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旭高雅孙蓬蓬李晓楠韩锦涛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杜比亚蟑螂肠道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消化酶功能菌株的筛选被引量:2
- 2022年
- 【背景】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可用于活体饲料、化妆品和医药保健品的生产,其肠道菌的研究对杜比亚蟑螂的饲养和肠道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十分重要。【目的】揭示杜比亚蟑螂肠道可培养菌的种类,筛选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解肠道菌对宿主的影响机理及功能菌株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法获得杜比亚蟑螂肠道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用水解圈法分别筛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菌株。【结果】在杜比亚蟑螂肠道中共分离出4属7种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2种,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各2种,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种。从获得的20个菌株中筛选出10个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其中,芽孢杆菌属的菌株D6、D12和D20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4种消化酶的功能;沙雷氏菌属的菌株D3、D7、D9、D11和D15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柠檬酸杆菌属的菌株D5具有产纤维素酶的功能;肠球菌属的菌株D17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结论】杜比亚蟑螂肠道多种细菌具有产消化酶帮助降解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功能,可通过协助食物消化影响宿主健康。菌株D12、D7和D11分别具有最强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肠道功能菌株资源。
- 夏琬婷陈芳敏何雨薇袁霞刘洺源
- 关键词:肠道菌
- 抗水通道蛋白AQP4单抗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 2021年
- 目的:制备抗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单克隆抗体,鉴定其免疫学性能为后期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合成AQP4优势抗原表位多肽,经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及亚克隆筛选,制备可分泌高效价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后期获取大量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进行初步实验应用。结果:获得4株杂交瘤细胞株,均能稳定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证实均能特异性识别人的AQP4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抗人AQP4优势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为小分子抗体以及抗体人源化制备奠定了基础,进而为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赵迪张玉丽康慧颖曹启江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细胞融合视神经脊髓炎
- 黄喉拟水龟人工养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被引量:6
- 2021年
- 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1842)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淡水龟,人工养殖产业发展迅速。该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黄喉拟水龟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状况,有关种质资源、人工繁殖、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药食用价值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黄喉拟水龟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黄喉拟水龟的人工养殖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牟超盛齐旭明钱天宇周正彦莫燕妮李丕鹏
- 关键词:黄喉拟水龟繁殖饲养营养价值
- 景天科植物介壳虫害的防治
- 2018年
- 为了研究不同药剂对景天科植物介壳虫害的防治效果,筛选了7种大型真菌和4种杀虫剂,选定鳞柄白毒鹅膏菌(Amanita virosa Lam.:Fr.)毒素粗提物、阿维菌素和二者的复合试剂测定3种试剂对景天科植物介壳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鳞柄白毒鹅膏菌毒素粗提物对介壳虫均有较好的杀虫作用;阿维菌素和鳞柄白毒鹅膏菌毒素粗提物无拮抗作用,二者按照1:5质量比例混合的复合试剂对介壳虫的杀虫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杀虫效果,复合试剂浓度高于15 mg/ml时,介壳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93.4%以上;相同作用时间内,阿维菌素和鳞柄白毒鹅膏菌毒素粗提物以及二者的复合试剂对介壳虫幼虫的毒杀作用强于成虫,且增大剂量杀虫效果更优。
- 朱丽杨绍斌张晓霞
- 关键词:介壳虫大型真菌杀虫剂杀虫效果
- 抗性DNA在水土环境中的迁移归趋与水平转移
- 2018年
- 抗性基因是与抗生素的滥用密切关联的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DNA作为抗性基因的载体,其在环境中的赋存、迁移与水平转移对于环境中抗药性的传播十分重要.基于文献,本文针对与抗药性传播密切关联的各个环节,系统讨论了环境因子对DNA分子的损伤、保护和修复等影响DNA的赋存与归趋的机制,DNA吸附、解吸与迁移等影响其在环境中移动性的机制,以及水平转移等引发细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文末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 赵方园杨新瑶陈芳敏阮丽丽张海燕杨悦锁
- 关键词:DNA抗性基因迁移
- 东方蝼蛄肠道菌分离鉴定及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与酶活力测定
- 2024年
- 【背景】蝼蛄(Gryllotalpa spp.)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农业地下害虫,其肠道菌的组成及功能菌资源的挖掘都有待研究。【目的】获得蝼蛄肠道可培养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的筛选,并检测其酶活性,对活性较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东方蝼蛄肠道菌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水解圈法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从东方蝼蛄肠道共分离出23个菌株,可归为7属1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4种,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属(Prote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各1种。结果显示,除菌株N18外的其余22个菌株均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中菌株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其次是N15和N21。培养基的pH、培养时间、菌液接种量对菌株的产酶能力影响各异。在实验设定的梯度范围内,所测各单因素影响下,均为菌株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结论】蝼蛄肠道可培养菌资源丰富,获得菌株中高达95%具有产纤维素酶的功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最具开发潜力。
- 陈广青陈芳敏王琪付晶晶夏琬婷王金星
- 关键词:蝼蛄肠道菌纤维素酶活性
- 广粪蚊不同发育阶段体内细菌多样性研究
- 2023年
-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广粪蚊不同发育阶段体内细菌16S rDNA的V3~V4变异区进行分析,探究其细菌的群落多样性。7个样本共获得548058条有效序列,它们聚类为870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注释到24门、51纲、92目、175科、346属。广粪蚊体内细菌的赵氏指数(Chao index)、艾斯指数(Ace index)和香农指数(Shannon index)分别为485.00~885.03、485.09~877.55和2.90~4.31。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菌目为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优势菌属为黄色杆菌科未知属(unclassified Xanthobacterace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无色杆菌属(Leucobacter)。但各样本的优势菌属有所不同,如假单胞菌属在卵中的占比最高,黄色杆菌科未知属在1~3龄幼虫和成虫中的相对丰度最高,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在4龄幼虫中的占比最高,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在蛹中的占比最高。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广粪蚊体内细菌的群落组成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广粪蚊体内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相关信息,也为广粪蚊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丹丹王剑峰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多样性
- 广粪蚊共生菌发酵液对宿主嗅觉行为反应的影响及其挥发物成分分析
- 2024年
- 广粪蚊[Coboldia fuscipes (Meigen)]是食用菌的主要害虫之一,昆虫共生菌潜在的生防价值为广粪蚊的绿色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首先使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广粪蚊成虫对其14科16属21种共生菌发酵液在10 min、20 min、30 min 3个测试时间段内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水生产碱菌(Alcaligenes aquatilis)、柠檬酸杆菌未知种(Citrobacter sp.)、格陵兰变色杆菌(Paenochrobactrum glaciei) 3种共生菌的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其30 min时的相对引诱率分别达到了20.00%、13.75%、15.00%和-18.75%。随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上述4种发酵液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共鉴定出相对含量高于2%的化合物28种,水生产碱菌与格陵兰变色杆菌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苯甲醛,其次分别是2,5-二甲基吡嗪和十二烷二腈;柠檬酸杆菌未知种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N-苯基甲酰胺,其次是异戊酸异戊酯;沙福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异戊酸乙酯,其次是异戊酸异丙酯。本研究明确了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引诱与趋避作用的共生菌,并且测定了发酵液挥发物的具体成分,为开发广粪蚊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了依据。
- 李炳宏王剑峰王丹丹
- 关键词:共生菌嗅觉行为
- 复合生物提取物对榆紫叶甲毒杀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为研究大型真菌和植物提取物的杀虫效果,筛选了12种真菌和17种植物,选定橙黄鹅膏菌[Amanita citrina(Schaeff.)Pers.ex S.F.Gray]、艾蒿(Artemisia argyi)和橙黄鹅膏菌和艾蒿的复合提取物测定其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lsky)的杀虫效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橙黄鹅膏菌提取物、艾蒿提取物和复合提取物对榆紫叶甲均有毒杀作用,橙黄鹅膏菌提取物的12、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7.889、16.521、14.688、13.588 mg/mL;艾蒿提取物的12、24、48、72 h LC50分别是3.555、2.764、1.784、1.436 mg/mL;橙黄鹅膏菌和艾蒿的复合提取物的12、24、48、72 h LC50分别是16.317、15.193、14.028、13.503 mg/mL;橙黄鹅膏菌提取物和艾蒿提取物无拮抗作用,且12、24 h呈增效作用;短时间大剂量使用杀虫效果更好。
- 李晓楠杨绍斌
- 关键词:榆紫叶甲半致死浓度
- 蚕豆萎蔫病毒2号辽宁藜分离物的鉴定被引量:5
- 2020年
- 2016年6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采集到表现为疑似蚕豆萎蔫病毒2号所致皱缩症状的藜病叶样品。选取明显病症样品送华大基因进行RNA提取和质量检测,得到OD260/280为2.09,OD260/230为1.85,RIN值为7以及28S/18S为1.3的合格样品。利用该RNA样品构建了去除rRNA的转录组库,经BGISEQ-500平台测序得到11.83 Gb数据。数据经过CLC Genomics Workbench(CLC bio v10.0,Aarhus,Denmark)软件过滤和拼接后获得长度为5945和3550的2个contigs,其经BLASTn和BLASTx比对显示与BBWV2的高度同源。基于此contigs序列,设计7对引物对病毒样品进行RT-PCR扩增,得到5891个核苷酸的RNA1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N786954),3549个核苷酸的RNA2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N786955)。基于该病毒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该病毒与韩国益母草分离物BBWV2-[SK:Leonurus sibiricus](KM076649)同源性最高,为96.5%。根据Fabavirus的分类标准,认为该病毒是BBWV2的辽宁分离物。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藜科植物感染BBWV2。
- 李梁杨彩霞侯秋实王筠竹于美春
- 关键词:分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