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辉
- 作品数:58 被引量:4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CT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冠状动脉成像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双源CT(DSCT)扫描对冠状动脉显示的效果。方法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DSCT扫描的图像评分,按冠状动脉各分支成像效果评为1—4分,3分以上为成像质量较好,可以用于诊断。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个心率水平、3个年龄段下冠状动脉评分差异及4支冠状动脉分支间评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支冠状动脉评分与年龄、心率、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对比剂总量、对比剂流率的关系。结果共评价72例患儿(平均1.5岁),71.2%(205/288)的冠状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较好,可以用于诊断。左主干(3.64±0.49)分、前降支(2.97±0.40)分、右冠状动脉(2.82±0.70)分、回旋支(2.76±0.73)分,各支评分依次降低而不完全相同(F=29.00,P〈0.01)。〈1岁组(2.80±0.65)分、≥1~3岁组(2.81±0.74)分、〉3—14岁组(3.58±0.52)分,各组评分依次升高而不完全相同(F=20.16,P〈0.01)。心率〈100次/min(bpm)组(3.54±0.56)分,100~150bpm组(2.86±0.70)分,〉150bpm组(2.81±0.63)分,各组评分依次降低而不完全相同(F=16.72,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0.013,P〈0.01)和对比剂总量(r=0.292,P=0.011)与左主干评分呈正相关;年龄(r=0.509,P〈0.01)、管电压与前降支评分呈正相关(r=0.292,P〈0.01),心率与前降支评分呈负相关(r=-0.179,P〈0.05);年龄与回旋支评分呈负相关(r=0.063,P〈0.01);年龄、管电压与右冠状动脉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220,P值分别〈0.01、〈0.05)。结论DSCT能够清晰显示3岁以上或心率〈100bpm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冠状动脉,限制DSCT成像效果的是患儿的基础心律和年龄。
- 唐翔吕滨韩磊白桦鲁锦国陈雄彪王宏宇杨新令吴言伶侯志辉戴汝平蒋世良
-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儿童冠状血管
- 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的综合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研究MSCT、MRI、SPECT对中华小型试验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显示效果.方法 中华小型猪共6只,所有试验猪接受MSCT扫描1次后结扎前降支中远段,在结扎后2、4、6、8 h内,每2 h MSGT扫描1次.术后24 h内进行MR、SPECT及再次完成MSCT扫描各1次,最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使用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左心室前壁首过灌注减低区域与左心室侧壁首过灌注无减低区域的首过灌注CT值从术前至术后2、4、6、8、24 h的变化;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术前及术后2、4、6、8、24 h的心功能变化;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病理、MSCT、MRI相互间测量梗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术中死亡动物1只,完成检查5只.术后2、4、6、8及24 h的MSCT动脉期减低区域,术后24 h SPECT显示的灌注减低区域,MRI显示的首过灌注减低区,病理显示的心肌梗死大致范围均位于左心室前壁.3只试验猪4~8 h的MSCT延迟扫描出现灌注减低区域边缘强化.动脉期灌注减低区域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的CT值分别为75.9、36.4、35.2、37.8、37.4、33.3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41,P<0.01),术后各时间段间的C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2.278,P=0.792).术前及术后2、4、6、8、24 h的每搏输出量(SV)平均容积分别为21.7、11.9、10.3、11.4、12.3、12.6 ml(F=22.349,P<0.01);收缩末期(ESV)平均容积分别为15.2、23.4、25.0、24.4、25.3、22.8ml(F=8.810,P<0.01);舒张末期(EDV)平均容积分别为37.0、35.4、35.0、35.7、37.6、37.5 ml(F=2.339,P=0.079);射血分数(EF)平均依次为58.9%、33.8%、29.0%、31.9%、32.6%、33.5%(F=27.240,P<0.01),除EDV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只猪测得的梗死面积占所测层面整个心肌比例分别为MSCT(39.4±12.6)%、MRI(37.2±10.0)%,TTC(35.9±9.6)%.TTC与MSCT(t=0.612,P=0.574)、TTC与MRI(t=0.820,P=0.458)、MSCT与MRI(t=0.425,P=0.692
- 唐翔吕滨方纬陆敏杰鲁锦国陈雄彪侯志辉赵世华何祚祥唐跃吕凤英蒋世良
- 关键词:心肌缺血诊断显像病理学动物实验
- CT冠状动脉成像半自动化测量非钙化斑块的可重复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半自动化测量软件检测非钙化斑块的可重复性。方法连续入选初次CCTA结果为单支局限性非钙化为主斑块病变的患者。由两名医师分别测量斑块,其中一名医师于不同时间再次测量斑块。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读者内和读者间斑块测量数据的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检验探讨读者内及读者间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读者内两次测量斑块体积的均数为(78.1±46.7)mm3,差值的均数为(0.1±3.2)mm3,95%一致性界限为-6.2~6.4 mm3,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8(P<0.001)。读者间测量斑块体积的均数为(78.0±47.2)mm3,差值的均数为(0.9±4.8)mm3,95%一致性界限为-8.5~10.3 mm3,两者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5(P<0.001)。读者内两次测量斑块体积百分比的均数为(45.1±12.1)%,差值的均数为-(0.3±2.2)%,95%一致性界限为-4.6%~4.0%,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4(P<0.001)。读者间测量斑块体积百分比的均数为(45.4±12.1)%,差值的均数为-(0.4±2.3)%,95%一致性界限为-4.9%~4.1%,两者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2(P<0.001)。结论 CCTA半自动化测量软件检测非钙化斑块的可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斑块负荷和评价药物干预斑块进展等研究。
- 李震南侯志辉刘坤高扬尹卫华任心爽吕滨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斑块
- MDCT量化评价不同性别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动脉瓣钙化的差异
- 目的:描述性别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钙化的影响和差异,分析影响主动脉瓣膜钙化的各因素的作用。方法:入选2009-09至2013-12间隔1个月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和心脏增强CT检查的主动脉瓣狭窄的连续患者...
- 于方方吕滨侯志辉王志强高扬李震南韩磊吴永健
- 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将连续90例拟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依据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期相注射方案(仅注射基础量对比剂,不注射生理盐水);B组:双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以40mL生理盐水冲洗);C组:三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注射30%生理盐水与对比剂的混合物30mL,最后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洗)。基础量对比剂按1mL/kg计算,注射流率均为5.0mL/s。比较3组方案CTA图像上冠状动脉及左、右心系统的CT值及房间隔缺损的可评估性。结果:3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重及心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升主动脉及左心房、左心室的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组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的CT值均数大于250HU;此外,B组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5),房间隔缺损量化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双期注射方案由于对比剂用量减少,利于房间隔缺损评估,因而是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 宋会军王宏宇侯志辉吴言伶韩磊吕滨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对比剂
- 双源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CT诊断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的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发病年龄≤1岁7例(25.9%),1~7岁7例(25.9%),>7岁13例(48.2%),随访所有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DSCT对27例ACAPA均明确诊断,其中左冠状动脉(LCA)异常起源24例,右冠状动脉(RCA)异常起源3例。20例DSCT显示大量侧枝循环的患者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仅提示18例。患者冠状动脉均不同程度增宽,各组LCA、RCA近段直径分别为:年龄≤1岁组LCA 2.1~3.7mm,RCA 3.0~3.7mm;1~7岁组LCA 2.1~4.0mm,RCA 3.2~5.2mm;>7岁组LCA 5.0~9.5mm,RCA 5.2~9.0mm。2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重建术,除1例失访外全部存活。结论:DSCT可明确诊断ACAPA,并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曹慧丽侯志辉高扬于方方陈阳尹卫华蒋世良吕滨
- 关键词:血管造影
- 冠状动脉CT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实现图像质量均一化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体表面积(BSA)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拟行CCTA检查的连续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CCTA扫描方案及对比剂(350mg I/mL),实验组基于BSA制订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10700BSA/350mL;Ⅱ期:对比剂1160BSA/350mL,生理盐水1160BSA×0.7/(350×0.3)mL;Ⅲ期: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碘负荷和注射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60mL;Ⅱ期: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70mL;Ⅲ期:生理盐水30mL)。比较两组患者CCTA图像上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两组内不同体重人群(<60、60~70和>70kg)血管强化程度的一致性。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重与血管强化程度关系。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升主动脉的CT值分别为(483.26±76.79)和(477.98±69.15)HU;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CT值分别为(479.39±78.25)和(481.78±65.66)HU;右冠状动脉的CT值分别为(452.09±89.89)HU和(465.75±74.21)HU,3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前降支图像的CNR分别为46.94±20.07和44.07±18.18(P>0.05),右冠状动脉图像的CNR分别为50.75±10.34和49.80±1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r=-0.33和-0.19,P<0.0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无统计学相关性(r=-0.09,P=0.280;r=-0.14,P=0.587)。两组中各体重亚组之间比较,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各亚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9,P=0.799)。结论:CCTA检查中采用基于体表面积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
- 于易通尹卫华马伟高扬侯志辉任心爽吕滨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比剂体表面积
- 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时,低管电压(100 kV)、低碘浓度(270 mgI/ml)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至5月行CCTA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案,即管电压采用120 kV,碘对比剂浓度为370 mgI/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重建卷积核为B26f;试验组(40例)管电压采用100kV,碘对比剂浓度为270 mgI/ml,采用迭代重建,重建卷积核为I26f.其他扫描和对比剂注射参数两组间完全一致.对两组的图像进行重建、测量和质量评分,并计算碘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分别为(25.3±3.0) kg/m2和(25.4±3.0) kg/m2(P=0.852),图像信噪比分别为22.2 ±5.5和23.6±5.8(P=0.277),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35.6±17.6和41.1±17.6(P =0.163),图像质量分别为(4.70 ±0.52)分和(4.63±0.59)分(P =0.545).对照组和试验组碘用量分别为(25.27±0.94)g和(18.49±0.75)g(P <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少26.8%.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52±1.16) mSv和(2.31±0.73) mSv(P <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少34.4%.结论 行CCTA检查时,采用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和迭代重建可以在保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显著减少碘对比剂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
- 韩磊尹卫华吕滨李楠侯志辉蒋世良
- 关键词:造影剂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n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161例,男118例,平均年龄(67.8±5.25)岁,术后中位随访1608 d。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组为移植生物瓣或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抗凝治疗组为移植机械瓣的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分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CABG术;②术后未规律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③合并心房颤动;④行冠脉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间为术后6个月以内。结果抗血小板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乳内动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78.4%和83.3%(P>0.05),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75.9%和71.3%(P>0.05)。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均为牙龈出血,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比率为7.3%和8.9%(P=0.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在维持桥血管通畅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在医师指导下接受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并未显著高于抗血小板治疗。
- 安涛杨研乔树宾杨跃进毛懿侯志辉
- 关键词:同期手术通畅率
-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的Revolution CT诊断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对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例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患者的资料,男女各3例;年龄10个月至48岁,体重7.7~55 kg。采用GE公司Revolution CT扫描仪进行前瞻单心跳收缩期(45%~50%)扫描成像。5例婴幼儿于基础麻醉及自由呼吸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扫描,1例成人患者在清醒状态及屏气条件下进行检查。所有CT图像均由放射影像科2名具有5年以上心血管影像阅片经验的医师在AW4.6工作站进行阅读和评估。诊断结果与心血管造影结果作对比。结果Revolution CT成像显示所有患者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5例患者诊断为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1例患儿可疑左冠脉主干开口闭锁或狭窄。所有患者左心房室均有扩大,2例患者二尖瓣下腱索走行区可见钙化。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左冠脉主干闭锁,其中2例婴幼儿患者左主干开口及近段闭锁,1例成人患者左主干开口闭锁。结论Revolution CT检查可在低辐射剂量条件下显示冠状动脉及心脏的病理解剖学信息,对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左冠脉主干闭锁患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 王翔刘琼闫朝武宋会军潘湘斌蒋世良韩磊马晓妍侯志辉安云强吕滨李世国
- 关键词:先天性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