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承勇

作品数:83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名医工程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外科
  • 20篇胶质
  • 18篇癫痫
  • 17篇肿瘤
  • 16篇胶质瘤
  • 13篇手术
  • 13篇细胞
  • 12篇脑胶质瘤
  • 11篇脑肿瘤
  • 11篇放射外科
  • 11篇X-刀
  • 10篇恶性
  • 9篇外科手术
  • 9篇顽固
  • 9篇顽固性
  • 9篇颅内
  • 9篇X-刀治疗
  • 8篇凋亡
  • 8篇基因
  • 7篇加速器

机构

  • 4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83篇刘承勇
  • 50篇漆松涛
  • 43篇杨开军
  • 19篇任文德
  • 18篇王克万
  • 17篇邱炳辉
  • 10篇欧阳辉
  • 9篇黄理金
  • 8篇朱永晖
  • 6篇刘铁坚
  • 5篇冯文峰
  • 5篇魏大年
  • 5篇公方和
  • 4篇俞方毅
  • 4篇袁智锐
  • 4篇张嘉林
  • 4篇许志新
  • 4篇王益华
  • 3篇周永春
  • 3篇冯正健

传媒

  • 10篇中国微侵袭神...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7篇广东医学
  • 5篇立体定向和功...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功能性和立体...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微量元素与健...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2篇微侵袭神经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0篇2002
  • 9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10篇1997
  • 7篇1996
  • 4篇199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铊SPECT在脑胶质瘤监测中的应用
1996年
SPECT脑显像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规核素^(99m)Tc标记的化合物脑显像对胶质瘤的监测和疗效评价不够理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01) 铊(^(201)TL)是钾离子类似物,细胞对铊的摄取率与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有关。本文介绍铊的特性及其与脑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了^(201)铊SPECT在胶质瘤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推测等方面的应用。
刘承勇
关键词:SPECT^201铊脑胶质瘤脑肿瘤
癫痫中多致痫灶放射外科处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中放射靶区确定的方法 ,尤其是针对多致痫灶的情况。方法 69例PET显像提示多致痫灶的病人 ,行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 ,按靶区设定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 ,2 1例 ,靶区为PET提示的致痫灶 ;B组 ,48例 ,靶区包括PET提示的致痫灶和可疑致痫灶。随访 3~ 1 6个月 ,观察两组病例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两组病例在三个时间点上均观察到癫痫发作频率较前明显降低 ,两组之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别 ,B组的发作频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病例间癫痫控制疗效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疗效Ⅰ—Ⅱ级病人的比例 ,B组 (48.6 % )高于A组 (33 .3 % ) ;疗效Ⅴ—Ⅵ级病人的比例 ,A组 (2 2 .2 % )高于B组 (1 4 .3 % )。所有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引导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 ,具有较高的有效率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PET显像所提示的全部致痫灶中有假阳性情况存在 ,但难以鉴别。在遇到此情况时 ,放射外科靶区应包括PET提示的所有病灶 。
杨开军漆松涛刘承勇王克万邱炳辉李玉芬
关键词:癫痫
脑动脉畸形X刀治疗后的TCD研究
1997年
报告了18例脑动脉畸形病人X刀治疗后早期的产现灶大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结果。X刀治疗后早期即开始的定期TCD检查显示,在治疗后1个月即有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降低的表现,在6个月时,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减少10-30cm/s者占33%,而减少30cm/s以上者占50%。
杨开军刘承勇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X刀立体定向术TCD
^18F—FDG PET定位致痫灶及放射外科靶区设定的依据
2001年
目的:观察顽固性癫痫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的随访结果,评价PET技术在顽固性癫痫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探讨以PET定位致痫灶可行性.方法:4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年龄4~47岁,行EEG、MRI及PET检查,以PET结果作为致痫灶靶区定位,该46例患者的PET结果均提示有2个以上的致痫灶.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技术,以PET定位的致痫灶为靶区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根据X刀治疗计划设计,以9~13Gy周边剂量,治疗主致痫灶17例,治疗范围包括致痫灶及可疑病灶29例,所有病人均随访10个月以上.结果:单纯治疗主致痫灶组,发作频率由2.4次/月降至0.83次/月.治疗范围包括所有致痫灶组,发作频率由2.83次/月降至0.87次/月.而癫痫发作消除的比率,分别为47.1%(8/17)和58.6%(17/29).治疗后癫痫症状加剧仅1例,两组病人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无伤残及死亡率.结论:PET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一直存在一些质疑,尤其是在致痫灶范围和假阳性病灶的甄别.我们所做的初步临床研究提示,采用中、低剂量的放射外科治疗是安全、显效的;由于治疗的安全性和非侵袭性,可以不必强求PET结果在范围和假阳性病灶甄别方面的精确度.治疗区域最好包括全部PET提示的病灶.
杨开军漆松涛邱炳辉刘承勇王克万
关键词:顽固性癫痫放射外科PET
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总结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德国BrainScanX刀系统治疗脑转移瘤165例,肿瘤平均周边剂量15~25Gy,通常以60%~90%的剂量曲线覆盖肿瘤的边缘。其中有45例配合全脑放疗。结果随访3~24个月约124例行CT、MR检查证实肿瘤消失(CR)54例(43.5%)、大部分消失(PR)28例(22.6%),部分消失(MR)20例(16.1%),无变化(NC)16例(12.9%),增大(PG)6例(4.8%)。临床随访130例,有94例死亡,平均存活期11.3±6.0个月,生存36例,已平均存活9.5月。结论直线加速器立体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冯正健刘承勇杨开军王克万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脑转移瘤
大鼠立体定向垂体切除术及生物学特征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方法切除大鼠垂体并与传统咽旁入路显微手术做比较,观察术后大鼠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垂体切除仪行立体定向大鼠垂体切除,观察手术及术后生存情况并与显微手术组做比较,测定垂体切除后每天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及尿比重。结果垂体切除术后1个月立体定向组存活要优于显微手术组(86.7%和71.7%,P<0.05),动物死亡主要发生在术后2周内。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显微手术组(P<0.01),但垂体全切除率略低(P<0.05)。术后动物体重和进食量均有下降,术后6 d体重下降最多达14%。立体定向组术后每天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饮水量为73.9 mL和30.9 mL,P<0.01;尿量为59.7 mL儿和14.7 mL,P<0.01);尿比重明显低于对照组(1.015和1.036,P<0.01)。结论立体定向法易于显微手术,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去垂体模型,垂体切除改变了大鼠的生物学特征。
王益华漆松涛潘军王毛毛袁智锐王克万公方和刘承勇张嘉林
关键词:垂体切除术生物学特征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增殖调控的关系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增殖调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关系.结果PCNA的表达率:Ⅰ~Ⅱ级78.3%,Ⅲ~Ⅳ级94.1%;p53蛋白的表达率:Ⅰ~Ⅱ级43.5%,Ⅲ~Ⅳ级64.7%;PCNA表达强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CNA和p53是参与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基因,联合检测两者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可以判断肿瘤的增殖情况和恶性程度,对指导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刘承勇漆松涛石丽红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脑肿瘤
地塞米松脑内缓释对脑水肿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脑内缓释给药对实验性脑水肿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采用液氮冷冻雄性SD大鼠制备脑水肿模型,测量大剂量Dex脑内缓释给药、腹腔给药及不给药的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NOS活性变化。结果Dex脑内缓释给药、腹腔注射和不给药组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80.93%±2.27%、81.29%±2.22%和85.54%±2.69%,NOS活性则分别为(11.50±2.41)U/m l、(12.55±2.66)U/ml和(15.84±3.74)U/ml。两种给药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不给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ex脑内缓释给药对脑水肿的疗效与大剂量腹腔注射类似,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NOS活性有关。
周永春杨开军漆松涛王克万刘承勇武华坪
关键词:地塞米松药物植入物脑水肿
铊SPECT在脑恶性胶质瘤监测中的应用
1996年
刘承勇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SPECT
脑转移瘤的X刀治疗与常规手术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的 X刀治疗与常规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在116例脑转移瘤患者中,对47例采用 X刀治疗、 69例作常规手术治疗;其中4例联合运用两种方法。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随访全部病例两组生存期在6个月内者分别为15%(4/47)和16%(11/69),生存期达6个月以上者为85%和84%。结论X刀及常规手术治疗脑转移瘤各有其临床特点,颅内多发、新生及复发肿瘤仍适应于X刀治疗,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明显增加脑转移瘤的治疗机会,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减少恶性肿瘤的颅脑源性死亡率。
漆松涛刘承勇彭林杨开军任文德梁树立
关键词:脑转移瘤X刀治疗外科手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