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洪松

作品数:63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心脏
  • 18篇起搏
  • 12篇心力衰竭
  • 12篇衰竭
  • 11篇心肌
  • 10篇慢性
  • 9篇心室
  • 9篇消融
  • 9篇慢性心力衰竭
  • 8篇心房
  • 8篇心脏再同步
  • 8篇再同步
  • 7篇型心
  • 7篇间隔部
  • 6篇心律
  • 6篇心脏再同步治...
  • 6篇右心
  • 6篇右心室
  • 6篇流出道
  • 6篇间隔部起搏

机构

  • 52篇南京大学医学...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63篇余洪松
  • 40篇吉文庆
  • 40篇徐伟
  • 28篇李晓宏
  • 22篇施广飞
  • 20篇狄文成
  • 13篇徐标
  • 12篇蓝荣芳
  • 10篇马冬辉
  • 8篇兰荣芳
  • 7篇裴力刚
  • 5篇姜宏
  • 4篇曹巧兰
  • 4篇凌琳
  • 4篇谢峻
  • 3篇李洁
  • 3篇陈晓甜
  • 3篇戴毅敏
  • 3篇李晓宏
  • 3篇许萍

传媒

  • 14篇中华心律失常...
  • 6篇中华医学会心...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心功能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浓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与左、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 87例发生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快速床旁血浆BNP浓度检测 ,通过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 ,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BNP浓度与LVEF、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及肺动脉收缩压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0 4、0 .4 82、0 .36 3。结论 血浆BNP浓度受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和右室功能的综合影响。
余洪松施广飞裴力刚
关键词:急性呼吸困难血浆B-型钠尿肽心功能BNP
环状电极指导下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
:探讨环状标测电极(Lasso电极)引导下肺静脉电位触发的阵发性房颤(PAF)的经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根治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27例,女10例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肺静脉射频消融电隔离术...
徐伟马冬辉余洪松吉文庆
关键词:心房纤颤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DDD起搏器心房起搏比例对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心房起搏比例对DDD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方法 :DDD起搏器植入后打开房性心律失常高频事件记录功能,心房高频事件触发记录的标准为心房频率≥180次/min并且持续20个心动周期。将心房起搏比例大于40%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起搏比例小于40%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比较两组间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并绘制关于心房高频事件的Kaplan-Meier曲线。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显著更低,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显著更晚。Kaplan-Meier曲线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更低。结论:较高的心房起搏比例对于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乔青徐伟李晓宏蓝荣芳狄文成余洪松吉文庆
孕晚期诊断子痫前期孕妇孕中期母体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孕晚期诊断的子痫前期(PE)孕妇孕中期母体成分与正常孕妇的差异,明确其孕中期是否已经出现体重及母体成分的异常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该院建卡并分娩,且孕28周以后诊断为PE的单胎孕妇42例为P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建卡、足月分娩的单胎健康孕妇42例为正常组,按照孕前身高、体重与PE组配对,回顾性分析孕中期(20~28周)体重及体重增长,同时比较使用生物电阻抗技术(BIA)测得的总体水、细胞内外液含量及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孕28周及32周体重及体重增长有无差异。结果孕中期母体成分总体水、细胞内外液含量、蛋白质、矿物质、脂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体重及体重增长均PE组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周体重PE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2周体重及体重增长均PE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孕晚期诊断的PE孕妇在孕中期体重及体成分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自孕晚期开始,PE组的体重增长开始异于正常组,且随着孕周进展体重增长的差异更加显著。
陈晓甜许萍李洁王志群戴毅敏余洪松许碧云
关键词:子痫前期生物电阻抗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在心血管领域,目前已经涉及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因仅需局部麻醉、不需开胸、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其应用日益广泛。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包括起搏治疗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两大类。老年人常具有基础疾病复杂、心脏结构及功能常伴有退行性病变等特点,其介入治疗有其特殊之处。1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心律失常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虽然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
余洪松李晓宏
关键词:介入治疗学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临床治疗学医学影像学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孕中期体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s)孕妇孕中期母体体成分以及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比较,分析之间的异同。方法选择在我院建卡并在我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单胎孕妇74例,其中妊娠高血压25例,轻度子痫前期37例,重度子痫12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建卡、足月分娩的单胎健康孕妇148例,回顾性分析这些孕妇在孕中期20-28周人体成分的异同。结果 HDPs组孕妇孕前体重、BMI均高于正常组;孕中期母体成分方面,细胞内外液、水分含量、蛋白质、矿物质、骨骼肌肉量、去脂体重、脂肪、内脏脂肪HDPs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HDPs组内各亚组间体成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孕中期体成分,尤其是水分和脂肪显现出与正常孕妇明显的差异,与HDPs疾病的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相符。
陈晓甜许萍李洁沈山梅王志群戴毅敏余洪松许碧云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生物电阻抗
右心室心尖部与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QRS波时限、QT间期及Tp-e间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右心室心尖部(RVA)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对患者体表心电图QRS时限、QT间期及Tp-e间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南京市鼓楼医院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8例,术中将心室电极分别放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及右心室心尖部,给予S1S2刺激,并测量S2刺激后体表心电图的QRS间期、QT间期和Tp-e间期。结果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同RVA起搏比较,RVOT起搏后QRS时限明显缩短[(131.31±10.00)msvs.(156.40±13.16)ms,P<0.001],QT间期[(334.62±11.75)msvs.(351.09±20.13)ms,P<0.01]及Tp-e间期[(71.97±13.03)msvs.(83.48±14.81)ms,P<0.05)]也明显缩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心尖部起搏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QRS波时限、QT间期及Tp-e间期有明显的影响。
王又平李晓宏徐伟吉文庆余洪松蓝荣芳
关键词:QT间期TP-E间期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24例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QRS时限≥120/TIS。植入前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以评价心功能及心脏收缩不同步指标,并指导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植入后3、6个月及随后的每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LVEDD、LVEF及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随访时间(12.0±4.6)个月,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QRS时限植入后较植入前缩短[(137.50±38.96)ms对(144.60±45.78)ms,P=0.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人后LVEDD较植入前明显缩小[(6.24±0.89)cm对(6.78±0.42)cm,P=0.03];LVEF则明显提高(0.36±0.09对0.31±0.03,P〈0.01),左心房内径(LAD)也较术前明显缩小[(4.22±8.43)cm对(5.32±7.63)cm,P=0.01]。心脏收缩不同步指标与植入前相比也明显改善。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CRT治疗可改善左心室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
徐伟李晓宏孙步高张宁吉文庆余洪松狄文成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组织多普勒
心血管危险因素、生理病理因素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Laplace定律对大血管重构的作用
梁雨露BarryP.MCGrath施广飞JamesD.CamerenDimitraKotsopoulos余洪松孙振
该课题包括5个课题的系列研究。中心课题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相到关系。扩展性研究还包括生理、物理因素、药物、激素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所有课题都是由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和澳大利亚Momash大学...
关键词:
关键词:心血管危险因素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SWMA)现象,并研究SWMA对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DCM患者75例。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分为普遍运动减弱(GH)组(39例)和SWMA组(36例)。通过随访比较2组预后的差异。结果:与GH组相比,SWMA组左室扩大更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2±6)∶(68±5)mm,P<0.01],心功能减退更严重[左室射血分数:(31±6)%∶(36±5)%,P<0.01];SWMA者与GH者比较,无心脏事件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WMA是D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M可以引起SWMA,SWMA是DC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蓝荣芳徐伟吉文庆余洪松徐标
关键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