认识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采取PFNA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类型进行分析,并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4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未输血的28例,隐性失血约536 ml,占总失血量的82%。采取输血支持的15例,隐性失血约553 ml,占总失血量的84%。骨折严重组及高体重指数组可增加围手术期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之间围手术期失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肥胖及严重骨折可加重围手术期失血,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并且及时补充血容量。
王茂林易志坚曹家树孟宁波卢明刚董军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PFNA围手术期老年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2011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解放军第148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58~86岁,平均72.5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14例,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2个月。Neer评分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肱骨头坏死病例,根据Neer评分标准:优11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易志坚刘乐孟宁波曹家树陈福春温立升吴冲董军卢明刚晏家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