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凤
-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唐山某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与免疫状况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唐山某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特征,并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与免疫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AP患儿136例为病例组,其中喘息性CAP组81例,非喘息性CAP组55例;选取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对CAP患儿进行病原学分析,检测并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UET)等指标水平及免疫因子CD_4^+、CD_8^+T细胞水平。结果:本组病例以细菌感染为主(40例,29.41%),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16例,40.00%);CAP患儿的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菌感染组CRP、PCT水平最高,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混合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Ig G、Ig M、Ig E水平最高,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混合感染组(P<0.05),5组Ig 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9,P=0.265);细菌感染组CD+8T细胞水平最高,而CD4^+T细胞、CD_4^+/CD_8^+水平最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混合感染组次之(P<0.05)。结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儿童CA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的免疫状况直接影响对感染的抵抗能力,细菌感染患儿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最为明显。
- 倪金凤高长俊郝冬荣张慧玉田庆玲冯雪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免疫状况
- 醋酸曲普瑞林与醋酸甲地孕酮片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早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对比醋酸曲普瑞林与醋酸甲地孕酮片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早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 4年2月-201 5年2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中枢性早熟患儿9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46例患儿接受醋酸甲地孕酮片治疗(对照组),46例患儿接受醋酸曲普瑞林治疗(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生长指标及性激素水平变化,并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体重、身高、生长速率、预测身高、骨龄/实际年龄(B A/C A)等生长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雌激素(E 2)、黄体生成素(L H)及促卵泡成熟素(F SH)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 2、L H、F SH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结论:相比醋酸甲地孕酮片,醋酸曲普瑞林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早熟患儿临床效果更好,可更好延缓患儿骨龄成熟,降低其性激素水平,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张颖张洁倪金凤李旭张晴
- 关键词:醋酸曲普瑞林
- 不同病原学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选择我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5例(重症肺炎组48例,轻度肺炎组37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健康查体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FN-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较轻症肺炎组血清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过程中,存在机体免疫紊乱,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感染病原无关。
- 倪金凤高长俊田庆玲王玉珍陈娜
-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IL-10IFN-Γ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
-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病原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分析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的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儿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 28例(7.1%),PIV 23例(5.8%),CMV 12例(3.0%),ADV 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一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倪金凤黄光举庞保东田庆玲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抗体免疫功能分析病毒病原学小儿血清IL-18IFN-Γ水平
- 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感染儿童体液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BV)感染儿童体液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EBV感染儿童428例(观察组),其中0~2岁92例、3~5岁281例、6~14岁55例;正常健康儿童428例(对照组),其中0~2岁90例、3~5岁280例、6~14岁58例。两组均留取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比,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其受体(BR3)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血清IgG、IgA、IgE及补体C_3、C_4水平。结果观察组各年龄段患儿外周血CD19^+总B细胞、CD19^+CD38^+抗体分泌细胞百分比,BAFF、BR3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血清IgG、IgA及补体C_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年龄段者(P均<0.01);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BV感染患儿外周血B细胞、抗体分泌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BAFF和BR3表达及血清IgG、IgA、补体C_3水平均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受损可能参与了EBV感染的发生。
- 王宏立倪金凤
- 关键词:儿童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 唐山地区2011-2014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常见细菌及IL-12与降钙素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种类、分布,IL-12与降钙素原的相关性。方法 (1)病例组来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呼吸科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80例为调查对象。(2)采集痰液、血液标本以及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取其胸水进行细菌学培养,对细菌的种类、分布等结果进行统计。同时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等)。选取革兰阳性菌(G+菌)59例患儿组,革兰阴性菌(G-菌)33例患儿组,另外选择健康查体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这3组外周血IL-12及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水平,并且分析IL-12表达水平的差异与PCT的相关性。结果 465例CAP患儿细菌检出阳性92例,总阳性率为19.7%,革兰阳性菌(G+菌)59例(12.6%),革兰阴性菌(G-菌)33例(7.1%),其中排前五位的细菌依次是肺炎链球菌(SP)、肺炎克雷伯杆菌(KP)、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分别为8.6%、3.9%、3.2%、1.7%、0.9%。婴儿组细菌检出率8.6%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5.6%,-6岁3.2%,-14岁2.4%]。细菌感染以冬、秋两季为主。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患儿IL-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G+组与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G-组外周血IL-12的表达与其PCT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55,r=0.681,均P<0.05)。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以G+菌居多,同时要综合考虑年龄、季节等影响因素,合理选药。细菌性肺炎患儿外周血IL-12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倪金凤庞保东田庆玲张双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介素-12降钙素原
- 左乙拉西坦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自闭症临床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予氟哌啶醇片口服,观察组加服左乙拉西坦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自闭症儿童发展评定量表评分、自闭症行为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体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认知功能筛查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4.81%比9.26%,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自闭症,能改善患儿的症状评分、社会行为能力及BDNF、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
- 倪金凤张洁党媛媛刘国玉
- 关键词:小儿自闭症氟哌啶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因子及EOS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及支气管肺炎非喘息型患儿(肺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6、8(IL-2、6、8)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检测,探讨细胞因子在毛支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符合毛支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空腹静脉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2、6、8水平,测外周血EOS计数。结果:毛支组血清IL-6、8较肺炎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EOS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支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感染因素刺激气道导致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参与抵御病原体侵犯的同时,也造成局部肺组织的不同损伤。提示在治疗毛支时除以清除病毒为主外还应注意抑制炎症递质的产生和免疫功能的调节。
- 冯雪庞保东刘瑞兰张慧玉刘凤珍历红倪金凤
- 关键词:嗜酸细胞血细胞计数
- 血清炎症因子在评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UET)在预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CAP患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喘息性CAP组(81例)和非喘息性CAP组(55例),另选取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CRP、PCT、WBC、NUET及免疫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对CAP的诊断价值。结果喘息性CAP组的CRP、PCT、WBC、NEUT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喘息性CAP组(P〈0.05),非喘息性CAP组的CRP、PCT、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性CAP组的IL-4、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喘息性CAP组(P〈0.05),非喘息性CAP组的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P、PCT、WBC、NEUT4中血清炎症因子诊断C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9(95%CI:0.7052~0.8446)、0.9589(95%CI:0.9376~0.9802)、0.7528(95%CI:0.6854~0.8203)、0.6311(95%CI:0.5317~0.7205)(P〈0.05),PCT诊断C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CRP、PCT、WBC、NEUT4中血清炎症因子诊断喘息性CAP及非喘息性C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4(95%CI:0.9080~0.9829)、0.7927(95%CI:0.7182~0.8672)、0.7760(95%CI:0.6967~0.8552)、0.7423(95%CI:0.6599~0.8247)(P〈0.05),CRP诊断喘息性CAP及非喘息性C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结论 CRP及PCT两种指标有利于诊断儿童喘息性及非喘息性CAP。
- 倪金凤高长俊郝冬荣张慧玉田庆玲冯雪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雷帕霉素对自闭症仔鼠神经、社交行为及海马区BDNF、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自闭症仔鼠神经、社交行为及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只Wistar孕鼠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组(模型组)和丙戊酸钠联合雷帕霉素组(观察组),每组4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妊娠12.5天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组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后,每天给予雷帕霉素(4 mg/kg)灌胃直至仔鼠断奶,每组仔鼠20只。仔鼠出生35天时,分别检测三组仔鼠神经行为(在中央区的活动时间和直立次数)、社交行为(社交行为时间及非社交行为时间)及海马区BDNF、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仔鼠比较,模型组及观察组仔鼠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均增加,站立次数均减少;与模型组仔鼠比较,观察组仔鼠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减少,站立次数增加;组间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仔鼠比较,模型组及观察组仔鼠社交行为时间均减少,非社交行为时间均增加;与模型组仔鼠比较,观察组仔鼠社交行为时间增加,非社交行为时间减少;组间比较P均<0.05。模型组仔鼠海马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仔鼠海马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雷帕霉素可改善丙戊酸钠自闭症仔鼠模型神经行为表现,提高其社交能力;促进海马区BDNF表达、抑制Bcl-2表达,调节神经元异常发育、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党媛媛倪金凤刘国玉张洁商艳朝
- 关键词:自闭症雷帕霉素神经行为仔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