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

作品数:25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马佳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基因
  • 5篇教学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医学遗传学
  • 3篇突变
  • 3篇突变分析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睾丸
  • 3篇课堂
  • 3篇干细胞
  • 2篇遗传学
  • 2篇遗传学分析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增殖
  • 2篇生物学
  • 2篇系统性红斑

机构

  • 25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8篇焦海燕
  • 4篇党洁
  • 4篇刘春莲
  • 3篇徐方
  • 3篇霍正浩
  • 3篇陆宏
  • 3篇彭亮
  • 2篇隋御
  • 2篇闫有圣
  • 2篇张竞文
  • 2篇贾伟
  • 2篇钟慧军
  • 2篇陈银涛
  • 2篇宋辉
  • 1篇董辉
  • 1篇冯洁
  • 1篇孔斌
  • 1篇张建中
  • 1篇胡小平
  • 1篇王娅娜

传媒

  • 15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遗传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_(2)O_(2)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铁死亡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构建并鉴定H_(2)O_(2)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铁死亡模型。方法 常规培养TM3细胞,采用MTS法选择H_(2)O_(2)的处理浓度,设置TM3细胞常规培养组(T组)、2 mmol·L^(-1)H_(2)O_(2)处理TM3细胞1 h组(H_(2)O_(2)-T组)、1μmol·L^(-1)GSH过氧化物酶4抑制剂(RSL3)处理TM3细胞1 h组(RSL3-T组)和3μmol·L^(-1)i FSP1处理TM3细胞24 h组(i FSP1-T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hen-Green-SK荧光探针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Fe2+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 根据MTS法选择2 mmol·L^(-1)H_(2)O_(2)处理TM3细胞;与T组相比,H_(2)O_(2)-T组ROS水平、MDA和LPO含量均上升(P均<0.001)、SOD活性下降(P <0.001);细胞内Fe2+含量上升(P<0.01),与RSL3-T组和i FSP1-T组相比,H_(2)O_(2)-T组细胞内LPO、Fe2+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_(2)O_(2)-T组细胞线粒体变小皱缩,嵴减少,外膜破裂,与RSL3-T组和i FSP1-T组相似。结论 H_(2)O_(2)可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发生铁死亡。
王佳马丽媛母春兰刘春莲焦海燕
关键词:活性氧脂质过氧化物线粒体
两种不同方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比较
2023年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外泌体的提取方法。方法 提取大鼠原代BMMSCs,分别采用超速差速离心法和ExoQuick-TC^(TM)法提取外泌体,随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形态特征,BCA测定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典型标志蛋白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TA)分析其粒径。结果 通过TEM和NTA分析表明,两种提取方法均可得到具有双层膜、茶托样结构的囊泡,直径为30~150 nm。超速差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颗粒浓度[(399.00±55.56)×10^(8)particles·mL^(-1)vs.(7.94±0.50)×10^(8)particles·mL^(-1)]及电镜下数量[(13.53±2.55)个vs.(1.60±0.20)个]均较ExoQuick-TCTM法增加(P均<0.05),粒径峰值[(109.53±6.45)nm]较ExoQuick-TCTM法[(139.27±1.45)nm]降低(P<0.05)。BCA测定蛋白浓度显示,超速差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蛋白浓度[(12.43±0.98)mg·mL^(-1)]较ExoQuick-TCTM法[(4.30±0.48)mg·mL^(-1)]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超速差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和CD81的表达呈阳性,而ExoQuick-TC^(TM)法提取的外泌体呈阴性。结论 超速差速离心法是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BMMSCs外泌体提取方法。
徐彧徐海瑾李家瑞孔斌李卉陆宏宋辉
关键词:外泌体
硕士研究生“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5年
文章首先阐述了硕士研究生“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硕士研究生“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包括探究动态化培养过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型教师培养和成长,形成“以教促学、以研促教”教学研相互促进的新局面;等等。
左娣任晓璠丁娜胡莉莉牛建国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I型一家系KIF21A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一个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I型(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 typel,CFEOM1)家系KIF21A基因第20、21外显子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CFEOM1一家系共计8个成员,采用测序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方法分别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KIF21A第20、21外显子热点突变c.2860C〉T进行分析。选择KIF21A基因两侧4个STR位点(D12S1668、D12S2194、D12S331和D12S1048)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先证者和其他两例患者均存在KIF21A c.2860C〉T突变,家系中表型正常的成员均未检出该突变。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突变来源于母源性生殖腺嵌合体。结论KIF21A基因突变c.2860C〉T是该CFEOM1家系的致病突变。
闫有圣郝胜菊王钢彭亮胡小平焦海燕
关键词: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90例男性原发不育患者性染色体变异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性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必要时行C显带辅助检查,核型分析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结果在所筛选出的90例男性不育染色体变异中共包括8种异常核型。数目异常36例(40.00%),结构异常53例(58.89%),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1例(1.11%),主要表现为少精或无精子症。结论人类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党洁彭亮焦海燕钟慧军陆宏陈银涛霍正浩赵巍
关键词:男性不育性染色体异常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
一家系3例染色体t(11;12)平衡易位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2012年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一类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是由染色体片段位置改变所致,可涉及每条染色体的各个区带,是导致不孕不育、流产、胚胎停育等不良孕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平衡易位通常不引起明显的遗传效应,故易位携带者尽管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但表型通常正常,但其在生育时,
张玉玲党洁焦海燕陆宏彭亮陈银涛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
枸杞多糖经GPX4/AIF通路修复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究枸杞多糖(LBP)对氧化应激损伤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的修复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H_(2)O_(2)诱导TM3细胞构建氧化应激TM3细胞模型,分为Control组、H_(2)O_(2)组、LBP 400 mg·L^(-1)+H_(2)O_(2)(L-LBPH_(2)O_(2))组、LBP 800 mg·L^(-1)+H_(2)O_(2)(M-LBP-H_(2)O_(2))组、LBP 1 500 mg·L^(-1)+H_(2)O_(2)(H-LBP-H_(2)O_(2))组。使用shRNA慢病毒构建sh-GPX4 TM3细胞模型,分为Control组、H_(2)O_(2)组、sh-GPX4组、H_(2)O_(2)sh-GPX4组、L-LBP-H_(2)O_(2)sh-GPX4组、M-LBP-H_(2)O_(2)sh-GPX4组、H-LBP-H_(2)O_(2)sh-GPX4组。检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分析LBP的抗氧化作用。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分析LBP的抗凋亡作用。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AIF定位,研究LBP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结果 与H_(2)O_(2)组相比,LBP各组细胞MDA含量均降低(P均<0.001),GSH、SOD含量均升高(P均<0.001);与Control组相比,sh-GPX4组MDA含量升高(P<0.001),GSH含量降低(P<0.001);与H_(2)O_(2)sh-GPX4组相比,LBP-H_(2)O_(2)sh-GPX4各组细胞内MDA含量均降低(P均<0.001),GSH、SOD含量均升高(P均<0.01);与H_(2)O_(2)组相比,LBP各组凋亡细胞减少且LDH含量降低(P均<0.001);与H_(2)O_(2)组相比,L-LBP-H_(2)O_(2)组、M-LBP-H_(2)O_(2)组细胞质中的GPX4表达均提高(P均<0.001),细胞核内AIF表达均降低(P均<0.001)。结论 LBP可通过GPX4/AIF信号通路修复TM3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郭小宇母春兰王佳马丽媛刘春莲焦海燕
关键词:枸杞多糖氧化应激凋亡诱导因子
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与NOTCH1和HES1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HES1蛋白在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在5%CO2、37℃、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胃癌BGC-823细胞和肝干细胞系(LEPC),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ES1和NOTCH1表达。结果培养48h时,BGC-823和LEPC细胞生长良好,MTT比色法检测显示,BGC-823细胞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LEPC组,BGC-823组培养24、48和72h的OD值(分别为0.67±0.17、1.02±0.14和1.22±0.24)均明显高于LEPC组(分别为0.36±0.16、0.35±0.07和0.38±0.14)(P均<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少数BGC-823细胞核HES1阳性,比较多的BGC-823细胞核周胞质呈HES1阳性,少数细胞阳性着色见于细胞质和细胞核;HES1阳性以弥漫性表达为主,细胞质表达明显多于细胞核,巨细胞表达更加明显。LEPC组部分细胞HES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阳性着色主要见于细胞核。在培养48和72h,BGC-823组HES1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平均光密度值(OD)均明显高于LEPC组(P<0.05)。BGC-823大多数细胞NOTCH1阴性,少数阳性。LEPC组可见部分细胞NOTCH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在培养24、48和72h,BGC-823组NOTCH1平均OD值与LEP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1高表达与BGC-823细胞增殖能力较强有关。
张竞文徐方胡以平秦憬张建中
关键词:BGC-823细胞
肠道微生物群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因果关系: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4年
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验证肠道微生物群(GM)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因果关系。方法GM数据来源于MiBioGen联盟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荟萃分析,包括18340例受试者;ASD汇总统计数据来自爱丁堡大学开放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项目(IEU Open GWAS)发布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众数和加权中位数估计(WME)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采用Cochran’s Q检验、MR-PRESSO和MR Egger截距检验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Dorea(OR=0.783,95%CI:0.676~0.908)、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UCG005)(OR=0.781,95%CI:0.693~0.880)、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UCG014)(OR=0.863,95%CI:0.761~0.980)和Victivallis菌属(OR=0.917,95%CI:0.857~0.981)可能对ASD有保护作用,而巴恩斯氏菌(Barnesiella)(OR=1.182,95%CI:1.047~1.334)、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OR=1.213,95%CI:1.017~1.447)和苏黎世杆菌(Turicibacter)菌属(OR=1.129,95%CI:1.007~1.267)可能增加ASD的风险(P均<0.05)。结论GM和ASD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改善GM可能对预防和治疗ASD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谢娜娜吕环环王胜利霍正浩党洁马占兵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
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分布特征,了解其热点突变位点及区域。方法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首先对30例宁夏地区 PKU 患者 PAH 基因6个热点突变外显子3,5,6,7,11,12进行测序,对未检出突变的患者再进行外显子1,2,4,8,9,10,13测序。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于通过测序方法未能明确突变基因型的患者进行外显子大片段缺失突变检测。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全部外显子序列突变分析,在60个等位基因中明确了58个突变等位,检出率为96.7%。其中在外显子3、5、6、7、11、12检出了49个突变,检出率为81.6%。这58个突变等位分属于23个突变位点,包括错义突变9种、剪接突变9种、无义突变2种、微小缺失突变2种、大片段缺失突变1种。其中 R243Q 突变频率最高(18.3%),其次是 IVS4-1G ﹥ A(11.7%)和 R111X(11.7%)。在外显子11的测序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缺失突变 N393del。采用 MLPA 技术在3例患者中检测到了大片段缺失突变 c.-1932+3402del,其中1例为纯合缺失,2例为杂合缺失突变。结论宁夏地区 PKU 患者 PAH 基因突变具有明显的热点突变和突变热点区域。宁夏地区 PKU 患者存在 PAH 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MLPA 技术是检测 PAH 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有效手段。
张宁娟闫有圣戴宁兰王东芳王钢焦海燕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测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