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72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氮磷钾硫对冬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调节效应被引量:16
- 2005年
-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以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钾硫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产的条件下以120kg/hm2施氮的处理,产量、千粒重和容重最高,过度施氮使产量、千粒重和容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子粒硬度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有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增加施氮量显著增加了面包体积。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有随施钾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施磷和硫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 赵广才周阳常旭虹于广军刘利华杨玉双杨丽珍池忠志
- 关键词:施肥冬小麦
- 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
- 赵广才张保明刘利华杨玉双常旭虹段藏禄刘贵申段玲玲鞠正春史瑞青崔彦生
- 该课题根据小麦植株分蘖生长序列性和无限性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将小麦生产的诸多影响因素划分为恒定性不可控因子系统,可控性因子系统和可塑性因子系统。对三个系统分别采取协调(适应)、控制、优化的策略。首先对原有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 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保护性耕作是防止田间扬沙、减轻水土流失的有效耕作方式之一。本试验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及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量和其他性状比较,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密度增加使秃尖长增加、倒伏率升高、百粒重降低、茎粗变细;播期过早过晚对产量、百粒重、穗长均呈降低趋势,且秃尖明显增长。内蒙东部农牧交错区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选用生育期短于130d的高产型品种、密度为6万~6.5万株/hm2、在4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试验结果为在该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下作物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常旭虹赵广才刘利华杨玉双张新德
-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kg氮素仅比施用225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 赵广才万富世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杨丽珍池忠志
- 关键词: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稳定性
- 保护性耕作及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常旭虹赵广才张雯刘利华杨玉双杨丽珍池忠志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玉米生长氮肥运筹作物生长发育耕作条件微生物数量
-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0
- 2006年
-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以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肥料运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300 kg/hm^2施氮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225 kg的处理增产3.1%,因此,中产条件下施用氮素以22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施氮处理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可溶性蛋白)影响小,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贮藏蛋白)影响大.施氮可显著提高贮藏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进而改善加工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改善,与对照相比,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延伸性等重要烘焙品质指标均有改善.但品种之间有一定差异,有些品种的某些指标差别较大,但其面包体积和评分接近.
- 赵广才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池忠志杨丽珍李振华
- 施肥及光合调节剂对小麦根系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4年
- 以在施肥总量相同条件下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及光合调节剂的处理 ,研究了小麦不同时期根系特征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氮肥全部底施和提高底施比例有利于增加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根长密度、根平均直径和根总表面积。各种氮肥处理上述根系特征指标在各土层中均表现为孕穗期比拔节初期数值大。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晚播条件下提高底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增加穗数和产量。钾肥分次施用比全部底施增产效果好。光合调节剂有一定增产作用而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
- 赵广才刘利华杨玉双杨兆生
- 关键词:施肥根系特征蛋白质含量
- 不同高产小麦品种主要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利用1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试验,研究其生长特性、植株性状、离体叶片失水及保水变化规律及差异;不同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高产品种分蘖力差异很大,而分蘖力中强的品种较易实现高产;有些品种冬前叶片生长较快,叶面积占总叶面积比例较大,而春生叶面积则相对较小。另一些品种与此相反,一般冬前叶面积绝对值较小;不同品种离体叶片随时间延长失水率渐增,但品种间变异系数渐小;不同高产品种间总小穗数差异较小,而不孕小穗变异极大,大穗大粒和多穗中粒型品种均可实现高产,但以株高80~85cm的品种较为稳妥。
- 赵广才李振华刘利华杨玉双胡占华王崇义
- 关键词:小麦植株性状
-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为了研究追施氮肥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粒小麦、黑粒小麦、绿粒小麦各两个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追氮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春5叶追氮在提高小麦的子粒蛋白及组分含量方面要优于春2叶追氮。绿粒小麦、黑粒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本试验所选的白粒小麦,且通过追氮时期的后移可以拉大这种差距。追氮时期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不存在品种差异,各品种春5叶追氮处理的结果均高于春2叶。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它会影响黑粒小麦的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所以氮肥运筹对黑粒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有一定意义。和春2叶追氮相比,春5叶追氮更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绿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的产量及相关指标受追氮时期的影响相对较大,黑粒小麦受追氮时期的影响较小。
- 李姗姗赵广才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丰明
- 关键词:小麦追氮时期
- 不同施肥灌水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7年
- 在小麦生育期间降水47.9 mm的条件下,以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施氮量300 kg/hm2和225 kg/hm2的处理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50kg/hm2的处理。在中产条件下氮肥底施和追施比例以7∶3时产量最高。春季灌4水产量显著高于灌2水的处理,但与灌3水差异不显著,子粒蛋白质含量以灌2水时最高。供试品种中以京冬8号的产量、千粒重、容重最高,CA0206和核优1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京冬8号。CA0206的沉降值显著高于另两个品种。以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春季灌3水、施氮量225 kg/hm2、底施和追施比例为7∶3的处理为宜,与超高产条件下氮素底施和追施比例5∶5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
- 赵广才常旭虹陈新民刘利华杨玉双李振华周双月
- 关键词:施肥灌水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