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究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下腰椎结核老年患者共84例,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采用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对照组42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分别对两组一期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患者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Oswestry障碍指数(ODI)及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SIA)分级进行客观评定。结果:实验组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为(8.22±1.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为(5.02±1.93)°,(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ODI为(21.25±3.75)%,对照组ODI为(35.72±4.1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ASIA分级全部转化为E级。而对照组仍有7人为D级。结论: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 傅维德何杰米东李德毅龚建蒲晓斌何勍
- 关键词:下腰椎
-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所有病例,共有128例,分为DAA组(57例)和PA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Harris评分;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及外展角,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出血量(232.4±28.6)mL低于PA组出血量(382.3±37.5)mL,DAA组下地时间(1.8±0.7)d低于PA组下地时间(4.3±2.1)d,DAA组住院时间(7.4±1.9)d低于PA组住院时间(9.2±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AA组的手术时间(112.2±12.6)min长于PA组(98.4±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3±0.9)分,Harris评分(84.3±4.2)分;P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9±1.3)分,Harris评分(80.6±6.5)分;DAA组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时DAA组的VAS评分为(1.5±0.8)分,Harris评分(92.2±5.3)分;PA组VAS评分为(1.3±1.1)分,Harris评分为(90.5±6.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1.3±3.3)°,外展角(39.8±5.4)°;P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0.6±4.3)°,外展角(41.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出血量小、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假体位置良好等优点,短期临床疗效与后外侧入路均较为满意,长期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 傅维德米东张旭何杰李德毅
-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倾角外展角
- 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早期炎症反应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将患者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实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置换后Harri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炎症因子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切口大小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1、IL-6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A组下降程度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4.5%,明显高于B组的4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的创伤较小,具有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
- 何杰刘杨张旭
- 关键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炎症反应
- 末梢灌注指数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末梢灌注指数(TPI)在断指再植术后对血管危象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0月31例36个再植指运用Agilent V24C监护仪血氧饱和度探头进行持续TPI监测,同时观察记录术后再植指皮温、色泽、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搏动情况,将发生血管危象的再植指分为危象组(n=4),将未发生血管危象的再植指分为对照组(n=32),分析发生危象前12 h至危象发生时的TPI,每2小时为一时间段,共7个时相,分别记为T1~T7。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TPI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象组从T4开始,TPI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I在T1、T2、T3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4开始,危象组TPI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I监测能够无创、实时、灵敏地反映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供情况,可早于临床症状以前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作出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川吴继生王杰何杰
- 关键词:末梢灌注指数断指再植血管危象
- 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目的:探讨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总结采用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6岁;椎间盘突出节段...
- 张旭何杰王杰
- 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生命体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受伤到入院的时间、骨盆骨折的分型、合并损伤的伤情、行血管栓塞治疗及骨折固定的手术治疗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56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死亡47例,死亡率1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指数>2(OR=23.246,CI:11.732~76.758)、最低氧合指数<200(OR=37.926,CI:18.347~87.237)、在24h内输血(OR=3.236,CI:1.232~10.356)、ISS≥25分(OR=85.116,CI:35.011~115.326)、GCS<9分(OR=15.231,CI:5.785~26.234)、合并头部损伤(OR=12.322,CI:6.143~29.579)、合并腹部损伤(OR=6.213,CI:2.260~15.237)、合并会阴部损伤(OR=1.314,CI:1.072~4.213)、合并脊柱损伤(OR=4.526,CI:1.127~16.349)、合并四肢损伤(OR=8.012,CI:2.104~32.768)、骨盆开放性骨折(OR=12.359,CI:3.273~41.786)、Tile分型的构成比(OR=2.783,CI:1.126~5.382)和Tile C型(OR=6.917,CI:1.245~13.627)是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创伤重、24h内输血和出现休克、昏迷,合并头部、腹部、会阴、脊柱及四肢损伤是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傅维德米东张旭何杰李德毅
- 关键词:骨盆骨折死亡率LOGISTIC回归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隐性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1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隐性失血量的多少分为高隐性失血量组(A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B组),纳入分析2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假体类型、手术入路、术后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等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组的年龄、糖尿病比例、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骨水泥型假体构成比、前方入路构成比及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在性别比例、BMI及高血压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指标中P <0.05的指标纳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假体类型、手术入路、术后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的OR值>1,是TH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者、糖尿病、非骨水泥型假体、后外侧入路、低术后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引流量多、总出血量多是THA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 傅维德米东张旭何杰李德毅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LOGISTIC回归分析
- 全髋及半髋置换术对老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全髋及半髋置换术对老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全髋置换术(全髋组),32例采用半髋置换术(半髋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1年随访后的远期疗效并评分。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半髋组(P<0.05);住院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远期疗效不同,且全髋组(平均秩和=38.24)好于半髋组(平均秩和=27.59)。结论全髋及半髋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远期疗效前者优于后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个体性的治疗方案。
- 刘川何杰张旭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半髋置换术老年人
- 上胸椎结核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上胸椎结核后凸畸形伴脊髓损害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5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上胸椎结核后凸畸形伴脊髓损害手术治疗者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岁;病变部位T1...
- 张旭吴继生李德毅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