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夹层
  • 1篇电生理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破裂
  • 1篇眩晕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研究
  • 1篇预后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动脉
  • 1篇强直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 1篇疗效
  • 1篇颅外
  • 1篇颅外段
  • 1篇钠通道
  • 1篇颈部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万敏
  • 4篇郭秀海
  • 3篇贾建平
  • 1篇李坤成
  • 1篇卢岩
  • 1篇刘江涛
  • 1篇李盛鋆
  • 1篇武剑
  • 1篇王涵

传媒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维高分辨MR成像诊断及随访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四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ICAD)的特点及三维高分辨MR成像(3D HR-MRI)在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临床或其他影像学初步诊断为颅外段ICAD患者,经3D HR-MRI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4~9个月,随访其临床表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临床预后评估,并复查3D HR-MRI观察病变血管壁内血肿变化的情况。结果①4例患者均接受3D HR-MRI检查,各序列轴位均可见"双腔征"及强度较均匀、稍高信号半月形壁内血肿;②4例患者临床预后均较好;③4例患者中,3例ICAD后动脉狭窄的患者,复查其血管壁内血肿均明显缩小;甚至完全消失;1例ICAD后真腔内血栓形成致动脉闭塞的患者,复查时闭塞远段部分再通。结论 3D HR-MRI能够很好地进行颅外段ICAD的诊断及随访。及时诊治颅外段ICAD预后可能较好。
万敏刘江涛郭秀海李坤成贾建平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颈内动脉破裂
头颈部动脉夹层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头颈部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头颈部动脉壁各层之间分离,血肿在动脉壁间积聚或血液在动脉壁间流通。按其发生的部位分为颅外段动脉夹层和颅内段动脉夹层,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夹层形成,其中以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最为常见。
万敏郭秀海
关键词:病理机制预后
奥氮平辅助治疗卒中后眩晕疗效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卒中后眩晕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12月—2010年4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单元的伴有严重眩晕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0例。使用随机数据表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联合用药组12例,单用药组8例,两组治疗前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联合用药组患者服用倍他司汀6 mg/次,3次/d,附加奥氮平2.5 mg/次,1次/每晚。单用药组单纯服用倍他司汀6 mg/次,3 次/d。各组均观察10 d。采用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同时记录患者的体质量、血糖、血脂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等。结果①治疗后第5、10天EEV评分较第1天EEV评分降低的相对数,联合用药组分别为0.41±0.25和0.63±0.31,单用药组为0.17±0.16和0.28±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16)。②观察治疗后第10天,两组间EEV各指标的差异,联合用药组相比单用药组在活动耐受性与不平衡性的亚项中得到更好的恢复(P=0.069,P=0.031)。③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血糖、血脂及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因血糖升高提前退出治疗观察。该患者血糖的增高,可能与奥氮平的不良反应有关。结论奥氮平对卒中后眩晕的小样本治疗有显著疗效,尤其在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方面。但还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其治疗作用尚需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
李盛鋆郭秀海万敏武剑贾建平
关键词:卒中眩晕奥氮平
先天性副肌强直R1448C家系的临床、电生理及骨骼肌影像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1个中国先天性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congenita,PC)家系的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个PC家系(包括4代共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肌电图(针极肌电图、短时间运动试验、长时间运动试验和肌肉降温试验)及双下肢磁共振检查,对该家系部分患者行候选基因SCN4A全部24个外显子测序,明确是否存在责任突变。结果:该家系患者均自幼出现遇冷后面部及肢体发僵、无力,温暖及轻度活动后可缓慢缓解,部分患者剧烈运动、疲劳及饥饿亦可诱发肌无力发作。先证者肌电图可见肌强直样放电,短时间运动试验正常,长时间运动试验及肌肉降温试验均有CMAP振幅显著下降;双下肢磁共振检查示T2WI抑脂相散在高异常信号。该家系3例患者(Ⅲ3、Ⅲ5、Ⅳ1)的SCN4A基因第24外显子上均存在c.4343 c>t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R1448C改变。结论:中国PC家系中存在R1448C突变,其临床特点、肌电图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郭秀海贾白雪卢岩万敏王涵贾建平
关键词:钠通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