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亚京

作品数:32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8篇心肌
  • 7篇综合征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急性冠脉
  • 5篇急性冠脉综合...
  • 5篇梗死
  • 5篇冠脉
  • 5篇冠脉综合征
  • 4篇心绞痛
  • 4篇血清
  • 4篇替罗非班
  • 4篇绞痛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溶栓治...
  • 3篇心病
  • 3篇型心
  • 3篇型心绞痛

机构

  • 32篇焦作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32篇乔亚京
  • 14篇张素清
  • 13篇逯保军
  • 10篇高爱玲
  • 6篇韩雪梅
  • 3篇张福兴
  • 3篇侯凤莲
  • 3篇陈旭红
  • 2篇郭俊骥
  • 2篇孟桂荣
  • 2篇张霞
  • 2篇尹遇冬
  • 2篇王晓春
  • 2篇韩荣萍
  • 2篇韩芳
  • 1篇范小江
  • 1篇李丽
  • 1篇李全民
  • 1篇丰慧艳
  • 1篇王娟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医刊
  • 6篇中原医刊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09
  • 7篇2007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高爱玲张素清乔亚京逯保军刘翔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C-反应蛋白血尿酸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但部分患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存在靶血管缓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并且出现心脏生化标记物的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曲美他嗪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细胞水平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物,通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来改善心肌供血。我们观察到AMI患者服用曲美他嗪可以降低PCI术后心脏生化标记物的升高,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报道如下。
乔亚京逯保军张素清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曲美他嗪无复流现象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拟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和对照组印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评估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ACS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是一种有效的PCI辅助治疗手段。
乔亚京逯保军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
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定量诊断研究——PHT法、2DE法、AFCE法、MFCE法测量二尖瓣口面积的对比
2000年
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二维超声法 (2DE)、多普勒压差减半时间法 (PHT)、主动脉血流连续性方程法(AFCE)、二尖瓣血流连续性方程法 (MFCE)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 (MVA)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 ,术前应用上述四种方法测量MVA ,并与其中的 30例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测值 (aMVA)对比。结果除测量MVA、AFCE外 ,其余三种方法与aMVA高度相关 ,以 2DE法相关最佳 ,其次为PHT法、MFCE法。结论  2DE法和PHT法测量MVA操作简单、准确性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霞张素清郭俊骥高爱玲乔亚京李丽赵艳
关键词:瓣口面积
初发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2014年
目的分析研究初发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于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70岁以上的初发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在心肌梗死前发生心绞痛的患者被划分到研究组,另外38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功能状况、心律失常出现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比率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以及心功能Killip分级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于高龄患者的预后不具备积极意义,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韩芳乔亚京孟桂荣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绞痛
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推注溶栓剂尿激酶治疗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例发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溶栓后90min内有10例TIMI血流≥2级,冠状动脉再通率83.3%(10/12),1例TIMI血流1级,1例死亡(病死率8.3%),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急诊冠状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在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条件的医院应用。
乔亚京逯保军韩雪梅
关键词:血栓尿激酶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后应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增多,术后支架内血栓等事件也相应增加,因此需要更加积极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给以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改善植入支架的ACS患者的临床预后,但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在老年患者应用是否同样安全,相关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评价300mg负荷量加,
乔亚京逯保军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植入后疗效观察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年龄≥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择期行PCI的高龄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替罗非班组(35例)。常规治疗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另加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轻度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22.9%VS 17.1%,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VS 17.1%,P<0.05)。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且不明显增加出血合并症,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乔亚京张素清逯保军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
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65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服药第3天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每次加减量0.5~1.0mg,如INR每天稳定在2.0~3.0,则每周监测2~3次,共1~2周。稳定后监测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月1次。若患者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时,应随时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结果共发生出血事件8例(12.3%),其中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7例;血栓栓塞事件2例(3.09%)。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严格监测INR则是至关重要的.
高爱玲张素清乔亚京韩雪梅陈旭红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
肺动脉栓塞11例临床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提高对肺动脉栓塞(PE)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误诊原因与临床医师对 PE的诊断意识不强,易患因素不重视、不认识及 PE自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具有特异性有关。结论提高对 PE的认识,及时行有关检查,减少误诊发生。
乔亚京侯凤莲韩雪梅
关键词:肺栓塞误诊肺动脉栓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