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亮
- 作品数:40 被引量:227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中医民族医药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7例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应用腹腔镜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7例,肿块最小4.5 cm×3.0 cm×2.0 cm,最大12 cm×10 cm×8 cm,病理诊断混合性囊腺瘤和成熟囊性畸胎瘤各2例,腹膜后囊肿、神经鞘瘤和平滑肌瘤各1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120 min,术中失血平均95 ml,术后36 h内胃肠道恢复蠕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 d,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囊性或体积较小的良性腹膜后肿瘤。
- 居来提.艾力段绍斌于亮
- 关键词: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微创
- 经前胸壁路径内镜下甲状腺手术3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科完成经前胸壁路径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31例,其中甲状腺腺瘤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改开放手术行甲状腺患侧全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结果31例手术全部成功,30例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6±17)min,术中出血量为(85±6)ml,伤口引流量(术后总量)为(105±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0±0.8)d。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中术后大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采用前胸壁路径及合适长度的皮下隧道,极大的简化了手术操作,值得推广。
- 于亮段绍斌居来提.艾力吾买尔江史志涛刘郁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内镜
- 腹腔感染患者引流液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调查分析肝胆外科腹腔感染引流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肝胆外科腹腔感染患者送检标本阳性80例,阳性率为80.0%;共检出10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2株占58.5%;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1.3%、79.0%、64.5%和69.4%。结论肝胆外科腹腔感染引流液细菌学检验阳性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抗感染治疗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用的抗菌药物。
- 吾买尔江.买买提木业色.艾尔肯江段绍斌于亮张增峰
- 关键词:肝胆外科腹腔感染引流液病原菌耐药性
- 大陷胸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对比研究大陷胸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大陷胸汤组,分别观察用药后2组病人的胃肠功能,血、尿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日,MOD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大陷胸汤的安全性。结果:大陷胸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血、尿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减少(P<0.05)。APACHE域评分,病死率,胰腺和胰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大陷胸汤临床应用比较安全。结论:大陷胸汤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而可靠的辅助性治疗用药,且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 于亮张增峰段绍斌刘郁王宏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陷胸汤
-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技巧:附45例报告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的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8年3月我科行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45例,采用中间入路由尾侧向头侧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先定位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回结肠血管,然后自下而上解剖肠系膜上血管,显露右结肠动脉,最后于横结肠系膜根部下方的胰头前方找到胃结肠静脉干,并游离各分支。结果45例均存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回结肠动脉及结肠中动脉。右结肠动脉出现率44.4%(20/45),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73.3%(33/45)。因术中出血和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115~215(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48~400ml,平均105ml。淋巴结清扫13~24枚(平均18枚)。45例随访3~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无trocar处癌转移,6例死亡,其中4例Ⅲ期死于远处脏器转移,2例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4例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需处理的血管复杂多变,熟悉和掌握右半结肠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变异,是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基础和保障。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运用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顺利完成其手术的关键。
- 于亮段绍斌刘郁于鹏
- 关键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血管解剖
- 阑尾区注入聚维酮碘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入腹腔前阑尾区注入聚维酮碘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指导临床预防阑尾炎术后感染。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76例,将其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86例,试验组患者在阑尾切除手术入腹腔前阑尾区注入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浸泡5min,对照组不经该项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感染率,同时对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88例、乙级愈合2例,切口感染率为2.22%,对照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75例、乙级愈合9例、丙级愈合2例,切口感染率为12.79%,试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共分离出70株病原菌,其中试验组分离出5株,均为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分离出的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占41.54%,革兰阴性菌38株占58.46%;所有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1.5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0%。结论在阑尾切除术入腹腔前阑尾区注入聚维酮碘,能杀灭多种导致切口感染致病菌,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值得在临床实施阑尾切除术中推广。
- 刘郁于亮耿加敏段绍斌
- 关键词:聚维酮碘切口感染
-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内不同时间内毒素打击对肺损伤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创伤失血性休克会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休克复苏期内再次遭受内毒素打击可使原有的炎症反应放大,并导致包括肺损伤在内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我们复制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并给予复苏治疗,在复苏期选择不同时间给予内毒素打击,并观察不同时期的内毒素打击对肺损害以及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 段绍斌姚华于亮刘郁张增峰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创伤失血性休克内毒素复苏期肺损伤基因表达
- 微创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腹腔镜切开引流术和经皮穿刺引流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外科处理的83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细菌性肝脓肿腹腔镜切开引流术与经皮穿刺引流术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脓肿大小、数量、病程、术前白细胞计数、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穿刺引流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穿刺引流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穿刺引流组治愈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大出血、腹膜炎、腹腔脏器损伤、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均是微创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手段,前者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后者治疗更彻底。把握二者的适应证尤其重要。
- 于亮段绍斌刘郁杨东鹰居来提邓明飞陈骏
- 关键词:肝脓肿腹腔镜检查穿刺术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取石。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31.5±4.3)、(123.4±3.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22.9±5.7)h、(5.6±2.8)d]均优于对照组[(68.9±6.8)h、(14.6±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8.5±4.7)mL]、术中补液量[(2500±400)mL]均少于对照组[(79.8±7.5)、(3800±6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82%(3/34)]低于对照组[41.18%(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 刘郁于亮段绍斌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VEGF-C mRN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和VEGF-C 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VEGF-C mRNA的表达;CD105(细胞膜糖蛋白)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并观察MVD。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IDC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P<0.001;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MVD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高MVD组)较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低MVD组)5年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 mR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及观察MVD可能预测乳腺癌预后。
- 陈骏于亮段绍斌居来提史志涛孙振柱
-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微血管密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