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亮

作品数:135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6篇细胞
  • 67篇白血
  • 67篇白血病
  • 47篇急性
  • 40篇淋巴
  • 31篇淋巴细胞
  • 28篇淋巴细胞白血...
  • 18篇髓系
  • 18篇骨髓
  • 16篇髓系白血病
  • 16篇文献复习
  • 16篇复习
  • 15篇化疗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5篇急性髓系
  • 14篇急性髓系白血...
  • 13篇慢性
  • 13篇耐药

机构

  • 98篇南京医科大学
  • 36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南通大学
  • 2篇常州市第一人...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34篇于亮
  • 67篇王春玲
  • 60篇何正梅
  • 57篇丁邦和
  • 34篇陈月
  • 32篇陶善东
  • 23篇邓媛
  • 23篇史玉叶
  • 20篇朱家斌
  • 17篇张丽娟
  • 15篇周立涛
  • 14篇陈侃侃
  • 13篇宋立孝
  • 12篇李玉峰
  • 9篇史文婷
  • 8篇马晶晶
  • 7篇邓之奎
  • 7篇刘红
  • 7篇陶红
  • 7篇凌兰兰

传媒

  • 23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江苏医药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第十七...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山东医药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21篇2017
  • 28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2例ITP患者(A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和36例正常对照者(B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9.60±4.15)%vs.(16.56±5.68)%],CD4+Foxp3+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低[(3.88±1.34)%vs.(1.98±1.53)%和(2.72±0.93)%vs.(1.38±0.98)%](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16.56±5.68)%vs.(10.72±5.15)%](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方案治疗组升高(P<0.05)。A组治疗前的Foxp3mRNA表达低于B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可能与ITP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李元媛邓之奎刘小宁曹维克于亮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低氧诱导因子-1α对B-ALL细胞长春新碱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对长春新碱(VCR)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B-ALL细胞SUP-B15、Nalm-6及RS4;11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对照和低氧模拟组(CoCl;预处理),两组细胞分别给予浓度递增的VCR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AX、Bcl-2及β-Ac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内BAX及β-act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CoCl_(2)可模拟低氧环境诱导HIF-1α蛋白表达,SUP-B15及RS4;11低氧模拟组细胞对VCR的敏感性低于对照组;80 nmol/L VCR处理后低氧模拟组细胞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低氧模拟组细胞的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细胞间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低氧条件下HIF-1α可能通过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导致B-ALL细胞对VCR耐药。
向春丽史玉叶于亮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春新碱化疗敏感性BAX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6年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从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月前在临床上首先以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再选择其他治疗,但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目前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非常活跃,本文将从经典耐药机制加膜转运蛋白、基因改变,以及新的耐药机制,如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微小RNA(Micro RNA)等方面作一综述。
马晶晶陈月于亮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MICRORNA自噬
CML慢性期患者血管VEGF、Fl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于晓棠王春玲刘红马晶晶何正梅丁邦和于亮
血尿酸及血尿酸/肌酐与帕金森病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uricacid,UA)及血尿酸/肌酐(uricacid/creatinineratios,UA/Cr)与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PD患者120例为实验组,以12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UA及UA/Cr水平的差异。同时,依照Hoehn&Yahr(H—Y)分级将120例PD患者分为早期(1~2级)、中期(2.5~3级)、晚期(4~5级)3组,比较各组UA及UA/Cr水平。将可能影响患者病情的年龄、性别、多巴胺剂量、UA及UA/Cr等相关因素纳入等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PD病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PD患者UA及UA/Cr低于对照组,早期、中期PD患者uA水平及UA/Cr明显高于晚期PD患者,等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UA水平及UA/Cr是PD病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UA水平及UA/Cr值与PD病情负相关,是PD发病及进展的独立预测生物学指标。
仲玲玲宋亚颀于亮田向阳虞颖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尿酸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且儿童ALL获得了高于90%的临床治愈,然而成人ALL预后依然较差[1]。对于成人ALL来说,除标准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免疫治疗的出现拓宽了ALL的治疗方案选择,如抗CD22抗体药物Inotuzumab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张宜婧沈利向春丽陈秋妮史玉叶于亮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第14天追加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4天追加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意义。方法 60例初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均使用COMEP方案诱导治疗。治疗组在诱导缓解第14天追加化疗剂量,疗程结束后再次复查骨髓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31例中完全缓解28例(90.3%),对照组29例中完全缓解20例(69.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肝脏、心脏损害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延长(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缺乏发生率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最低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诱导治疗相关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OMEP方案作为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疗效。根据患者化疗第14天骨髓增生程度决定米托蒽醌最佳剂量,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周立涛胡媛媛王春玲刘定胜于亮朱家斌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CI-32765协同Bortezomib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邓媛陶善东张欣马晶晶陈月何正梅丁邦和王春玲于亮
伴有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8例t(8;21)AML患者,主要包括:临床特征、外周血象、AML1/ETO融合基因、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治疗经过,并根据染色体核型特征,分为单纯t(8;21)组及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28例t(8;21)AML患者,M2 25例,M4 1例,M5 2例;单纯组15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13例(其中伴性染色体缺失9例,9q-3例,11q-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免疫表型、完全缓解率未见明显异常,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是否伴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缓解后是否选择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对预后有影响。结论 t(8;21)多见于M2患者,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者生存期短,缓解后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的方案化疗对总体生存有益。
宋立孝陶善东张丽娟丁邦和何正梅王春玲于亮
关键词:核型分析预后白血病急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伊马替尼细胞系的转录组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伊马替尼的基因,以提高CML耐伊马替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伊马替尼敏感细胞系K562和耐药细胞系K562/G01,采用RNA-seq方法获得对应细胞的转录组,并进行标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较于K562细胞,耐伊马替尼细胞K562/G01转录组中共有464个表达显著变化的基因,其中163个基因表达上调,30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氧化磷酸化、蛋白细胞器定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生物发生等生物学过程。GSEA基因富集分析表明,有5个基因集在K562/G01中被显著的上调,如TGF-bet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信号通路等。结论:CML细胞伊马替尼耐药与细胞中氧化磷酸化过程有关,在耐药过程中TGF-bet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发生显著上调。
韩笑邓之奎张成婉于亮刘小宁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转录组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