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血液科
- 作品数:27 被引量:83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柳李国杰赵艳田永洁杨柳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氧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及HIF-1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模拟低氧环境下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白血病细胞株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对常规对照组细胞株进行常氧培养;对低氧处理组用二氯化钴(CoCl_2)50、200、400、800μmol/L进行处理;在24、48和72 h后收集两组细胞,并在倒置相差显微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K562细胞形态在模拟低氧环境下随CoCl_2的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形甚至细胞破裂等变化。MTT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在低氧环境下受到抑制,并且抑制作用随CoCl_2的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r浓度=0.8712,r时间=0.678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株的HIF-1αmRNA表达水平在CoCl_2模拟低氧环境中均有上调,并且对低氧时间和浓度呈依赖性,与CoCl_2的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呈正相关(r=0.954,r=0.895)。结论:低氧环境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并且使细胞中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上调,但未导致细胞发生诱导分化。
- 陈丽胡宁王超赵红勉
- 关键词:白血病K562细胞低氧诱导因子细胞增殖
- 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的护理
- 化学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化学疗法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和抑制作用,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加之白血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往往还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 刘荣
- 文献传递
- 40岁及以上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4 390例进行调查,通过在体格检查、血生化、病史等资料调查,检测人群基线ba-PWV,观察其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三组ba-PWV水平比较,正常组最低,其次为轻度动脉硬化组,最高为重度动脉硬化组,三组ba-PWV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重度动脉硬化合并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年龄最高,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5);在血脂、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以重度动脉硬化组最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低),且在肥胖、冠心病、吸烟等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轻度动脉硬化组,正常组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以上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经多元因素分析,年龄、吸烟、血压是高ba-PWV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分别=0. 015、0. 024、0. 013)。结论 ba-PWV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正相关,ba-PWV能早期预测心脑血管事件,且简单易行。
- 赵红勉陈丽秦童
- 关键词:心脑血管事件
- 贝飞达对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恶性血液病患儿由于化疗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2例恶性血液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前后2个周期化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进行粪便菌群失调检查。结果:2个周期化疗后,对照组有15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48.4%;治疗组有8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2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恶性血液病患儿化疗导致的胃肠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
- 丁辉
-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化疗菌群失调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化疗外,再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短期疗效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散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的效果。
- 李国杰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化疗疗效
- 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时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
- 2007年
- 张可杰刘文励赵艳张红莉
- 关键词:血液凝固纤溶酶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细胞计数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以及对白细胞计数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3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2例),分别给予皮下注射重组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interleukin-11,rhIL^-11)(15000 U·d^-1,连续用药7~14 d)和rhTPO(1.5 mg·d^-1,连续用药7~14 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2 d、7 d、14 d时空腹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以及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7 d和14 d时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水平<50×109·L^-1持续时间,恢复至>70×109·L^-1所需时间和恢复至>100×109·L^-1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和14 d时IL-4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明显,有助于及时恢复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 潘佳缪东李国杰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炎性因子
-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出血的护理被引量:3
- 2007年
- 刘荣
- 过敏性紫癜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 14 0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3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 31例正常对照组血GMP 14 0水平。结果 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经治疗有效者的GMP 14 0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血浆血小板GMP 14 0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
- 杨柳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ELISA法
- E2F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E2F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AL)的72例患者,同时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2组E2F1基因表达变化,同时采用统计学分析E2F1基因表达与AL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结果:AL患者中E2F1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2F1基因高表达患者的WBC、β2-M G、LDH水平均明显高于E2F1基因低表达的患者(P<0.05),但E2F1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发热、疲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水平无相关性(P>0.05)。E2F1基因的低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E2F1基因的表达高的患者(P<0.05),而E2F1基因的低表达的患者耐药性低于E2F1基因高表达的患者(P<0.05)。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的E2F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M1、M2、M5患者的E2F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P<0.05)。经Kaplan-M eier生存分析发现,E2F1基因低表达的患者组的OS和DFS优于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E2F1基因是OS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和E2F1基因是DF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E2F1基因在A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其高水平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E2F1基因有望作为临床治疗AL患者的生物学靶点。
- 庄祥龙官瑞婷吴诗馨缪东秦童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