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宝丹 作品数:47 被引量:8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羊水来源的干细胞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羊水来源干细胞(hAFSC)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取孕18-20周产前诊断所抽取的羊水,单克隆法培养获得hAFSC,比较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体外观察其对IPF患者成纤维细胞和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 刘明 郑丽霞 周倍贤 汪延生 于宝丹 徐军关键词:肺纤维化 金花茶叶子提取物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抑制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试剂盒测量不同浓度的金花茶叶提取物刺激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24~72h,分5个时段,观察各浓度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OD值)、对应增殖抑制率、最佳药效时间。结果 CCK-8测试显示,800ug/ml浓度金花茶叶提取物刺激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36h、48h、60h、72h,与正常组细胞数比较,OD值和增殖抑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为400ug/ml时,在48h、60h,OD值和增殖抑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最佳药效时间在48h^60h之间。结论高浓度的金花茶叶提取物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有抑制作用。 何甘霖 王春燕 谭获 郑丽霞 于宝丹 李宏伟关键词:白血病 U937细胞 利妥昔单抗治疗变异型多毛细胞白血病 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较少见的B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血液系统肿瘤,约占白血病的2-3%.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进展缓慢,全血细胞减少,显著脾脏肿大但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外周血和骨髓中... 李海明 王春燕 谭获 黄振倩 郑润辉 汪崖雅 黎庆恩 于宝丹槲皮素对U937细胞系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对人类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系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对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O/PI荧光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DNA的片段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槲皮素能明显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诱导U937细胞出现凋亡所具有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随着槲皮素浓度升高,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比例增加;将细胞特异性地阻滞在S期,出现凋亡峰。结论槲皮素能抑制U93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 翟莺莺 赖永洪 卢慧敏 于宝丹 叶铁真 陈福雄关键词:槲皮素 U937 凋亡 细胞周期 脾氨肽对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作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治疗中脾氨肽的免疫调节和抗肺纤维化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90例CTD-IL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4)和脾氨肽治疗组(n=46),脾氨肽治疗组在同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亚群与细胞因子表达谱改变以及肺部高分辨CT(HRCT)和肺功能变化,同时监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阴转率,并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脾氨肽治疗组肺功能及影像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调节性T细胞(Treg)、γ干扰素(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常规治疗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改善,且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脾氨肽治疗组(P<0.05)。脾氨肽治疗组HCMV阴转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应用脾氨肽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脾氨肽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调节CTD-ILD紊乱的免疫微环境,抑制HCMV在体内的激活复制,进而可促进肺内炎症微环境的消散,阻止纤维化进展。 吴彩云 罗群 王薇 汪延生 陈强 于宝丹 刘明 张欢欢 郑丽霞 徐军关键词:脾氨肽 人巨细胞病毒 免疫调节 TH17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及IL-17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3例正常对照组及28例病理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浆,分别检测PBMC中Th17的比例及血浆中IL-17的表达情况,并收集入组患者肺功能指标TLC(pre/ref%)及DLco(pre/ref%)数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TD-ILD患者组Th17比例明显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ILD患者IL-17细胞因子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的血浆浓度明显增加(P<0.01)。但CTD-ILD患者外周血Th17及IL-17与患者肺功能指标TLC(pre/ref%)及DLco(pre/ref%)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CTD-ILD患者体内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明显升高,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 王君丽 于宝丹 徐军关键词: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TH17 IL-17 卡宁颗粒冲剂治疗肺癌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探讨 2007年 目的分析检测血液中代表肿瘤转移性的CD31分子用于诊断肺癌血行转移的应用价值,评价抗癌中药卡宁颗粒冲剂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0例肺癌(试验组)患者服用卡宁颗粒冲剂前后血CD31水平、有效率和Karnofsky(KPS)评分,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对照组肺癌患者治疗前后CD3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8.62±1.79)和(18.52±1.34),试验组分别是(17.31±1.75)和(14.41±1.35)(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CR+PR+SD)上升达85.0%,对照组为77.5%;KPS评分改善30%。结论卡宁颗粒冲剂有效治疗肺癌,治疗后CD31值有所下降,并同时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 张洁霞 毛小玲 于宝丹关键词:肺肿瘤 CD31 CD_(45)抗体标记与碘化丙啶染色法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 CD_(45)抗体标记+碘化丙啶(PI)染色法(简称CD_(45)+PI法)进行 DNA 倍体分析对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检出率的意义。方法对28例临床确诊为肿瘤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及20例结核病患者的胸腔积液,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分析:(1)细胞形态学检查法(简称形态法);(2)PJ染色法,PI 染色后进行流式 DNA 倍体分析(简称 PI 法);(3)CD_(45)+PI 法,即先用 CD_(45)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再用PI染色进行流式 DNA 倍体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比较异倍体细胞含量较低(≤3.64%)的标本中,PI 法和 CD_(45)+PI 法进行 DNA 倍体分析的 DNA 指数(DI)值差异。结果 CD_(45)+PI 法的敏感度为89%高于形态法及普通 PI 法的36%和71%,且特异度(95%)较PI 法(79%)高,在3种方法中 CD_(45)^+PI 法准确性最高,为92%。对肿瘤细胞含量较低,异倍体细胞较少的标本,PI 法分析 DI 值为正常;而用CD_(45)+PI 法分析 DI 值却可以检出肿瘤异倍体。结论 CD_(45)+PI 法进行 DNA 倍体分析较之普通 PI 法可以检测到更低含量的异倍体细胞,有助于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水平。 于宝丹 谭获 徐军急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起病、完全缓解、复发等不同阶段的外周血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比例,分析T细胞亚群与疾病状态、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骨髓原始细胞大于50%的患者,CD3^+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原始细胞小于50%的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患者,其Treg比例明显高于CD34^-患者;对比低、中和高危3组患者预后与免疫细胞的关系发现,高危组Treg细胞较低危组明显升高; 18例患者通过连续监测细胞免疫动态发现,Treg细胞前3个疗程化疗过程逐渐升高,到第4疗程逐渐下降,至第6疗程逐渐接近正常值,且与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总体Tre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而且在起病、复发时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Treg细胞上调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加明显;首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R)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非CR组。Treg细胞大于10%的患者,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为68. 9%。Treg细胞小于10%为85. 7%。随访发现高Treg细胞组复发率20%,低Treg细胞组复发率为7. 69%,对比6例复发患者与32例持续CR患者的Treg比例、Treg/CD4比值发现,复发组Treg比例、Treg/CD4比值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结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预后等密切相关。 郑润辉 于宝丹 郑丽霞 王春燕 覃鹏飞 罗晓丹 林竞韧 谭获 徐军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T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靶向CD24分子3E10增强肝癌HuH-7细胞的化疗敏感度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靶向分子CD24单克隆抗体3E10调节肝癌HuH-7细胞对化疗药顺铂敏感度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D24抗体3E10的特异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基因和肿瘤干细胞特性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3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水平。结果 3E10可有效识别CD24蛋白及HuH-7细胞。3E10显著增强HuH-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度(P<0.05),抑制率由(10.3±3.0)%提高至(34.4±10.8)%。3E10显著降低HuH-7细胞耐药基因ABCB1、ABCB5、ABCC1和肿瘤干性基因NANOG、CD24的表达水平及干性基因β-catenin的磷酸化水平(P<0.05)。3E10显著降低STAT3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靶向CD24分子3E10通过降低HuH-7细胞的耐药性、肿瘤干性和JAK/STAT3、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来增强HuH-7细胞对化疗药顺铂的敏感度。 黄泽坚 方昶 于宝丹 程庆 吕萍关键词:肝癌 HUH-7细胞 C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