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杰

作品数:29 被引量:17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证券
  • 7篇公司治理
  • 5篇证券市场
  • 5篇基金
  • 5篇公告
  • 5篇公司治理结构
  • 5篇澄清公告
  • 4篇信息披露
  • 4篇信息披露方式
  • 4篇业绩
  • 4篇中国证券
  • 4篇中国证券市场
  • 4篇披露
  • 4篇披露方式
  • 4篇企业
  • 4篇高管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上市公司
  • 3篇违规
  • 3篇薪酬

机构

  • 29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

  • 29篇何杰
  • 7篇王果
  • 6篇李胜
  • 3篇佘脊
  • 2篇杨丹
  • 2篇雷卫
  • 1篇马骁
  • 1篇曾朝夕
  • 1篇王敏
  • 1篇林汉川
  • 1篇张宁俊
  • 1篇任迎伟
  • 1篇黄志华
  • 1篇吴远洪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财贸经济
  • 2篇改革
  • 2篇公司治理评论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中国劳动
  • 1篇管理评论
  • 1篇时代金融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管理学报
  • 1篇财会月刊
  • 1篇第八届中国管...
  • 1篇第七届公司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企业高管会因ESG负面表现受到惩罚吗
2024年
ESG表现已成为新时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然而有关ESG负面表现影响后果及其治理机制的问题尚未得到探索。本文从企业高管变更和高管薪酬的角度出发,探究高管是否会因ESG负面表现受到惩罚。研究发现,ESG负面表现会显著提高高管变更和高管降薪概率。采用替换关键变量、两阶段的工具变量检验以及PSM匹配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组回归检验发现:国有企业ESG负面表现对高管变更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高管降薪概率,非国有企业ESG负面表现会显著提高高管变更概率,但对高管降薪并未产生显著影响;ESG负面表现对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企业影响更大;ESG负面表现对未持股高管的惩罚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新兴市场国家ESG负面事件监管与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上市公司应对ESG负面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樊利何杰
关键词:高管变更社会信任
信息披露方式、市场反应与公司治理结构——来自中国证券市场澄清公告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以2007~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公司澄清公告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方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面对不同类型的质询事件,具有不同治理特征的公司,是否呈现不同的澄清行为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质询事件以及公司不同的澄清行为方式,市场是否会给出不同的解读?上述市场反应,是否因公司治理特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研究发现,公司的澄清行为方式受到所面临质询事件的类型及部分公司治理特征的影响;在控制质询事件类型及企业治理变量的情况下,澄清回应时间、澄清表述明确与否与澄清公告对公众质询对公司所造成的负面市场反应的矫正效果相关;在控制企业澄清行为方式及企业治理变量的情况下,不同质询事件类型仍然与澄清公告的矫正作用相关,这说明市场对可能不同程度影响公司价值的事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与反馈,这反映了市场对公司给出的澄清和解释的并不完全的采信。
何杰王果李胜佘脊
关键词:澄清公告
信息技术(IT)能力与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效益的关系研究——基于国内企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论文以国内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IT)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IT能力对组织效益的影响,以明确适合发展IT能力的组织结构类型以及发展IT能力的价值所在。文章在对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作了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是信息技术(IT)能力而非仅信息技术(IT)本身对企业效益产生影响。文章接着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在中国企业中,组织结构有机化程度与IT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的IT能力与组织效益呈正相关关系。有关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大陆的137家企业。
任迎伟何杰张宁俊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实状况、变化趋势与决定因素:1999~2009被引量:9
2011年
以1999~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全样本面板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与决定因素分析表明,中国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薪酬决定基本遵循了市场的决定逻辑,治理机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垄断性行业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薪酬由于行业的行政性垄断性质,使其在决定机制上偏离了市场原则,尽管其利用政治激励等方式使其薪酬水平在绝对意义上相对较低,但这一措施却扭曲了公司治理机制的正常作用。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政府控制特别是中央政府控制,由于其委托-代理链条的延长,使企业高管薪酬比私有产权控制企业相对更高。
何杰王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垄断性行业
资本结构选择、内部控制与企业并购绩效——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8
2018年
通过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并购数据研究,探讨在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资本结构对公司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杠杆缺口对并购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内部控制水平对杠杆缺口影响并购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并购后绩效的影响小于民营企业,归因于国有企业并购更多地带有政治因素的干扰,并非完全的资源有效配置结果;杠杆缺口对国有企业并购后绩效的负面影响则大于民营企业,归结于政府预算软约束,致使代理问题和管理层过度自信要比民营企业严重得多,导致资本运作效率低于民营企业。结论表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科学配置资本结构,对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兼并收购有着现实意义。
雷卫何杰
关键词:资本结构内部控制并购绩效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9-2009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本文以1999-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面板数据,分析了其高管薪酬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与决定因素。主要发现:①在竞争性行业,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薪酬决定有着较好的企业业绩导向和一定程度的个人能力导向;而在行政性垄断行...
何杰陈世雄李胜
关键词: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行政性垄断行业政府控制
终极控制人权力配置与极端金融市场风险的实证被引量:1
2021年
我国金融市场对实际控制人数据的强制披露要求始于2003年,文章以2003—2018年我国金融市场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终极控制人理论研究了我国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及其各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在我国金融市场终极控制人权力配置三维度中,终极所有权与终极控制权更多地充当了"监督者"角色,具有显著的"监督效应",对我国金融风险尤其是暴跌等极端性金融风险起到有效抑制作用;超额控制权更多地扮演了"掏空者"角色,具有显著的"掏空效应",提高了极端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概率。从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看,除经济环境、政策制度等系统性要素外,市场实体形成的内在合力将成为金融风险的主导力量。
程卫超何杰
关键词:金融风险
独立董事、治理结构与中国契约型基金的绩效被引量:24
2005年
本文以2002年中国契约型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与基金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中具备金融、证券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的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越高,则基金业绩越高、基金净资产费用率越低,而全部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比例的上述作用却并不显著;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在公司董事会中的地位越高,则对基金业绩的负向影响越大;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基金会计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基金前十大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比例对基金业绩及净资产费用率均无显著的影响。
何杰
关键词:独立董事契约型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基金净资产会计业绩
CRM在国内物流业应用的问题及改进
2011年
随着国家经济的强劲发展,物流市场前景和利润被看好,CRM越来越多应用于这些领域。如何发现并克服CRM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让它能真正使企业提供满意的客户服务,与客户建立和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是CRM应用的关键。本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为:第一,目前CRM在中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中导致CRM低成功率的不足。第二,解决实施应用中的障碍:从人、流程管理、技术三要素出发,确保这"三大支柱"的有效整合。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及分析其应用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使CRM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管理效益的新手段。
何杰
关键词:CRM客户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和影响波及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中国证券市场1992~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全样本数据及各地区市场及历史数据,考察企业各类违规行为的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基于中国特殊情形的原因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所有权一控制权的分离将明显弱化终极控制人所有权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层违规概率的显著负向影响.至少在终极控制人所有权比例大于10%的情况下,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一所有权分离度与企业股东违规概率显著正相关,而终极控制人所有权比例的作用则并不显著;终极控制性股东的“国有”或“非国有”的性质并不重要,而竞争性的市场机制是企业治理机制产生作用的前提;社会普遍的契约意识是影响企业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何杰王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证券市场监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