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2 被引量:176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彦宏余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理学
  • 9篇电气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化学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配合物
  • 13篇电化学
  • 12篇席夫碱
  • 8篇电化学性能
  • 8篇荧光
  • 7篇电池
  • 7篇电容
  • 7篇荧光性
  • 7篇荧光性质
  • 7篇晶体
  • 7篇晶体结构
  • 7篇光性质
  • 6篇氧化物
  • 6篇铜配合物
  • 6篇氢氧化
  • 5篇电容器
  • 5篇分子
  • 5篇超级电容
  • 5篇超级电容器
  • 5篇催化

机构

  • 70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 1篇浙江帕瓦新能...

作者

  • 8篇刘峥
  • 4篇张秀清
  • 4篇唐富顺
  • 4篇阮乐
  • 4篇倪萌
  • 3篇杨宏斌
  • 3篇赵辉
  • 3篇李延伟
  • 3篇李璇
  • 3篇冯艳艳
  • 3篇杨文
  • 2篇张灵志
  • 2篇刘津
  • 2篇赵永
  • 2篇郭鹏
  • 2篇李海莹
  • 2篇张淑芬
  • 2篇赵梦梦
  • 2篇张鹏举
  • 1篇徐璐

传媒

  • 6篇化学试剂
  • 4篇材料导报
  • 3篇分子科学学报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材料工程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材料保护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分子催化
  • 2篇化工进展
  • 2篇中国腐蚀与防...
  • 2篇2015年中...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车用发动机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性能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分别选用四种不同阴离子的镍、钴金属盐作为镍源和钴源,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对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以研究镍源和钴源阴离子的种类对所得材料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镍、钴金属盐不仅影响着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而且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以硫酸镍和硫酸钴合成的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片层形貌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位窗口为0.45 V、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比电容值可达1551 F/g.
冯艳艳黄宏斌张心桔易亚军杨文
关键词:水热法比电容
钨掺杂对LiNi_(0.88)Co_(0.09)Mn_(0.03)O_(2)前驱体生长的影响及其电化学性能
2024年
采用钨掺杂的前驱体为原料合成LiNi_(0.88)Co_(0.09)Mn_(0.03)O_(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钨掺杂可抑制前驱体晶体沿垂直于c轴的方向生长。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钨掺杂量的增加,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度呈减小的趋势。电化学表征证实钨掺杂的优势。掺钨量为0.4%(质量分数)的正极材料相比空白样品具有显著提高的电化学性能,以10C电流密度分别在25和45℃下循环100周后,分别具有94.68%和89.63%的容量保持率。同时,钨掺杂还可抑制材料在循环时产生晶间裂纹。因此,得益于钨掺杂对材料成分调节及微观结构调控的协同作用,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速率增加,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
程磊赵义黄斌赵早文李延伟李伟
关键词: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
Ni(OH)_(2)负极材料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辅助制备及其储锂性能被引量:1
2023年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辅助剂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具有微/纳分级结构的α-Ni(OH)_(2)材料并使用XRD、SEM、FT-IR、TGA和XPS等手段进行表征,研究了SDS对其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使用SDS可细化α-Ni(OH)_(2)的晶粒并有助于形成更加开放的微/纳米分级形貌;在n(SDS)/n(Ni^(2+))为2∶10的条件下制备的α-Ni(OH)_(2)储锂性能最佳,在2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40次后其比容量保持在800 mAh·g^(-1),在3 A·g^(-1)大电流密度下其可逆比容量仍达到710 mAh·g^(-1),还表现出显著的赝电容效应(在0.9 mV·s^(-1)下其赝电容贡献率高达84.2%)。
李延伟李延伟姚金环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氢氧化镍均相沉淀法负极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
正庚醛缩对苯二胺双席夫碱对储氢合金的影响
2018年
为了改善AB3型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添加正庚醛缩对苯二胺双席夫碱到合金中,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粉末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加以表征。电化学测试表明:添加少量的席夫碱,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有所降低,但是放电容量保持率(C_(50)/C_(max))可由原始的63%提高至79%(添加2%席夫碱),交换电流密度和极限电流密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谢文强黄红霞于文婉王成
关键词: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
基于量子化学的2-氨基芴双希夫碱缓蚀剂的理论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双希夫碱分子结构上可引入多个活性位点,具有成为高效缓蚀剂的可能性。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借助Gaussian09软件,计算6种2-氨基芴缓蚀剂分子结构参数,分析缓蚀剂分子中与金属Fe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探讨缓蚀机理,构建缓蚀剂分子结构参数与缓蚀率的定量模型,为合成新的缓蚀剂提供有用的信息。
孙丹李伟魏润芝王胜韩佳星刘峥
关键词:双希夫碱缓蚀性能定量构效关系量子化学
基于糖基识别的糖蛋白传感器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糖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质,其结构主要由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及其结合的肽键决定。糖蛋白种类繁多,根据其在医学领域的临床作用,可分为凝集素、激素、酶和免疫球蛋白。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与糖蛋白相关的生物信息,有必要建立高灵敏度和高效识别的糖蛋白分析检测方法。糖蛋白的检测涉及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和含量测定。常用的糖蛋白测定方法有质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近年来,糖蛋白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简要总结了糖蛋白的分析方法,重点对基于糖基识别的糖蛋白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糖蛋白生物传感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质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并对糖蛋白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梁峻瑜童沛洪李建平
关键词:糖蛋白传感器
二维纳米棒结构CoMn_(2)O_(4)/CC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24年
金属氧化物因其高容量、低成本、适于商业化、环保等特点而常被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Mn-MOF为前驱体,将其置于乙醇中与Co(NO_(3))_(2)进行离子交换和刻蚀反应,然后在空气中热处理,最后在碳布(carbon cloth,CC)基体上得到高度结晶的CoMn_(2)O_(4)二维纳米棒结构。对不同Co(NO_(3))_(2)添加量下制备的CoMn_(2)O_(4)/CC和直接热处理得到的Mn_(2)O_(3)/CC进行SEM和XRD分析,并且通过循环伏安测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等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0.3 g Co(NO_(3))_(2)刻蚀后CoMn_(2)O_(4)/CC的母体结构相对保留良好,形成中空的纳米空心结构,热处理后在碳布上原位生长的垂直纳米棒结构均一密集地包裹碳纤维,由于无任何黏合剂的添加,确保较高的力学稳定性和导电性。在1.2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极材料具有809.8 mF·cm^(-2)的面积比电容;在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周次后电容保持率为79.1%,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一种电极材料。
刘家宏卢世晨王立奎刘燕红温玉清尚伟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Sm(ptpy)(NO3)3(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以4'-苯基-2,2':6′,2″-三联吡啶和Sm(NO_3)_3·6H_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种单核三联吡啶钐配合物[Sm(ptpy)(NO_3)_3 (H_2O)](ptpy=4'-苯基2,2':6′,2″-三联吡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并且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Sm(ptpy)(NO_3)_3(H_2O)]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0.87237(5) nm,b=2.17899(15) nm,c=2.45691 (14) nm,α=β=γ=90°。固体荧光光谱表明在340 nm激发下,配合物在565, 598和647 nm处的特征荧光发射可分别归属为Sm3+的4G_(5/2)→6H_(5/2), 4G_(5/2)→6H_(7/2)和4G_(5/2)→6H_(9/2)跃迁。[Sm(ptpy)(NO_3)_3(H_2O)]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为1.10×10~6,结合位点数n为0.73。
黎燕蔡丽玲王凯胡亚涛张秀清梁福沛
关键词:钐配合物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
原位生长法制备花瓣状氢氧化钴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20年
以硝酸钴为钴源,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通过水热法在棉花基碳纤维基底上原位生长氢氧化钴。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等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在碳纤维基底上原位生长的氢氧化钴呈花瓣状、α型。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所得花瓣状氢氧化钴的比电容为650 F/g;当电流密度增大至10 A/g时,仍保留67%的初始比电容值。以上结果表明,在碳纤维基底上原位生长形成的花瓣状氢氧化钴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原因在于碳纤维基底原位生长有助于提高氢氧化钴的分散性,形成纳米片状花瓣结构,进而显著改善其储能性能。
冯艳艳李彦杰杨文钟开应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碳纤维六次甲基四胺
碳酰肼双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采用液相扩散法,在DMF/二氯甲烷/乙醇混合溶液中,将一定量的HL与Cu(NO)·3HO常温下在试管里进行反应,得到一个四核铜簇合物[Cu(L)(DMF)(NO)]?(EtOH) (1),(其中HL=水杨醛缩碳酰肼双席夫...
张冲陈中杭马璇迪张淑华
关键词:荧光性质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