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8 被引量:192H指数:8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等纯度栀子苷的纯化和制备工艺研究
- 2014年
- 以树脂法分离富集栀子黄色素后的栀子苷粗提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两步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栀子苷的制备工艺。考察栀子苷在12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并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预测性拟合。在此基础上选择非极性树脂X-5研究栀子苷的动态纯化,探索不同pH和不同浓度洗脱剂对栀子苷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吸附动力学Lagergren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栀子苷的吸附过程,颗粒扩散是影响栀子苷吸附效果的主要作用因素,饱和吸附量为8.2mg/g(栀子苷/X-5树脂),进一步精制的优化条件为pH 5.5,20%乙醇洗脱。经3次重复性扩大验证实验,洗脱产物中栀子苷纯度可达65.4%,回收率92.3%。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栀子苷的优化工艺对规模化制备中等纯度的栀子苷及重结晶单体生产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实验依据。
- 段李歌蔡小双何静仁刘志伟邝敏杰刘刚
- 关键词:栀子栀子苷分离纯化吸附动力学
- 紫菜薹花色苷组分鉴定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鉴定紫菜薹色素中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紫菜薹及其色素的深加工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ESI-MS)分析紫菜薹色素提取物中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SO2对紫菜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测试等方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首次鉴定出紫菜薹中15种花色苷,主要由9种高度酰基化的矢车菊花色苷(矢车菊素3-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咖啡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3-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3-香豆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阿魏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芥子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6′-丙二酰葡糖苷-2′-(6″-香豆酰-2″-羟基苯甲酰葡糖苷))-5-(6-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6′-丙二酰葡糖苷-2′-(6″-阿魏酰-2″-羟基苯甲酰葡糖苷))-5-(6-丙二酰葡糖苷))及2种非酰基化的单糖苷和二糖苷矢车菊(矢车菊素3-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糖苷)组成,另含少量非酰基化单糖苷和二糖苷的飞燕草素(飞燕草素3-葡糖苷、飞燕草素3-葡糖苷-5-葡糖苷),以及牵牛花素(牵牛花素3-葡糖苷、牵牛花素3-槐糖苷-5-葡糖苷);紫菜薹色素pH稳定性与简单花色苷一致,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随着pH值的增加稳定性下降;但抗SO2漂白稳定性高。紫菜薹色素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氧化物的还原能力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强,同等浓度下紫菜薹色素清除·OH能力与Vc相当(P>0.05),还原能力低于Vc,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Vc。【结论】紫菜薹含有丰富的高度酰基化和糖苷化的花色苷(呈片状紫色晶体光泽),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很强抗氧�
- 邝敏杰齐敏玉何静仁李书艺刘刚祝振洲蔡红燕冯军
- 关键词:紫菜薹花色苷稳定性抗氧化性
- 白酒挥发性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对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共鉴定出33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物质23种,醛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2种,酮类物质5种。其中酯类物质的种类最多,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97.12%,己酸乙酯占58.5%,这些物质对白酒的香气特征均发挥重要作用。
- 邓莉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 银杏大麦酒的酿造工艺及品质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以银杏果和大麦为原料,研究银杏大麦酒的酿造工艺,通过比较不同品牌酵母产酒精能力的大小选择广西丹宝利酵母作为银杏大麦酒的发酵菌。研究了不同的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初始糖度对银杏大麦酒酒精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银杏大麦酒发酵工艺条件的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银杏大麦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2.80°Bx、接种量0.24%、初始pH值3.70、发酵温度27.0℃。在此优化条件下,银杏大麦酒的酒精度为11.46%vol,测定其在最佳酿造过程中总酸、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能力。结果表明,银杏大麦酒中总酸、总酚以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1 mg/100 m L、0.34 mg/m L、1.6 mg/m L,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 李傲然胡倬瑜杨宁孙郡何静仁何毅
- 关键词:酿造工艺抗氧化性响应面试验
- 稻谷中真菌毒素的暴露污染、检测技术及防控研究进展
- 2024年
- 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性,能够危害食品安全和影响人体健康。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谷是世界近一半人口的主食来源,其在采收前后常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本文概括了稻谷中真菌毒素污染的主要种类及危害,并对国内外稻谷暴露污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阐述比较了稻谷中真菌毒素常见检测分析技术,如免疫法、色谱法、色谱-质谱法和光谱法等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稻谷采收前后常用的化学、物理和生物防控措施,涵盖稻谷加工和储存环节的控制。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维护稻谷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稻谷及其制品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稻谷质量安全和减少真菌毒素危害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朱燕姚香澳宫智勇
- 关键词:稻谷真菌毒素
- 菜籽油挥发性成分检测及高温处理前后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菜籽油挥发性成分,优化其萃取条件,并分析6种菜籽油高温处理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考察萃取柱类型、萃取时间和温度对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和总检出物数量的影响,优化前处理条件为:采用75μm CAR/PDMS萃取柱进行HS-SPME处理进样、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测定6种菜籽油经高温处理前后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以最小峰面积不低于1%分别筛选出8个和15个共有特征成分。经短时高温处理后,菜籽油的醛类、烯类、醇类等烷烃类挥发性成分增加,尤其是高温处理前后共有的己醛、辛醛、1-乙基-环己烯和壬醛,而芳香族类成分减少。菜籽油短时高温处理后,风味发生显著变化,共有挥发性成分数量增加,有利于风味品质分析比较。
- 李祥慧周文君易阳胥伟王丽梅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计量学
- “食品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1
- 2018年
- "食品分析"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是"食品分析"课程实践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对实验教学探索,加强食品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食品分析实验教学的目标。对"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显著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在满足教学任务的同时,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务实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方面效果较为明显。
- 邓莉何静仁
- 关键词:食品分析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被引量:18
- 2019年
-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选用硼化氟-甲醇体系对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11种脂肪酸,结果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为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达7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玉米油5.9%,菜籽油17.6%,葵花籽油11.7%,花生油3%,调和油5%。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远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 邓莉何静仁何毅舒静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植物油脂肪酸
- 不同分子质量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为研究不同分子质量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及血糖耐量的影响,分别给予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鼠低(2.50 g/kgbw)、中(3.75 g/kgbw)、高(5.00 g/kgbw)剂量的不同分子质量3种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SDF-1、0.70~2.96 ku;SDF-2、2.95~31.03 ku和SDF-3、36.53~338.10 ku),以血糖、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胰岛素含量(FIN)、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血糖曲线下面积等为指标,进行糖脂代谢试验,及低剂量血糖耐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较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所有剂量组小鼠的血糖降低、体重上升、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的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减小、TC和TG的降低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除SDF-2低剂量组外,其他剂量组FIN值升高均具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仅SDF-1中剂量组的HOMA-IR降低、SDF-1和SDF-2的中高剂量组的T-SOD升高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ISI的恢复,及LDL-C的降低,不具显著性。说明不同分子质量、不同剂量的3种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异常具有缓解作用,并增强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且因分子质量大小、单糖的组成、吸水及膨胀性、吸油、吸附羟自由基和胆固醇的能力以及黏性等性质不同而存在效果的差异,总体效果SDF-3>SDF-1>SDF-2,可能与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杂多糖中存在果糖聚合的支链或片段有关,且单糖的组成中果糖含量高、黏性大、吸水及吸水膨胀性强、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胆固醇吸附能力强,有利于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异常的缓解及糖耐量的增强。
- 吴喆超吴金祥李荣丽戴煌毕洁张威肖安红
- 关键词:糖尿病模型小鼠
- 高氯酸盐对高脂膳食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高氯酸盐对高脂膳食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G)、高氯酸盐低剂量组[LG,每天0.1 mg/(kg·bw)]、中剂量组[MG,每天1.0 mg/(kg·bw)]和高剂量组[HG,每天10.0 mg/(kg·bw)],连续暴露12周,通过对肝脏油红O染色、血生化指标检测、脂代谢调控酶测定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进行高氯酸盐对高脂膳食小鼠脂质代谢的评估。结果高于1.0mg/(kg·bw)的暴露剂量可在小鼠肝脏内形成脂滴累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并且HG组脂质代谢关键调控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表明高氯酸盐可能会促进脂肪的合成。随着高氯酸盐暴露浓度的增加,棕榈酸(C16:0)、珍珠酸(C17:0)、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体内水平显著下降,而棕榈亚酸(C16:1)、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体内水平显著上升,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上升。结论高氯酸盐可能会造成小鼠肝脏损伤和脂代谢紊乱,且随着暴露剂量的升高肝脏损伤越显著。本研究为高氯酸盐体内毒性损伤和健康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彭秋红宋婉莹胡培豪张玉陶柳鑫宫智勇王桥
- 关键词:高氯酸盐高脂膳食C57BL/6J小鼠脂质代谢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