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宏亮

作品数:99 被引量:38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显像
  • 32篇甲状腺
  • 31篇腺癌
  • 26篇放射性
  • 25篇甲状腺癌
  • 24篇分化
  • 21篇分化型
  • 21篇分化型甲状腺
  • 21篇分化型甲状腺...
  • 17篇核素
  • 16篇儿童
  • 14篇细胞
  • 13篇肾动态
  • 12篇肿瘤
  • 12篇PET/C
  • 12篇PET/CT
  • 11篇核素显像
  • 10篇动态显像
  • 10篇肾动态显像
  • 10篇术后

机构

  • 7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7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科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美国国立卫生...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9篇傅宏亮
  • 58篇王辉
  • 36篇李佳宁
  • 29篇邹仁健
  • 26篇吴靖川
  • 21篇叶智轶
  • 17篇李佳宁
  • 16篇顾振辉
  • 16篇吴靖川
  • 16篇李劲松
  • 16篇吴书其
  • 15篇冯方
  • 14篇杜学亮
  • 14篇马超
  • 12篇杨淑蓉
  • 12篇吴震宇
  • 12篇陈素芸
  • 7篇杜学亮
  • 6篇吴真
  • 6篇施海虹

传媒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中华核医学杂...
  • 8篇放射免疫学杂...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中华核医学与...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国外医学(放...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癌转移灶失分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失分化的患者预后较差。本文研究DTC转移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131I治疗有转移的DTC患者121例。转移灶通过18F-FDG肿瘤显像、131I-SPECT/CT、CT、MRI、B超等影像学手段结合血清HTg诊断,部分通过手术病理证实。转移灶摄碘情况通过大剂量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上观察。根据转移灶摄碘情况将患者分为摄碘组和不摄碘组(失分化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1例(42.1%)患者转移灶不摄碘。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灶较远处转移更容易发生失分化(χ2=4.338,P<0.05),而肺转移和骨转移之间无明显差异(χ2=1.509,P>0.05)。双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导致转移灶不摄碘的危险因素有:乳头状癌(OR=0.059;95%CI 0.010,0.037;P<0.01)、年龄(OR=1.050;95%CI 1.019,1.082;P<0.01)、转移发生时间(OR=4.122;95%CI 1.421,11.894;P=0.000)和复发(OR=4.299;95%CI 2.132,7.685,P=0.000)。结论:DT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灶较远处更容易发生失分化不摄碘,但是远处转移中肺转移和骨转移发生失分化的几率无明显差异。年龄、乳头状癌、转移发生时间和复发是影响失分化的危险因素。
冯方王辉傅宏亮杜学亮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失分化131I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18)F-FDG SPECT显像能否取代全身骨显像
2012年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SPECT显像和全身骨显像对于分化性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灶检测能力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接受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17例(男8,女9),年龄(46~82)岁。8例乳头状腺癌,9例滤泡状腺癌。7例单纯骨转移,10例合并淋巴结和/或肺转移。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转移灶前2d~10d均行18F-FDG SPECT显像和99mTc-MDP全身显像。使用SPSS11.0软件对组别之间比较行χ2检验。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70个骨转移区。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71.34%(50/70)高于全身骨显像62.86%(44/7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18F-FDG SPECT显像97.76%(131/134)和88.73%(181/204)均高于全身骨显像91.04%(122/134)和81.37%(166/204),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和t=4.34,P<0.05)。结论:对于DTC骨转移的检测,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与全身骨显像相仿,而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全身骨显像。但是,对于小部分成骨性反应为主的DTC骨转移灶,全身骨显像更为灵敏。所以,18F-FDG SPECT显像不能完全取代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对于检测DTC骨转移仍然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18F-FDG SPECT显像的一种补充。
叶智轶王辉杜学亮傅宏亮
关键词:骨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18F-FDGSPECT显像
^(18)F-MD-PSMA PET/CT显像在中高危前列腺癌初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评估^(18)F-MD-PSMA PET/CT在中高风险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初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67例中高危PCa患者采用^(18)F-MD-PSMA PET/CT进行初步分期;患者在^(18)F-MD-PSMA PET/CT检查前2周内接受常规成像(conventional imaging,CI),包括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和全身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其中25例患者同期进行了^(18)F-FDG PET/CT检查。评估^(18)F-MD-PSMA PET/CT对初始分期的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C)、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准确率(accuracy,ACU),并将结果与^(18)F-FDG PET/CT、mp-MRI和BS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术后病理的T、N分期结果及临床随访的骨转移结果为参考标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18)F-MD-PSMA PET/CT及CI在诊断原发灶累及范围、区域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方面与参考标准的一致性,计算Kappa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在67例PCa患者中,38例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且有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其中分别有27例和1例患者同时接受了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mp-MRI和^(18)F-MD-PSMA PET/CT诊断包膜内病灶的检出率均为100%,诊断双侧腺叶内病灶的SEN分别为26.3%和63.2%,SPEC均为75.0%。与病理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18)F-MD-PSMA PET/CT诊断包膜外侵犯(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PE)、精囊腺侵犯(seminal vesicle invasion,SVI)、膀胱颈侵犯(bladder neck invasion,BNI)的一致性均高于mp-MRI。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2种检查方法诊断EPE、SVI的SEN(P=0.226,P=0.491)和SPEC(P=1.000,P=0.342),以及诊断BNI的SEN(均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基于淋巴结数量分析,^(18)F-MD-PSMA PET/CT与病理�
严叶青梁胜杨斌邹仁健马玉飞蔡利生王辉傅宏亮
关键词:前列腺癌全身骨显像
^(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增益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131I治疗后82例患者分别行WBS及SPECT/CT显像。分析SPECT/CT显像对浓聚灶定位定性的判断能力,并与WBS比较。分析SPECT/CT显像探查不聚碘病灶的能力。评估SPECT/CT显像对转移部位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影响。结果 WBS发现聚碘灶203个,SPECT/CT显像定位后发现,WBS正确判断聚碘灶部位89个(43.84%),判断正确率最高的部位依次为残余甲状腺74.24%(49/66)和骨62.86%(22/35)。WBS判断聚碘灶性质为良性52个,恶性36个,不确定115个;SPECT/CT显像判断为良性94个,恶性79个,不确定30个。SPECT/CT显像给出的"不确定"判断30个(14.78%),明显少于WBS的115个(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P<0.01)。SPECT/CT显像发现不聚碘的病灶6处,最终均证实为转移。82例患者中,与WBS作出的最初诊断相比,SPECT/CT显像改变了14例(17.07%)转移部位的诊断,改变了5例(6.1%)临床分期的诊断,并最终改变了23例(28.05%)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 SPECT/CT显像对于聚碘灶的鉴别诊断、不聚碘病灶的探查作用明显,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帮助调整治疗方案。SPECT/CT显像可以弥补平面显像的不足,对于DTC的诊治有增益价值。
叶智轶傅宏亮李佳宁王辉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放射性核素
ECToolbox分析软件评估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生物治疗的疗效
2009年
目的用ECToolbox分析软件定性和定量评估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16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猪,其中10头心肌局部注射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2重组腺病毒(Ad.ARP2)作为治疗(A)组;另6头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B)组。注射后第1周和第4周分别进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其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用药后血供改善的情况,使用美国Emory大学1.0版ECToolbox^TM分析软件对其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评估其疗效。采用SPSS 10.0软件,同组第1和第4周结果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对于治疗组模型猪:(1)目测法分析缺血程度,显示注射后第1周和第4周侧壁缺血分级评分分别为1.99±0.85和1.71±0.85,部分下壁缺血分级评分分别为1.86±0.67和1.65±0.73。(2)心肌放射性计数密度测定法显示第1周和第4周缺血心肌节段的感兴趣区(ROI)和整个左心室心肌的ROI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短轴:25.75±7.16和31.57±5.64,垂直长轴:30.55±4.80和36.03±6.27,水平长轴:25.03±2.65和27.42±3.48,各轴第1周和第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3.71,2.88,P均〈0.01)。(3)极坐标靶心图示,第1周和第4周相减靶心图所示原缺血部位黑心区域中有部分白色填充,缺血区面积占整个左心室区域面积百分比由(16.58±5.78)%下降至(12.66±4.90)%。(4)门控采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周和第4周分别为(43.99±5.96)%和(61.03±8.74)%。对照组注射后第1周和第4周,上述心肌缺血程度4项指标未改善。结论ECToolbox^TM。分析软件定性和定量分析的4种参数对猪急性心肌死梗模型生物治疗的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
邹仁健孟舒傅宏亮吴靖川王辉
关键词:心肌梗塞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MIBI
钠碘泵基因结构调控机制和应用前景
2003年
甲状腺滤泡细胞依靠其特有的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使甲状腺内碘的浓度能达到血浆内碘浓度的20~100倍,并以碘为原料来合成甲状腺激素T3和T4,发挥重要生理功能.
傅宏亮吴靖川
关键词:基因结构DNA甲基化甲状腺转录因子
婴儿先天性梗阻性肾病术后^(99)Tc^m-EC利尿肾动态显像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利尿肾动态显像 (DR)评价婴儿先天性梗阻性肾病术后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32例术前确诊为先天性梗阻性肾病合并积水的患儿 ,术后行 1~ 4次DR复查。术后患肾功能的定性评估结合双肾形态、肾图及各项功能指标综合分析。单肾积水术后患肾功能定量评估以患肾血流灌注率 (BPR)为指标。结果 定性评估单个肾术后共 6 7次DR检查中肾功能的转归 ,完全好转 6次 (9 0 % ) ,明显好转 35次 (5 2 2 % ) ,好转 7次 (10 4 % ) ,不变 9次 (13 4 % ) ,恶化 10次 (14 9% )。各组BPR变化值差异有极显著性 (F =7 77,P <0 0 0 1) ;术后肾功能变化的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17,P =0 897)。肾重复畸形术后转归较好。在影响单肾积水术后BPR提高的因素中 ,BPR提高与术前患肾面积比呈正相关 (r=0 5 5 2 ,P <0 0 5 ) ,与术前BPR值呈负相关 (r =0 85 2 ,P <0 0 0 1) ,与手术时年龄和随访间隔无相关性 (r=0 0 11,0 16 6 ,P均 >0 0 5 )。结论 DR评价婴儿先天性梗阻性肾病术后肾功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李佳宁杨淑蓉傅宏亮顾振辉陈方谢华邹仁健吴靖川
关键词:术后肾动态显像肾功能婴儿
^(201)Tl静息再注射心肌灌注显像计数比值法检测存活心肌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201)Tl 心肌静息显像结合静息再注射显像诊断冠心病、判断存活心肌的定量分析指标。方法:将受试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名、心肌缺血组20例及心肌梗死组21例。将^(201)Tl 心肌静息显像结合静息再注射显像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得到水平长轴、垂直长轴及短轴断层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7个节段,勾画相应心肌节段的感兴趣区(ROI),分别计算各 ROI 的放射性计数,以计数最高的 ROI 为标准,计算 ROI 节段心肌放射性计数比值:延迟图像与静息图像比较,观察静息图像的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的填充情况,了解其心肌活力。结果:20名对照组的2次显像计数比值平均分别为93.3±5.3和96.3±5.1;20例心肌缺血组有60个 ROI 灌注减低,其2次显像计数比值平均分别为73.0±7.1和88.0±6.6;21例心肌梗死组共有52个 ROI 灌注缺损,其2次显像计数比值平均分别为48.3±12.4和44.7±6.9。对照组与心肌缺血组比较.u=20.3;对照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u=25.6;心肌缺血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 u=12.5。3组计数比值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均<0.01)。结论:^(201)Tl静息再注射显像 ROI 局部心肌放射性计数比值<(73.0±7.1)时,可判断为缺血,心肌存活;如计数比值<(48.3±12.4),则为心肌梗死,心肌细胞活力丧失。^(201)Tl 静息再灌注显像对了解心肌血供、心肌存活状况和早期诊断冠心病不失为一种无创、客观、简便的方法。
蔡金来周亚芹李佳宁傅宏亮徐美华吴靖川
关键词:^201铊发射型计算机
核素利尿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肾造瘘术后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99mTc-EC利尿肾动态显像(DR)对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肾造瘘术后决策第二次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用常规99mTc-EC肾动态显像方法,15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共检查肾盂积水患儿33例。34只患肾行肾造瘘术,术后随访4~12个月,根据DR检查结果,28只患肾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6只行肾切除术。10只患肾在肾盂成形术后5~15个月行DR检查进一步随访。结果定量评估,肾盂成形术组9只单肾盂积水患肾在肾造瘘术前后的分肾血流灌注率(BPR)变化值为好转7只,不变2只。该组BPR值在肾造瘘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切除术组6只患肾的BPR变化值为不变3只,恶化3只。肾造瘘术后肾盂成形术组患侧BP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明显高于肾切除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性评估,肾盂成形术组28只患肾肾盂积水程度变化值为明显好转3只,好转23只,无改变2只。肾切除术组6只患肾在肾造瘘术前后肾盂积水程度的变化值均为无改变。结论DR对于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肾造瘘术后的评估具有独特的价值,有助于判定第二次的手术方式,并可对肾盂成形术后肾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估。
叶智轶李佳宁邹仁健傅宏亮王辉吴靖川
关键词:小儿肾造瘘术
^(131)Ⅰ治疗甲状腺分化癌患者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李佳宁李劲松傅宏亮杜学亮吴真谷蓉
关键词:甲状腺分化癌碘131睾丸内分泌功能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