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辉
- 作品数:29 被引量:15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作用
- 2009年
- 目的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152例可手术NSCLC患者术前行CT和纵隔镜检查,根据纵隔镜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纵隔淋巴结分期按最终病理结果分为pN0、pN1、pN2和pN3,按CT检查分为cN0~1和cN2~3,按纵隔镜检查分为mN0~1、mN2和mN3。结果pN0组、pN1组、pN2组和pN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75.0%、32.4%和16.1%,pN0组、pN1组的生存率与pN2组、pN3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cN0—1组与cN2~3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mN0~1组与mN2组、mN3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胸手术前行纵隔镜检查能较好地判断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
- 谢绚王欣郑列张仕义苏晓东余辉李涌周佳亮凌莉戎铁华
- 关键词:纵隔镜检查淋巴结转移
- 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的预测指标
- 结论:1、p53、CerbB-2、k-ras、VEGF在NSCLC均存在较高的表达,它们的表达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2、p5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T分期之间未发现相关性,但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 余辉
- 关键词: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食管气管瘘的原因及护理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食管气管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住院的2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食管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护理上加强病情观察、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营养支持的护理、舒适护理及饮食宣教。结果 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食管气管瘘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黄秀英余辉李传珍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气管瘘护理
- 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诊疗——附6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我院自1964-2002共对肺癌患者3229例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其中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PF)6例,占0.18%,现从病因、治疗和预后对BPF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全部为男性,年龄55-64岁,平均年龄61岁。周围型肺癌3例,中央型肺癌3例。术前治疗:1例予术前化疗(DDP+NVB化疗1个疗程),余5例无术前治疗。肿瘤病变部位:左上肺叶1例,左下肺叶1例,右上肺叶2例,右下肺叶2例。支气管胸膜瘘部位:右侧4例,左侧2例。手术方式:肺叶切除术3例,全肺切除术3例。支气管残段处理方法:1例予支气管闭合器处理,3例用双"7"号丝线结扎支气管残端外加"1"丝线间断缝合,1例用双"10"号丝线结扎支气管残端外加"1"丝线间断缝合。
- 余辉林鹏戎铁华杨名添王曦姚广裕
-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肺癌术后临床诊疗支气管残端术前治疗全肺切除术
- 非小细胞肺癌N3组淋巴结行纵隔镜探查活检指征的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和筛选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N3组淋巴结需行纵隔镜探查活检的临床指征。方法:89例Ⅰ~ⅢA期NSCLC患者开胸术前行经颈纵隔镜检查,其中12例联合右斜角肌活检术、10例联合前纵隔切开术检查N3组淋巴结的病理状况。结果:纵隔镜检查后共发现9例为不宜再行开胸手术患者,其中3例为右斜角肌淋巴结转移,6例为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统计学分析显示,肺腺癌组的N3发生率高于非腺癌组(P<0.05),血清CEA水平升高组的N3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组的N3发生率高于同侧单站转移组(P<0.05)。结论:肺腺癌、血清CEA升高和病灶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的NSCLC,推荐行病灶对侧或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以排除N3病变,为最优化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依据。
- 余辉张仕义王欣谢泽明王军业李涌谢绚周佳亮张兰军傅剑华
- 关键词:纵隔镜检查新辅助化疗
-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对侧纵隔和斜角肌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适合行病灶对侧纵隔、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的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89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胸术前行经颈纵隔镜检查,12例联合右斜角肌活检术,10例联合前纵隔切开术。结果纵隔镜检查后发现9例为不可手术患者,其中3例为右斜角肌淋巴结转移(N3),6例为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统计学分析显示,肺腺癌组的N3发生率高于非腺癌组(P<0.05),血清CEA水平升高组的N3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组的N3发生率高于同侧单站转移组(P<0.05)。结论对可手术的肺腺癌、血清CEA升高、病灶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患者应行病灶对侧或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以排除N3病变。
- 张仕义王欣戎铁华郑列曾灿光谢泽明余辉朱志华
- 关键词:肺肿瘤纵隔镜检查新辅助化疗
- 13例肺上沟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上沟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13例肺上沟癌手术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管道护理、呼吸道管理、疼痛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13例患者术后出现臂丛神经损伤2例,出血1例,肺不张3例,心律失常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黄秀英余辉钟就娣
- 关键词:肺上沟癌围手术期护理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对预后及术后化放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NSCLC石蜡切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和20例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的Ⅲa期NSCLC,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作对照,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表达与年龄、T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呈正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72%,在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组和术后放疗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53是影响术后化疗和放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p53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p53蛋白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如何提高化放疗疗效尚需深入研究。
- 余辉吴一龙戎铁华李锦添王思愚区伟林素暇侯景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53蛋白预后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8年
- 余辉王欣谢泽明王军业胡袆李涌谢绚张兰军杨明添傅剑华
-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
- 隐匿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5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隐匿性乳腺癌是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本文拟就其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探讨。方法:选择自1990年5月-2001年5月在我院胸外科收治的7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为女性,占同期乳腺癌的0.59%,临床症状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体查双乳均未触及明显肿块。术前行腋下肿块或细针穿刺,均找到癌细胞。本组全作乳腺钼靶X线照片,1例考虑乳腺癌可能。3例作双乳B超检查,1例考虑乳腺癌。本组5例行Halsted根治术,2例行改良根治术,术后4例在乳腺大体标本找到原发病灶,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导管内癌。术后2例予辅助化疗加放疗,5例予辅助化疗,4例予口服三苯氧胺治疗。本组全部随访,均仍生存,3例生存已超过2年半,最长1例生存已达7年。结论:临床上对女性腋窝肿块应高度警惕隐性乳腺癌的可能,术前予细针穿刺、腋下肿块活检(或加ER、PR检测)对帮助诊断有好处;乳腺钼靶照片和乳腺B超对乳腺原发病灶的检出率较低,多需术后乳腺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确诊。治疗方法多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预后优于或相似于乳腺内有肿块且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 余辉杨名添戎铁华龙浩区伟
- 关键词:乳腺肿瘤隐匿性乳腺癌细针穿刺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