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立仁

作品数:45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麻醉
  • 11篇硬膜
  • 11篇硬膜外
  • 8篇手术
  • 6篇镇痛
  • 5篇全麻
  • 4篇心脏
  • 4篇硬膜外阻滞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科
  • 4篇外循环
  • 4篇关节
  • 3篇心肺
  • 3篇心肺转流
  • 3篇心脏瓣膜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漂浮导管
  • 3篇全麻催醒
  • 3篇全身麻醉
  • 3篇转流

机构

  • 41篇新乡医学院第...
  • 4篇新乡医学院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河南第一荣康...

作者

  • 45篇侯立仁
  • 9篇杨双梅
  • 6篇秦元旭
  • 6篇韩培立
  • 5篇王更富
  • 4篇李林生
  • 4篇梁效安
  • 3篇付庆林
  • 3篇周文科
  • 3篇曹淑娥
  • 2篇张健
  • 2篇史耀亭
  • 2篇耿云光
  • 2篇王剑新
  • 2篇贺永进
  • 2篇高娉
  • 2篇郭李柯
  • 2篇李强
  • 1篇张新中
  • 1篇王国敬

传媒

  • 7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医学信息(手...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胺酮、吗啡硬膜外超前镇痛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对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4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K、M组硬膜外腔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5mL、2%利多卡因5mL+氯胺酮30mg、2%利多卡因5mL+吗啡1mg。术毕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药物为0.2%罗哌卡因5mL/h。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天晨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首次按压止痛泵的时间、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M两组PCEA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按压次数、止痛剂总消耗量明显减少;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K组。三组患者的NE、E、在术毕第1天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1、2天时K、M组NE、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K、M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氯胺酮、吗啡硬膜外腔超前镇痛能提高患者自控镇痛效果。
耿云光侯立仁
关键词: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硬膜外
老年急腹症并发休克的硬膜外麻醉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王剑新张明香王继存侯立仁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腹症休克麻醉
利多卡因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通过观察利多卡因对二尖瓣置换患者的脑氧代谢和脑乳酸产生量的影响 ,探讨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二尖瓣膜置换手术 2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组在麻醉后用微量泵输入利多卡因 (15 0μg/ kg· min)。α稳态处理血气 ,通过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液的动态血气分析及乳酸浓度测定 ,计算全身动脉及颈内静脉的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动 -颈内静脉血乳酸浓度差。分析 CPB时利多卡因对脑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CPB开始后 ,两组的动脉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下降 (P<0 .0 1,P<0 .0 5 ) ,随着复温又升高。 CPB降温至 2 6℃时 ,利多卡因组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两组的乳酸浓度均升高 ,降温后动 -颈内静脉血的乳酸浓度差无明显变化 (P>0 .0 5 )。停 CPB时 ,两组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仍明显低于转流前水平 (P<0 .0 1)。结论 :CPB中利多卡因能降低脑氧耗 ,有利于改善大脑氧供需平衡和保护体外循环中缺血脑细胞的功能。
侯立仁韩培立付庆林秦元旭
关键词:利多卡因二尖瓣心脏瓣膜体外循环
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止痛被引量:1
1998年
肌间沟内置管连续臂丛阻滞,国内沈七襄[1]已取得一定经验。我们将此法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止痛,通过连续臂丛组与全身用药组在术后止痛效果上的比较,讨论断指再植术后的较佳止痛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0年8月~1997年7月期间共做断指再植...
赵伟侯立仁吴显杰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连续臂丛阻滞止痛
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中牵拉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7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并用碳酸利多卡因作对照组。观察术中牵拉腹膜、缝合残端、探查腹腔等主要手术操作步骤时的牵拉反应,并记录两组病人的镇静评分和术后24h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牵拉腹膜、缝合残端、探查腹腔时,出现牵拉反应Ⅰ、Ⅱ级的机率分别为16.6%、66.6%;0%、66.6%;33.3%、8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镇静评分分别为1.0±0.1、3.4±0.2,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止痛剂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开始止痛的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48.57±18.66)mg、(85.67±24.30)mg;(18.0±3.97)h、(10.0±4.18)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可明显减轻术中牵拉反应,延长术后的镇痛时间。
侯立仁曹淑娥杨双梅
关键词:吗啡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
全麻-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2003年
魏俊飞侯立仁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阻滞开胸手术
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全髋置换手术患者血儿茶酚胺影响的特征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超前硬膜外镇痛对全髋置换手术患者血儿茶酚胺的影响,评价其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04-06/2005-05经新乡医学院一附院骨外科检查确诊拟行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超前镇痛组硬膜外导管输入0.2%罗哌卡因5mL/h,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采用硬膜外麻醉,术毕开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5mL/h。记录局麻药用量、按压次数。采用100mm视觉模拟积分法,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前、到手术室后、术毕、术后1,2,3,6,9,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结果:所有病例手术中麻醉效果完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两组术前的罗哌卡因用量差异显著[(140.37±38.20),0mg,P<0.01];与硬膜外穿刺前及对照组进手术室后比较,超前镇痛组进手术室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降低显著[(32.15±9.51),(31.13±11.28),(96.26±4.86)分,P<0.01]。②对照组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按压次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38.36±12.30),(24.48±9.50)次,P<0.01];两组术后罗哌卡因用量差异显著[(288.13±38.20),(384.61±67.44)mg,P<0.01]。③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在术毕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24h超前镇痛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局麻药毒副作用。结论:超前硬膜外镇痛能有效抑制术后儿茶酚胺的增高反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
侯立仁贺永进杨双梅
关键词:髋关节
不同浓度、剂量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脊麻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浓度、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对产妇的麻醉效果及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初次足月妊娠拟择期剖宫产手术孕妇80例,随机分为A、B二组,每组各40例。均在左侧卧住下行腰-硬联合穿刺,L2-3,进针,见脑脊液外流后,针斜面向下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A组:8mg(0.5%,1.6ml;配法: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B组:9.6mg(0.6%,1.6ml;配法: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5ml),20s注药完毕。记录麻醉前(基础值)和脊麻注药后1、3、5、7、10、15min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测定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最高麻醉平面.最(胸,T)、麻醉完全消退时间、下肢阻滞的最大程度、麻醉并发症等。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69.27±21.48 vs 52.43±27,61s,P〈0.05);两组最高阻滞平面(T4.50±1.44vsT4,10±0.57)及最高阻滞平面的固定时间(7.69±1.36VS7.35±1.22min)相似(P〉0,05)。A组麻醉完全消退时间快于B组(218.40±18,57VF,256.22±16.72min,P〈0.05);Bromage评分A组明显小于B组(2.03±0.68vs2,93±0.21,P〈0.05);麻醉后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均优,肌松满意。所有新生儿的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无组间差异。结论 两组病人均产生了良好的脊麻效果,权衡利弊剖宫产脊麻时应用8mg(0.5%,1.6ml)布比卡因更为安全合理。
侯立仁吕绪童
关键词:布比卡因脊麻剖宫产
氯胺酮对抗纳洛酮全麻催醒的副作用
2001年
纳洛酮能有效的对抗芬太尼为主的复合麻醉后的呼吸抑制,但同时也由于桔抗芬太尼的镇痛作用,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引起心血管系统及疼痛等副作用,为此我们用氯胺酮消除这些副作用进行了临床试验。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气管内插管全麻择期手术病人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0~55岁。手术包括胸外,普外,骨外及妇科手术。
梁效安侯立仁王更富郭李柯
关键词:全身麻醉氯胺酮催醒纳洛酮副作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其意义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8分以下、伤后6小时内入院患者,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插入4腔7F漂浮导管,连续1周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结果:伤后第1日,HR、MAP、PAP、PCWP、CO、CI和SVR均比对照组升高,P均<0.05。CVP伤后第3日〔(0.40±0.11)kPa(1kPa=7.5mmHg)〕、第5日〔(0.46±0.08)kPa〕明显降低,均低于伤后第1日〔(0.61±0.06)kPa〕和对照组〔(0.58±0.12)kPa〕,P<0.05和P<0.01。PCWP于伤后第3日〔(2.67±0.82)kPa〕、第5日〔(2.46±0.58)kPa〕虽低于伤后第1日〔(2.98±0.21)kPa〕,仍高于对照组〔(1.66±0.54)kPa〕,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周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较大,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对指?
周文科高娉侯立仁史耀亭张新中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流动力学漂浮导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