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宏鹏
- 作品数:27 被引量:5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碎屑岩中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对碎屑岩储层中的高岭石(K)、蒙皂石(S)、伊利石(I)、绿泥石(C)以及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和绿泥石/蒙皂石(C/S)混层等黏土矿物的成因、特征及成岩转化的研究,来分析它们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等物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这几种常见粘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既有建设性的一面,又有破坏性的一面。建设性主要表现在粘土薄膜对上覆岩石的抗压性、对次生孔隙的改造及时晶间孔的保存等方面;而破坏性主要表现在各种粘土矿物对外来流体具有的敏感性造成储层伤害,自生粘土薄膜占据孔隙空间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以及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造成含水饱和度的上升.、
- 贺艳祥黄思静王春美佟宏鹏
- 关键词:碎屑岩储层黏土矿物成岩作用储层物性敏感性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碎屑岩中自生伊利石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0
- 2009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骨架颗粒中几乎没有碎屑长石,残余的微量长石(在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0.4%,低于X射线衍射检测限)主要为钾长石,同时具有较低的自生高岭石含量(1.02%)、很低的自生石英含量和同期火山物质含量,以及较高的自生伊利石含量(1.22%),这表明太原组的自生伊利石主要是在相对高温的深埋藏封闭条件下,通过钾长石溶解反应:钾长石+H++H2O→高岭石+硅质+K+和高岭石伊利石化反应:高岭石+K+→伊利石+H++H2O或其加和反应:钾长石+高岭石→硅质+伊利石+H2O形成,后者通过消耗钾离子而克服钾长石溶解的动力学屏障,是前者的重要驱动反应,并向流体输出氢离子,因此对次生孔隙的形成、尤其是在相对深埋藏的成岩过程中与钾长石溶解有关的次生孔隙的形成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 黄思静孙伟黄培培佟宏鹏刘丽红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碎屑岩储层自生伊利石次生孔隙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碎屑岩中自生伊利石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骨架颗粒中几乎没有碎屑长石,残余的微量长石(在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0.4%,低于X射线衍射检测限)主要为钾长石,同时具有较低的自生高岭石含量、很低的自生石英含量和同期火山物质含量,以及较高的自生伊...
- 黄思静孙伟黄培培佟宏鹏刘丽红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
- 文献传递
- 南海冷泉碳酸盐岩U系定年: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甲烷的时间及其与古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
- 项目通过U 系法确定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东沙东北和东沙西南海域采集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年龄,综合碳酸盐岩的矿物、岩石、同位素特征研究,揭示了南海北部冷泉活动演化历史及控制机制.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呈结核状、烟囱状、致密块状...
- 冯东佟宏鹏陈多福
- 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组构及碳同位素特征——我国古代甲烷冷泉的发现
- 现代冷泉渗漏广泛发育在大陆边缘海底,古代冷泉常以自生碳酸盐岩的形式保存在地层中,全球目前报道的古冷泉沉积不少于60处。识别甲烷渗漏作用形成的古代冷泉碳酸盐岩主要基于碳酸盐矿物具有甲烷来源的极负的δC值、与渗漏作用有关的特...
- 佟宏鹏陈多福
- 文献传递
- 成岩过程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平衡体系的热力学模拟被引量:16
- 2009年
- 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在沉积岩成岩作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与之有关的地层流体中,CO_2组分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选取CaCO_3(方解石)-H_2O-CO_2与CaMg(CO_3)_2(白云石)-H_2O-CO_2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力学方法在假设体系达到平衡的前提下对100~7000m深度范围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的CaCO_3-H_2O-CO_2与CaMg(CO_3)_2-H_2O-CO_2体系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H^+]、[Ca^(2+)]、[Mg^(2+)]……)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不同埋藏深度的温度压力下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与沉淀,流体对CO_2的吸收与释放,pH变化等相关地质过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随埋深增加,体系的pH值越来越趋于酸性,但碳酸盐并没有持续溶解,而是呈先溶解后沉淀的趋势。对比CaCO_3-H_2O-CO_2体系中碳酸盐的溶解量和沉淀量,可将小于700m的深度范围定义为碳酸盐溶解带,700~2500m的深度范围定义为补偿带,大于2500m的深度范围定义为沉淀带。对比两个体系的固体相体积变化发现,含CO_2的溶蚀性流体虽然不能在白云岩地层中溶出较灰岩地层更多的阳离子,但会产生更高的孔隙度。
- 黄可可黄思静佟宏鹏黄喻刘丽红钟倩倩
- 关键词:成岩过程碳酸盐溶解二氧化碳地层流体方解石碳酸盐矿物
- 南海北部冷泉流体的来源及活跃时间
- 冯东佟宏鹏程海杨胜雄王宏斌Angela G.MinR.Lawrence Edwards陈忠陈多福
- 埋藏历史对碳酸盐溶解-沉淀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为例被引量:22
- 2010年
- 埋藏成岩过程中碳酸盐的溶解与沉淀强烈控制着深埋藏地层中碳酸盐岩储层质量,与之有关的地质过程是人们多年来不懈研究的热点领域。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所造成的碳酸盐溶解成为近年人们普遍认可的模式,但这不能圆满解释大量存在的不与断裂伴生的深埋藏碳酸盐的溶解机制。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深埋藏碳酸盐溶解与沉淀机制的研究,认为埋藏过程中盆地的沉降与抬升是碳酸盐溶解与沉淀以及次生孔隙发育的另一重要机制,在改变流体对碳酸盐饱和状况方面具有和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相同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与川东北飞仙关组类似的埋藏历史更有利于深埋藏成岩过程中碳酸盐的溶解,主要特点是当前埋藏深度不是最大埋藏深度,在最大埋藏深度附近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其后盆地持续抬升造成温度降低和碳酸盐溶解,与之有关的次生孔隙形成所造成的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与上覆载荷减小可以得到平衡,次生孔隙得以保存,岩石储层质量改善;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奥陶系埋藏历史不利于深埋藏成岩过程碳酸盐的溶解,主要特点是当前埋藏深度是最大埋藏深度,古喀斯特发生之后盆地持续沉降造成温度升高和碳酸盐沉淀,并与上覆载荷的增加同步发生,结果是孔隙的封堵、岩石的致密化和储层质量的变差。
- 黄思静龚业超黄可可佟宏鹏
- 关键词:埋藏成岩作用储层质量
-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岩流体性质
- 氧、碳同位素是碳酸盐岩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之一,是沉积和成岩流体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在对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相特征、矿物学以及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信息。并以中梁山...
- 佟宏鹏
- 关键词: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
- 文献传递
-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纪飞仙关组天然气中CO_2的成因被引量:3
- 2010年
-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天然气具有较高的H2S和CO2含量,这是川东北发育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天然气中的CO2显著少于TSR所应有的数量,与H2S相比,CO2显著亏损;同时天然气中CO2在碳同位素组成上并不具有与TSR有关的有机碳的特征,这是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地质现象.根据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中CO2的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定量计算了TSR来源的有机碳和海相碳酸盐来源的无机碳对天然气中CO2的贡献值,以及这两种来源碳对深埋藏过程从高温流体中沉淀的方解石中碳的贡献值,表明与TSR有关的有机碳源对天然气CO2的贡献值只有约2%,而有机碳源对从高温热流体中沉淀的自生方解石的贡献值高达43%,说明川东北飞仙关组与TSR有关的有机来源的CO2主要进入了自生方解石中,目前天然气中的CO2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与之有关的解释是,在TSR发生的相对高温和高PCO2分压的环境中,方解石以沉淀为主,而在TSR发生过后的盆地快速抬升过程中,由于温度大幅度降低,流体对碳酸盐欠饱和而导致溶解作用发生和次生孔隙形成,这是倒退溶解模式的结果.因此,燕山期的构造抬升是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在埋藏过程中发生溶解的重要地质基础之一,抬升幅度较大或相应的燕山构造层高点值得我们在寻找优质碳酸盐储层时关注.
- 黄思静黄可可佟宏鹏刘丽红孙伟钟倩倩
- 关键词:川东北飞仙关组TSR构造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