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秋清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课题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麻疹重症肺炎患儿13例临床分析
- 吴卫萍朱友荣万秋清袁爱群
- 乌司他丁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42例外伤后8h入院、昏迷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于入院第1-7天将乌司他丁(1万U.kg-1·d-1)加入生理盐水30mL缓慢静脉滴注,1~2次·d-1。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7d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管内皮素(ET)含量,观察2组患儿的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浆ET、S-100B蛋白、NSE值均比正常值明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2组患儿血清ET、S-100B蛋白、NSE水平均有下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7d观察组ET、S-100B蛋白、NSE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消化道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ET、S-100B蛋白、NSE的水平,减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 万秋清袁爱群柯江维
- 关键词:乌司他丁血管内皮素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气管插管的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气管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6例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传统教学)及PBL+CBL教学组,对两组儿科规培医师给于相对应的儿童气管插管培训,培训结束后两组住培生统一进行OSCA考核,并通过老师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住培生自己对儿童气管插管的学习兴趣,气管插管操作掌握程度、对临床病例分析应对能力、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及搜集文献资料能力等五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PBL+CBL教学组规培医师儿童气管插管OSCA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CBL教学有助于儿科规培医师熟练掌握儿童气管插管技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万秋清晏萍兰吴芳
- 关键词:儿童气管插管教学法
-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治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根据有无胃肠功能障碍及程度分成3组,测定其胃肠黏膜内pH值、血清D-乳酸水平,并分析3组感染性休克患儿好转率。结果 (1)感染性休克未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组经治疗后好转出重症监护室比率为90%,出现早期胃肠功能障碍组经干预后好转率为80%,而中晚期胃肠功能障碍组虽经积极治疗好转率为30%,经卡方检验,好转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胃肠黏膜内pH值(pHi)值3组分别为(7.32±0.03)、(7.29±0.02)、(7.23±0.08),差异有显著性(P<0.01);(3)3组血浆D-乳酸水平分别为(7.42±1.57)mg/L、(9.10±1.23)mg/L、(13.69±2.3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的预后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出现及程度有关,一旦出现胃肠功能损伤,且胃肠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好转率下降,死亡率增加。胃肠黏膜内pH值及血浆D-乳酸水平可有助于早期诊断胃肠功能障碍并有助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儿的预后。
- 吴卫萍万秋清朱友荣袁爱群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胃肠功能障碍儿童早期诊治预后
- 62例小儿危重急腹症术后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估急腹症患儿腹部术后入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预后及腹腔感染抗生素治疗情况,从而判断患儿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急腹症腹部外科术后进入PICU的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预后指标,总结治疗经验。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成一般危重组(81~90分)、危重组(71~80分)、极危重组(≤70分),分析比较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患儿滞留ICU时间,并了解腹部外科疾病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一般危重组36例,危重组21例,极危重组5例,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4.38±3.56)g/L、(30.56±6.57)g/L、(33.12±2.61)g/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45.70±40.57)mg/L、(102.90±16.41)mg/L、(96.73±16.8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滞留ICU时间分别为(1.79±1.66)d、(5.66±2.64)d,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白蛋白与危重症评分、滞留PICU时间的相关性高于白蛋白(r分别为0.6520及0.4506、0.4473及旬.5387),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标本共71份,分离细菌21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株,感染率为71.43%,革兰阳性菌6株,感染率为28.57%。根据临床经验抗菌药物首选为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秦能)、去甲万古霉素、甲硝唑。结论:危重症评分越低,前白蛋白水平越低,患儿滞留ICU时间更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患儿预后评估比白蛋白更敏感,可作为病情严重度监测的辅助性指标。患儿腹部外科疾病腹腔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感染有增多趋势,故抗菌药物选择应兼顾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
- 吴卫萍朱友荣陈媛媛万秋清
- 关键词:儿童危重症急腹症术后重症监护室
- 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的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51例。<6个月48例(90.2%),其中<3个月29例(56.86%);≥6个月3例(5.9%)。呼吸困难甚或呼吸衰竭44例,肝功能受损7例,重度营养不良6例,脑病4例,肠梗阻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1例。51例患儿均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红霉素等免疫调节治疗。结果51例患儿中,行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44例(86.27%)。有效47例,无效4例(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于住院第3天死亡,3例放弃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血白细胞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以<6个月婴儿为多,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受损,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更昔洛韦抗病毒、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有效。
- 林敏饶小平朱友荣吴卫萍万秋清
- 关键词:并发症小儿
- 呼吸机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经鼻及经口2种插管方式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时经鼻及经口气管插管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140例呼吸衰竭需呼吸机治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经鼻插管组和经口插管组(每组70例),比较2组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脱管率、所选气管导管管径大小、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24h后PaO2及PaCO2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口腔溃疡及鼻出血)发生率。结果经口插管组患儿一次成功插管时间短于经鼻插管组(P<0.01)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经口插管组的脱管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经口插管组所选气管导管管径大于经鼻插管组(P<0.01),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经鼻插管组长于经口插管组(P<0.01),每次口腔护理时间经鼻插管组短于经口插管组(P<0.01),经口插管组患儿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24h后PaO2及PaCO2与经鼻插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插管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口腔溃疡及鼻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或P<0.01)。结论对大部分意识清楚、早期需气管插管的患儿采取经鼻气管插管的方式,但经鼻插管鼻黏膜的损伤发生率高,成功插管所需时间长,在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紧急情况下应行经口插管争取抢救时间。
- 万秋清
- 关键词:呼吸衰竭经口插管经鼻插管呼吸机治疗
- 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比较传统通气策略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LPS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原因引起的符合ARDS诊断标准并符合上机指征的54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A组用传统通气策略,B组运用LPSV。对2组呼吸机设置、血分析结果、肺氧合指数、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呼吸机运用时间、住院时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儿的气道峰压(PIP)、潮气量(VT)均低于A组(P<0.01);B组呼气末正压(PEEP)高于A组(P<0.01)。B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A组(P<0.01),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OI)B组高于A组(P<0.01)。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胸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LPSV治疗ARDS可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 万秋清朱友荣李鸿艳肖鲁良宋琛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通气机械通气儿童
- 影响儿童脓毒症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分析
-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的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江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儿临床特征,找出对近期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对这些疾病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 林敏饶小平朱绿绮朱友荣吴卫萍万秋清
- 关键词:脓毒症儿童近期预后MODS
- 文献传递
- 手卫生依从性对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调查手卫生依从性对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探讨手卫生在预防和控制VAP中的作用。方法对某院儿科综合ICU(P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干预,比较2012年3月1日—10月31日(干预前)和2013年1月1日—8月31日(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所有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患儿VAP发病率。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37.31%(97/260),高于干预前的24.17%(58/24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1);PICU洗手液和快速手消毒剂消耗量由干预前的3.48 mL/床日,提高至干预后的4.49 mL/床日,增长率为29.02%。干预后VAP日感染率为2.21‰(5/2 261),低于干预前的6.50‰(13/2 001)(χ2=4.67,P<0.05)。结论通过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以降低儿童VAP发生率。
- 陈修文万秋清万小华周治球李斯斯谢承峰
-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