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 作品数:14 被引量:13 H指数:2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艺术 更多>>
试析视频网站对新型受众的建构 2011年 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受众视角,重点探讨了视频网站这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对于新型受众的建构:在视频网站上,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下的训示型受众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咨询型、对话型与注册型的受众。 文卫华 张杰关键词:视频网站 传播之于社会的意义:建构主义取向的传播学研究——克劳斯·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f)教授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3 2021年 克劳斯·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f)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荣休教授。近90岁的他,是横跨传播学、控制论、设计学的国际知名学者,见证了美国传播学70余年的发展变化。他是"国际传播学会"(ICA)会士、前学会主席,其内容分析方法著作曾获ICA"会士图书奖"、"研究方法创新奖",并被译为多种语言版本。近年来,其研究兴趣为批判建构理论。 陈静茜 吴卉关键词:建构主义 美国FDA的社交媒体风险沟通议题分析——以@USFDA账号推文为例 2017年 研究缘起与研究方法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中,风险沟通一直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最重视的工作内容之一。已有研究指出,有关药品的安全警示信息能够引发患者行为改变。因此,有关食品药品的信息发布对公众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但风险沟通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这其中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媒体的重要影响。 爱丽丝.朱斯托 陈静茜关键词:美国FDA 风险沟通 媒体 账号 议题 社交 合拍纪录片对外传播叙事的积极实践——以《中国:变革故事》为例 被引量:2 2020年 合拍纪录片《中国:变革故事》采用国际化视野,通过主题选择、个人叙事、"第三者"叙述的策略建构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形象。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纪录片直面国际观众的"期待视野",通过化解刻板印象、提供全球性知识及挖掘共性价值观等策略形成与受众的互动,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赵艳明 魏铭辰关键词:国家形象 接受美学 2013年中国互联网治理研究四大议题 2014年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至今,中国互联网已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当人们在为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欢欣鼓舞时,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所隐藏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近年来,互联网治理已成为备受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课题。我国对互联网治理的关注发韧于2000年,互联网治理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紧扣实践,阶段性特征明显;研究视角从现象。 杨舒航 董媛媛关键词:互联网安全 网络谣言 舆论生态 谣言传播 电信技术 网络伦理 中国农村女性移动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以河北易县东市村为例 手机被视为可能弥合'数字鸿沟'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农村手机网民比例逐年下降,移动互联网时代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字鸿沟'。农村女性作为'数字鸿沟'中的'短板'群体,其数字生存空间值得关注。研究基于凡迪克'四个接入'理论... 杨舒航关键词:农村女性 移动互联网 数字鸿沟 文献传递 医学科普图书创作及出版盘点(2019—2020) 被引量:2 2021年 医学科普图书是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途经。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医学科普图书不仅要传播知识,保持其易读性、科学性也十分重要。在2019年至2020年间,国内原创科普的科普形式有所创新,译本医学科普选题独特、语言有趣,译本和国内原创的医学科普各有优势,形成了互补。 李海君 陈静茜 李杨 吴一波关键词:医学科普 符号学视角下音乐选秀节目对名人符号的建构——以《中国好声音》学员吴莫愁为例 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通过微观视角,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分析吴莫愁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和符号特征,传达了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审美价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背后的深层内涵。并进一步得出结论:机械复制时代下,主流审美价值的单一化、同质化,使得大众的主体性不断被消解掉。但是,大众仍会选择具有差异性的文化产品来消费,以此带来即时的快感,同时也是对主流审美文化价值的消解,展现大众对自身主体性的追求。 王琨茸关键词:符号学 主体性 当下中国电视求职类节目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2010年,《非你莫属》(以下简称《非》)和《职来职往》(以下简称《职》)强势来袭,电视求职节目再度火爆荧屏;到2012年,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求职节目,竞争尤为激烈. 孔晶晶 张杰关键词:节目分析 中国电视 求职 中国影像对婚恋观的建构——以冯小刚电影《一声叹息》为例 2013年 近些年,国内家庭伦理题材电影频频现身荧屏,影片在再现现代人的生活、家庭关系及情感问题的同时,也拟态建构了家庭伦理道德镜像,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家庭观念。文章采用叙事学研究,从叙事内容、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剖析当下家庭伦理题材电影对婚恋观的建构,研究发现家庭伦理电影虽然在第三者形象的塑造方面符合传统道德谴责的特质,但叙事者角色发生重大转变,男主人公与第三者成为主要的叙述者,影片已经打破传统"家"的统一观念。 王琨茸关键词:冯小刚电影 婚恋观 叙事学研究 家庭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