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尖
  • 2篇心尖部
  • 2篇心室
  • 2篇心脏
  • 2篇心脏起搏
  • 2篇右心
  • 2篇右心室
  • 2篇起搏
  • 2篇尖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新活素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室流出道
  • 1篇心脏起搏器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右心室流出道
  • 1篇右心室心尖部

机构

  • 4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关欣
  • 4篇史玉露
  • 3篇丁坤
  • 3篇孙春启
  • 1篇张莉
  • 1篇胡业梅
  • 1篇王和平
  • 1篇宣玲
  • 1篇纵亚丽
  • 1篇吴丽君

传媒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20例,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和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和起搏器,随访期间无电极脱位和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术前所测定的LVEF、SPWMD及IVM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RVS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时限无明显变化,而RVA组较术前及RVOTS组显著延长;术后3个月随访,RVOTS组LVEF、SPWMD、IVM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组LVEF较术前下降,SPWMD、IVMD较术前延长,RVA组和RVS组相比,LVEF显著下降,SPWMD、IVMD显著延长。结论RVA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RVOTS起搏和RVA起搏相比,使双心室开始除极时间差缩短,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小,RVOTS起搏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吴丽君纵亚丽张莉丁坤史玉露关欣孙春启王和平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尖部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总结手术体会。方法:50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97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50例病变相关血管血运重建后达TIM I-3血流,残余狭窄<10%,术后4例发生手臂肿胀,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严重并发症,不适症状轻。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丁坤孙春启关欣史玉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在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中,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植入DDD型起搏器的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组(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植入房、室起搏电极导线和起搏器,随访期间无电极脱位和其他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前所测定的LVEF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前相比,RVOTS组起搏QRS时限无明显变化,而RVA组较术前及RVOTS组显著延长。术后3个月随访,RVOTS组LVEF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组LVEF较术前下降,RVA组和RVOTS组相比,LVEF显著下降。结论RVA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而RVOT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RVOTS起搏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史玉露丁坤孙春启关欣
关键词:螺旋电极右心室心尖部血流动力学心脏起搏器
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多巴胺或洋地黄类强心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药物、呋塞米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新活素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用药7 d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NT-pro BNP值明显下降,LVEF升高,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NT-pro BNP值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心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率在2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衰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显著降低NT-pro BNP水平,提高LVEF分值,降低患者心率,同时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行。
胡业梅史玉露关欣顾盼盼宣玲
关键词:新活素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