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外科 作品数:57 被引量:280 H指数:10 相关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15种胆汁酸 被引量:18 2007年 建立了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Capcell Pak C18MG柱分离,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进样10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在定量范围内,15种胆汁酸的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的RSD分别为2.3%~12.7%和1.1%-14.3%,回收率在75%~101%之间。应用本法测定了10名健康儿童血清中的胆汁酸含量。该方法的样品处理简单快速,检测准确灵敏,可满足临床血样中胆汁酸含量测定的要求。 李水军 刘罡一 印其友 肖现民 余琛关键词:胆汁酸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血清 产前与产后诊断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比较产前与产后诊断为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分析不良临床表现影响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新生儿SCT患儿的临床资料,41例SCT患儿符合标准纳入统计,其中男13例,女28例。产前诊断组21例,产后诊断组2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SCT患儿在性别、出生方式、孕周、出生体重、甲胎蛋白水平、影像学性质、病理性质、Altman分型、入院年龄、肿瘤大小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分析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复发、病死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临床表现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前诊断组和产后诊断组患儿足月产比例分别为71.43%(15/21)和100%(20/20),剖宫产比例分别为85.71%(18/21)和40%(8/20),入院年龄分别为(5.67±14.18)d和(35.80±42.53)d,肿瘤大小分别为(9.46±3.19)cm和(6.90±3.18)cm,住院时间分别为(19.57±8.19)d和(15.10±6.89)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2,P<0.001,P=0.006,P=0.018)。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体重、AFP水平、影像学性质、病理性质、Altman分型等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中位数24个月,死亡0例,复发1例(产前诊断组);共14例出现不良临床表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诊断时间与不良临床表现的发生有关(OR=0.029,95%可信区间0.001~0.747,P=0.033)。两组间术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和产后诊断SCT的患儿在分娩方式、孕周、入院年龄、肿瘤大小和住院时间均存在差异,且产前诊断组患儿发生不良临床表现的风险高于产后诊断组,但两者总体预后均良好。 潘晓雪 沈淳 朱海涛 何炜婧 胡明哲关键词:新生儿 骶尾部 畸胎瘤 产前 产后 预后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穿孔性阑尾炎的药敏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药敏特点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 3年收治的 113例穿孔性阑尾炎病例 ,术中腹腔脓液细菌培养 95例阳性 ,其中 14例为铜绿假单胞菌 ,与所有细菌培养阳性的总体病例相比 ,分析该致病菌群的药敏特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低于总体 ,术后静脉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相似 ,药物敏感试验对术后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指导意义。结论 印其友 肖现民 周以明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穿孔性阑尾炎 药敏 小儿 胎儿结构畸形的产前咨询 被引量:4 2013年 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使总体胎儿结构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上升,但不同结构缺陷的产前诊断率各不相同,且预后、转归不同。现总结常见胎儿结构畸形的产前诊断方法和咨询内容;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及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协助决定胎儿分娩方式、分娩时间,提供产前和出生后处理意见;既对严重致残、致死先天缺陷胎儿终止妊娠提供必要信息,同时又避免可救治胎儿的不必要流产。提供正确产前咨询将成为儿外科医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加入到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中去。 沈淳关键词:产前咨询 预后 持续光照与松果体切除诱导大鼠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应用持续光照以及松果体切除来抑制大鼠褪黑素水平,探讨单纯褪黑素降低在大鼠脊柱侧凸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取生后3周的青春期(Sprague 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自然光照条件;二足对照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自然光照条件;实验光照组2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24h持续光照,照度控制在300lux;松果体切除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手术切除松果体,自然光照条件。实验至第12周时,进行脊柱X线摄片,观察脊柱曲线,测量Cobb角,留取动物2Am及2Pm静脉血,测定血清褪黑素含量。结果(1)实验至第12周时,空白对照组、二足对照组以及实验光照组X线摄片均无脊柱侧凸的发生。松果体切除组中有3只出现脊柱侧凸,发生率为33.3%,Cobb角为14°,21°和28°,平均21°。侧凸主弧方向为右侧2只,左侧1只。(2)空白对照组及二足对照组血清褪黑素水平呈现明显昼低夜高的节律性。实验光照组血清褪黑素呈现持续低水平且节律性消失。松果体切除组褪黑素水平改变与光照组类似。经统计学检验,空白对照组与二足对照组组内昼夜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不同,实验光照组与松果体切除组组间昼夜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与二足对照组的夜间褪黑素水平与实验光照组及松果体切除组差异显著。结论(1)持续光照能够有效地抑制大鼠血清褪黑素水平,并使其丧失原有的节律性。(2)二足鼠松果体切除能够建立脊柱侧凸的动物模型。(3)该模型中侧凸的发生不是单纯低水平褪黑素的作用。 张网林 陈秋关键词:脊柱侧凸 血清褪黑素 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31 2012年 总结1例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护理。采用造口皮肤工具,对新生儿造口、切口局部问题进行护理评估,给予切口湿性愈合及保护、造口皮炎处理及预防造口袋渗漏措施,配合全身护理措施及家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陈劼 张玉侠 顾莺 沈国妹 徐洪莲关键词:回肠造口术 皮炎 刺激性 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抗生素的选用 被引量:5 2006年 郑珊关键词:儿童 穿孔性阑尾炎 抗生素 低级别胶质瘤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7年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神经上皮肿瘤.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其中Ⅰ级和Ⅱ级属于低级别胶质瘤,成年人中多数为Ⅱ级胶质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1].尽管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但有复发和转化为高级别胶质瘤的倾向,临床上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低级别胶质瘤主要发生在30 ~ 45岁的青中年,其预后具有较大差异,中位生存期为5 ~12年,经有效治疗也可延至20年左右[2].因此,在治疗策略上除了应尽可能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更应注重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最大化安全切除是低级别胶质瘤重要的初始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放疗的辅助治疗作用已较为明确,而辅助化疗的临床地位仍有待商榷,亟需开展高级别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本文拟对低级别胶质瘤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苑诗文 芦雪心 吴劲松关键词:低级别胶质瘤 辅助化疗 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上皮肿瘤 高级别胶质瘤 真性大便失禁儿童的个体化肠道管理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方法。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真性大便失禁患儿,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医护团队共同评估患儿及其家庭,实施包括灌肠、排便日记、饮食指导、药物、全程信息提供与心理支持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措施,3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6例(86.7%)每日无失禁污粪发生;排便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劣1例;干预前后患儿排便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化肠道管理,能有效改善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 陈劼 任平 马丽丽 吕军关键词:儿童 大便失禁 排便功能 生活质量 1例新生儿回肠造口严重皮肤黏膜完全分离的护理 本文回顾分析了2011年7月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气腹行回肠造口术后出现伤口裂开、造口皮肤豁膜分离的患儿,由于肠造口处钻膜皮肤严重分离并与腹腔直接相通,导致胎粪外流的病例。在院肠造口治疗师的参与下,采用湿性伤口敷料和儿童造... 陈劼关键词:新生儿患者 回肠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