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珊珊

作品数:23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角膜
  • 6篇干眼
  • 4篇膜炎
  • 4篇角膜炎
  • 3篇眼表
  • 3篇烧伤
  • 3篇碱烧伤
  • 3篇角膜碱烧伤
  • 3篇干眼患者
  • 2篇眼病
  • 2篇眼部
  • 2篇抑郁
  • 2篇真菌性
  • 2篇真菌性角膜
  • 2篇真菌性角膜炎
  • 2篇视觉质量
  • 2篇手术
  • 2篇双通道
  • 2篇水肿
  • 2篇他汀

机构

  • 22篇武汉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作者

  • 22篇万珊珊
  • 18篇杨燕宁
  • 9篇袁静
  • 8篇赵巍
  • 7篇邢怡桥
  • 6篇饶卓群
  • 5篇韩玉灿
  • 2篇朱研
  • 2篇黄琼
  • 2篇黄林英
  • 1篇曹瑾
  • 1篇杨万举
  • 1篇汪波
  • 1篇赵晓辉
  • 1篇谢立信
  • 1篇满子惠
  • 1篇唐新
  • 1篇王惠玲
  • 1篇占梦琪
  • 1篇蔡明高

传媒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聚焦显微镜评价真菌性角膜炎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真菌性角膜炎19例(19只眼),均有植物外伤史。先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再行角膜刮片查真菌菌丝,比较二者检出率。将1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9只眼)和对照组(10只眼),两组行角膜清创术及抗真菌药物,待共聚焦显微镜多次查病灶无真菌后,治疗组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加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滴眼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抗真菌药物滴眼治疗,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和BCVA,运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炎症细胞数量和角膜基质细胞变化。结果19例中共聚焦显微镜检出真菌菌丝者17例,阳性率89.4%,角膜刮片检出者16例,阳性率8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0,P=0.631)。治疗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12.1±2.4)d,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15.1±3.2)d,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0,P=0.035)。发现在治疗后1周、3周、1个月、3个月时间内,两组BCVA对比,观察组均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20)。两组行角膜溃疡清创术,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治疗组确定病灶未见真菌菌丝后,在抗真菌药物基础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另加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结果示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角膜基质细胞趋于正常。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清创术后,运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确定无真菌菌丝,适当调整或加用皮质类固醇有助于控制炎症,加速炎症吸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上皮愈合。它是一种快速有效无损伤的活体检查方法,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赵巍杨燕宁袁静万珊珊成进魁
关键词:角膜炎真菌性清创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中国北方原发性圆锥角膜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治疗结果
2023年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治疗结果,并探讨原发性圆锥角膜的治疗方式选择原则。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9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根据圆锥角膜治疗原则,将患者按照不同角膜曲率陡K值(<45 D、45~55 D、>55 D)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结果。治疗前后K值和角膜厚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构成比较采用Fisher检验或Pearson检验。结果:24年间,因原发性圆锥角膜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为1143例(1772眼),男女比例为3.70:1。北方各省患者数量占97.9%。首次确诊年龄(21.0±6.2)岁。与女性相比,男性确诊年龄较早(U=95478,P<0.001)。陡K值<45 D组患眼中,86.43%的患眼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仅3.01%的患眼接受角膜移植术;陡K值45~55 D组患眼中,78.16%接受RGP治疗,8.51%接受角膜移植术;K值>55 D组患眼中,80.37%接受角膜移植术。陡K值>55 D组验配RGP的患眼后期行角膜移植的手术率与陡K值<55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01);角膜交联术(CXL)后陡K值年增长超过1 D的百分率与陡K值<55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33)。当55 D<陡K值<60 D时,RGP、CXL、板层角膜移植术(LKP)这3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80,P=0.246)。结论:中国北方的原发性圆锥角膜好发于青年期,男性发病率更高、发病更早。角膜曲率陡K值是圆锥角膜重要的治疗分级指标。
张静王晓川万磊万珊珊谢立信
关键词:圆锥角膜人口统计学特征角膜移植术硬性角膜接触镜
双通道技术评估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利用双通道技术动态监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患者眼球散射情况,来客观评价MGD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MGD性干眼患者56例(74眼,干眼组)及正常人31例(53眼,对照组)。对2组对象进行相关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以及利用双通道技术-OQAS-Ⅱ系统检测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D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GD干眼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SI均值与MTFcutoff、SR的相关性。结果干眼组SIT、BUT、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MTFcutoff、SR、OSI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4.7±2.8)mm、(4.9±2.1)S、(3.0±1.2)分、(3.2±1.3)分、(24.41±9.12)c/deg、0.13±0.06、2.26±1.08、0.61±0.68,与对照组[(15.7±5.1)mm、(13.2±2.0)s、(0.5±0.2)分、(0.6±0.1)分、(37.24±7.04)c/deg、0.23±0.06、0.71±0.18、0.11±0.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15、-22.399、9.925、6.965、-8.574、-9.752、10.341、5.315,P〈0.05)。OSI均值与MTFcutoff、SR均呈负相关(r=-0.67、-0.60,P〈0.05)。结论双通道技术可用于客观评估MGD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表明泪膜改变造成的散射对MGD性干眼患者视网膜成像及视觉质量影响明显。
严江波杨燕宁黄林英万珊珊韩玉灿邢怡桥
关键词:双通道技术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病视觉质量
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男性,45岁。因右眼反复红肿痛,伴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4年6月27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有眼发红,肿痛,视物模糊,自觉右眼睑皮肤发热,眼球转动稍受限,流泪,伴头晕,全身乏力不适,鼻塞,脓涕,外院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降眼压滴眼液治疗后稍有好转,但行眼症状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10d前开始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38.5~40.0℃,全身抗炎治疗无效。
袁静杨燕宁蔡明高邢怡桥韩玉灿成进魁饶卓群万珊珊
关键词: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首发症状眼部表现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不规则发热全身乏力
角膜接触镜相关细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角膜接触镜(CL)现已成为常见的视力矫正手段之一,随着其材料与功能的不断开发,在全球有超过1.4亿的使用者且需求量逐年递增。配戴CL可导致如干眼、角膜擦伤、巨乳头性结膜炎在内的多种并发症,感染性角膜炎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研究发现CL相关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体主要以细菌为主,所占比例可达80%~95%,或与其菌体成分、毒力机制、生物膜形成等特点及镜片本身与使用过程易于引入病原并降低角膜及泪液的抗菌能力、造成眼表缺氧与眼表炎症有关。过夜配戴与长时间配戴镜片,不规范的镜片购买、使用及护理流程等也可成为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就CL相关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颜瑜琳杨燕宁万珊珊
关键词:角膜接触镜细菌性角膜炎并发症生物膜诊疗
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均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0-5 mol/L氟伐他汀和1g/L地塞米松点眼。碱烧伤后1-14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和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VEGF和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碱烧伤后第3,7,14天,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混浊度评分和新生血管生长评分都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整齐,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VEGF和CD31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氟伐他汀能减轻大鼠角膜碱烧伤,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和CD31的表达。
万珊珊杨燕宁袁静饶卓群成进魁赵巍
关键词:氟伐他汀角膜碱烧伤
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mad-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氟伐他汀和1g/L地塞米松点眼。烧伤后1~7 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Smad-3的表达情况。结果烧伤后第7天,氟伐他汀组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密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氟伐他汀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管腔小且稀疏,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整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的Smad-3的表达情况显著降低。结论氟伐他汀能通过下调Smad-3的表达,来减轻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成。
万珊珊杨燕宁袁静饶卓群成进魁赵巍
关键词:氟伐他汀角膜碱烧伤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前房结构的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对于前房角开放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施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观察施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患者20例(26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30d以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测前房参数,以及于术后1,3,30d观测引流器位置参数。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6±4.7)mmHg,术后7d眼压为(8.2±2.7)mmHg,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前房平均深度为(3.42±0.75)mm,术后1d为(1.91±0.83)mm;术后7d为(2.15±1.08)mm;术后30d为(2.90±0.74)mm。术后1d前房深度参数与术前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前房深度参数与术后30d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引流器尖端距角膜平均距离为(53.6±27.1)μm;术后7d为(65.0±34.1)μm;术后30d为(102.4±48.8)μm。术后30d引流器位置参数与术后1d及7d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能有效控制眼压。但是术后早期可以观察到暂时性的前房结构改变。我国患者在选择该术式时可能需要更加谨慎。
朱研万珊珊邢怡桥
关键词:青光眼眼前节
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2024年
干眼已成为眼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干眼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干眼检查技术发展迅速,目前与泪膜和视力的动态分析相关的无创设备可以实现干眼的诊断、亚型分析和严重程度评估。本文系统性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的干眼诊断技术如功能性视力测量系统、泪膜稳定性分析系统、条状半月板测量管、泪液干涉成像、睑板腺形态成像、活体共聚焦生物显微镜等检查设备;分析了最新的观点和研究热点,为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此外,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治疗进展,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干细胞疗法,强脉冲光治疗、加湿加热护目镜、热脉动治疗等现代物理治疗方法,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蒋维艳万珊珊杨燕宁
关键词:干眼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8例(8眼)严重基质坏死型HSK患者,病程为3个月至10年不等,经过药物和羊膜移植联合治疗,炎症仍不能控制,角膜基质坏死严重,其中2例角膜濒临穿孔,1例角膜穿孔,全部患者及时或急诊施行PKP治疗,术后常规抗炎、抗病毒、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观察1~14个月。结果8例PKP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05者1例.0.05-0.30者6例,0.30-0.50者1例。6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角膜植片保持透明;1例角膜植片因排斥反应而轻度混浊,1例术后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出现植床混浊,经治疗后2例患者植片恢复透明。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瞳孔阻滞、浅前房、继发性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等,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效控制。结论临床上应用PKP术对SNHSSK进行抢救性手术,是挽救眼球、恢复视功能的重要方法。
袁静杨燕宁邢怡桥韩玉灿成进魁饶卓群万珊珊严江波赵巍
关键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穿透性角膜移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