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 作品数:505 被引量:1,542 H指数:15 相关作者: 刘祖赟 罗海燕 邵孟平 庄杏妹 叶磊 更多>>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历史地理 文化科学 更多>>
应变及应变率显像在瓣膜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2012年 心力衰竭和左室射m分数(LVEF)〈0.50是瓣膜病术后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手术相对禁忌证之一。近年来许多新型超声显像技术先后问世。应变(strain,S)及应变率(strainrate,SR)显像被认为可以更敏感和准确地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我们对采用应变及应变率显像评价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王斌 洪涛 程蕾蕾关键词:应变率显像 心功能评价 瓣膜病 超声显像技术 相对禁忌证 影响因素 del Nido心脏停搏液在成人心脏外科临床实践和应用常规的制订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索del Nido停搏液在单中心成人心外科临床应用常规的形成思路和过程,并形成临床应用规范。方法借鉴del Nido停搏液较成熟的婴幼儿心肌保护灌注方法,结合成人心脏外科临床特点和发展方向,验证其在成人心外科使用单次灌注或长时间间隔重复灌注方法的安全性,并通过其在不同手术方法与经典Buckberg 4∶1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的心肌保护效果进行系列历史对照配对研究。探索del Nido停搏液在不同类别成人心外科手术中的灌注方法和需要重复灌注时限等。并据此持续制定与修订使用常规。结果对于常规心脏手术和复杂长时间心脏手术,临床del Nido停搏液使用得当其心肌保护效果与经典心肌保护停搏液相近,非高危心脏手术在主动脉阻断90min内del Nido停搏液单次灌注心肌保护效果满意,首次灌注剂量和方法与婴幼儿使用方法相同。但针对高危患者及长时间手术重症患者结合del Nido停搏液特点和临床证据建立个体化规范。结论del Nido停搏液在成人心外科手术中安全有效,其效果确切,可以保证临床心肌保护安全。且其使用方法更简便,单次灌注及长时间间隔重复灌注的优点极大便利了心血管外科的手术,从而受到心外科团队的普遍欢迎。针对不同病种和患者病情不同,基于del Nido停搏液的优点与特点,拟定个体化的综合心肌保护使用常规对于提高临床心肌保护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时慧 刘超启 赵惠 陈洪松 罗海燕 戚晓敏 俞章盛 李欣 王春生关键词:DEL 灌注方法 小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53例小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6月53例小体重(≤8kg)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ECC资料。全部患儿均在全麻ECC下行心内直视手术。ECC中注意保持液体出入平衡,特别应关注引流与灌注、稀释与浓缩、晶体与胶体及各种电解质的补充。结果53例患儿ECC心内直视手术后无一例严重ECC相关并发症。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1.8%。结论加强ECC中各种液体的出入量平衡的管理对降低小体重婴幼儿围术期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海燕 胡克俭 蒋雄刚 冯汉萍 孙宗全关键词:体外循环 婴幼儿 体重 21及23mm双叶机械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表现比较 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21mm双叶机械主动脉瓣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方法;1995年2月~2001年2月间15例置换外径21mm、26例置换外径23mm St.Jude双叶机械主动脉瓣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以超声心动图评估其静息时及活动后之血流动力学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置换21mm及23mm St.Jude双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的静息及活动后的跨瓣压差并无显著差异。结论:21mm St.Jude双叶机械主动脉瓣可满足大部分小瓣环患者的需要。 陈志强 赖颢 陈昊 程蕾蕾 王春生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心血管疾病 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措施及效果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63例行微创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组,另选同期63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微创组采用冷血停跳液顺行灌注加逆行灌注,辅以相应的心肌保护措施。术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心电图ST段异常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等。结果:微创组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心电图ST段异常发生率、LVEF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心肌保护措施可使微创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风险降低至与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接近。 赵东 王春生 朱仕杰 张致琦关键词:微创手术 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再次心瓣膜置换术10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总结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探讨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病因、术中技术环节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05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在我中心再次行心脏手术,男59例,女46例;年龄50.2±10.6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或/+三尖瓣成形术(TVP)31例,主动脉瓣置换或/+TVP 38例,Bentall手术(包括全根置换)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或/+TVP7例,三尖瓣置换术8例,瓣周漏修补术6例,其它手术4例。再次心脏手术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18年(46.3±31.9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7例,Ⅲ级53例,Ⅳ级25例。结果手术死亡6例,总病死率5.71%(6/105),其他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1例,术后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部并发症导致感染1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2例。人工机械瓣置换后再次心瓣膜置换术原因为:瓣周漏67例(63.80%),PVE 16例(15.23%),血栓形成14例(13.33%),继发其它瓣膜病变8例。术后随访11-107个月,因心搏骤停、脑出血远期死亡2例。结论机械瓣置换术后有一定的再手术率,其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重要原因包括: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血栓形成。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体外循环方法的应用及合理的术中技术环节的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过常发 王春生 赵东 洪涛 丁文军 陈昊 赖颢 杨守国关键词: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 再次心脏手术 瓣周漏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与45例单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肾功能衰竭者12例,其中氮质血症期7例,尿毒症期5例。经过治疗,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其中40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病死率11.1%。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赵东 王春生 洪涛 丁文军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肾功能衰竭 室间隔缺损合并埃森曼格综合征姑息手术治疗麻醉处理一例 2008年 李冰冰 姜桢 郭克芳 罗红 王春生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姑息性手术 综合征 麻醉处理 心肺联合移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评价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在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心脏移植后随访的患者30例,根据心内膜活检(EMB)和临床诊断分为排斥组(A组)和非排斥组(B组)。选取健康体检成年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C组)。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肺动脉瓣血流图;组织多普勒记录三尖瓣环右室侧壁频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采集右室全容积图像储存光盘并进行脱机分析。结果(1)A、B组左房内径均大于C组(P均<0.05)。A组右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B组(P<0.01),B组右室射血分数略低于C组(P<0.05)。(2)A、B组右室每搏输出量小于C组(P均<0.05),A组右室体部和流出道部局部射血分数均小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右室流出道部射血分数小于C组。(3)A组三尖瓣环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较B组降低(P<0.05),B组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和A峰峰值速度低于C组(P<0.05)。(4)RT3DE测得的右室射血分数与右室Tei指数及三尖瓣环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有较好相关性(r分别为0.592和0.543,P<0.01)。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排斥患者右室收缩功能较正常人明显下降,非排斥患者右室收缩功能较正常人略有下降,实时三维右室射血分数和组织多普勒参数有助于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 潘翠珍 陈昶宇 舒先红 陈昊 王春生关键词:心脏移植 移植物排斥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联合大网膜移植的研究 2006年 目的采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作用于犬的缺血心脏,观察缺血心肌血供的变化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方法将24条实验犬随机分为缺血组(I组)、激光打孔组(L组)、大网膜移植组(O组)、激光打孔联合大网膜移植组(L+O组)。3个月后再行^99m锝(Tc)心肌同位素灌注显像。然后处死,取心肌组织,观察各组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①L+O组干预后同位素图像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比值(ROI比值=干预区ROI同位素计数/正常区ROI同位素计数)明显提高(P〈0.01),其增幅明显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L组干预后ROI比值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但其增幅与I组、O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I组、O组干预前、后ROI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②高倍镜下,L+O组和L组孔道区(孔道为中心0.5mm范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数明显多于孔道周围区(离开孔道1个低倍视野以上,P〈0.01、0.05)。L+O组与L组孔道区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较单一使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 蔡俊锋 袁忠祥 肖明第 林雷 张闻瑞 于红关键词: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大网膜移植 感兴趣区 新生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