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作品数:202 被引量:1,537H指数:16
相关作者:涂传涛石碧坚邹峻江捷刘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7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细胞
  • 29篇肝硬化
  • 22篇静脉
  • 20篇慢性
  • 20篇肝炎
  • 17篇乙型
  • 17篇纤维化
  • 16篇乙型肝炎
  • 15篇曲张
  • 15篇静脉曲张
  • 14篇蛋白
  • 14篇肿瘤
  • 13篇食管
  • 13篇门静脉
  • 12篇慢性乙型
  • 12篇慢性乙型肝炎
  • 11篇预后
  • 11篇胃癌
  • 10篇综合征
  • 9篇肝病

机构

  • 201篇复旦大学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市第一人...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上海长征医院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上海市疾病预...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建湖县第三人...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上海健康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34篇陈世耀
  • 32篇张顺财
  • 31篇王吉耀
  • 14篇沈锡中
  • 12篇刘厚钰
  • 11篇任卫英
  • 9篇石虹
  • 9篇周康
  • 8篇唐承薇
  • 8篇郭津生
  • 7篇刘天舒
  • 6篇刘红春
  • 5篇孙剑勇
  • 5篇涂传涛
  • 4篇肖海刚
  • 4篇董玲
  • 4篇李蕾
  • 4篇赵媛
  • 4篇郭静会
  • 4篇高虹

传媒

  • 32篇胃肠病学
  • 27篇中国临床医学
  • 16篇复旦学报(医...
  • 14篇肝脏
  • 13篇中华消化杂志
  • 7篇家庭用药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中华消化内镜...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康复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大众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世界感染杂志

年份

  • 8篇2024
  • 15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10篇2009
  • 14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11篇2005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肠动力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评价促肠动力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肝硬化大鼠分为促肠动力药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后分别采血测内毒素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 5 2例肝硬化病人分成促肠动力药组 (A组 )、乳果糖组(B组 )和对照组 (C组 ) ,疗程 2周 ,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测内毒素。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硬化大鼠的血清内毒素水平无差别 (P >0 .0 5 ) ,高于正常大鼠 (P <0 .0 1) ,经促肠动力药物治疗后内毒素明显降低 (P <0 .0 1)。治疗后肝硬化病人内毒素水平在A、B组均有下降 (P <0 .0 1)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前后两次血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促肠动力药能降低肝硬化大鼠和病人的血清内毒素水平 ,提示其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益。
张顺财任卫英方国汀王逸清贺伯明
关键词: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促肠动力药药物治疗
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肝脓肿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介入治疗措施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肝脓肿(KLA)疗效的影响以探寻相宜临床治疗流程。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9年1月间收住入中山医院的106例KL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穿刺组、穿刺+药物冲洗组、穿刺+单纯置管引流组及穿刺+药物冲洗+置管引流组,各组均静脉应用抗生素静脉治疗。结果与单独穿刺组相比,穿刺后行药物冲洗对KLA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单纯置管组在缩小脓肿直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穿刺组及穿刺+药物冲洗组,(34.38±3.25)mm vs(22.67±2.37)mm vs(24.45±3.17)mm,(P<0.05);而在以甲硝唑为基础的二联抗生素应用方面,联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对KLA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并留置导管体外引流,同时积极静脉应用抗生素是比较合理的KLA治疗程序。
李婧符颖王吉耀涂传涛李蕾沈锡中蒋炜
关键词:肝脓肿
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被引量:19
2023年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异常再生、血管新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肝硬化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晚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为规范肝硬化的诊治,以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和共识意见,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就肝硬化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等方面形成共识。本共识意见包含了43项陈述条款。由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已有多个指南和共识意见发表,本共识重点围绕肝硬化本身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谢渭芬唐承薇王吉耀林勇曾欣胡平方
关键词:肝硬化
超细腹腔镜诊断结核性腹膜炎25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超细腹腔镜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接受超细腹腔镜检查病例中的2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1例因腹腔严重粘连造致气腹失败终止检查,余24例经超细腹腔镜检查均可见腹腔内弥漫粟粒样结节,结合临床镜下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96.0%);其中21例行活检后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84.0%)。25例中,渗出型14例(56.0%),粘连型8例(32.0%),干酪型3例(12.0%)。术后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例(4.0%),皮下气肿1例(4.0%),总并发症发生率8.0%,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方面,腹腔镜检查优于其它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如PPD试验、腹水LDH、血和腹水CA125、腹水ADA),统计学检验示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细腹腔镜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以及高诊断准确率,在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王剑陈世耀倪燕君
关键词:腹腔镜结核性腹膜炎
小口径腹腔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21例临床分析
2008年
背景: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误诊、漏诊率较高。目的:探讨小口径腹腔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小口径腹腔镜检查,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的2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腹腔镜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例患者因腹腔严重黏连而终止检查;20例(95.2%)腹腔镜直视可见腹腔内弥漫粟粒样结节,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其中17例(81.0%)取得活检组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1例患者中,渗出型11例(52.4%),黏连型7例(33.3%),干酪型3例(1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和皮下气肿各1例。小口径腹腔镜直视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腹水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和腹水肿瘤相关糖链抗原125(CA125)、腹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等(P<0.05)。结论:小口径腹腔镜检查用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
王剑陈世耀倪燕君马丽黎
关键词:腹膜炎结核性
真实世界中50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导致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重型irAEs住院患者,收集并分析基本资料、用药情况、中位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结果:50例重型irAEs包括心肌炎、肝炎、肠炎、肺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炎症。中位发病年龄为61岁,其中男性33例(66%),总体irAEs中位发病时间为6周,全身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45例(90%)。好转39例(78%),死亡11例(22%),死亡患者主要发生心肌炎和肝炎。相比于好转患者,死亡患者激素应用剂量更大[(267.27±190.22)mg vs(105.38±145.49)mg,P=0.021],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比例更高(10.0%vs 6.0%,P=0.009)。心肌炎患者19例,与其他系统单个器官累及不同,心肌炎患者易合并肌炎、肝炎和甲状腺炎。心肌炎死亡患者较好转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明显升高(12844 vs 479.7 pg/mL,P=0.0006;0.928 vs 0.233 ng/mL,P=0.0064),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62.75%vs 65.11%,P=0.3482)。结论:重型irAEs可累及心、肝、肺、肠等多种关键器官,即使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干预,预后仍较差。
艾罗燕余一祎余一祎刘红春胡洁高地吴薇金航赵琳孙颖王妍李倩王妍徐蓓李倩
关键词:心肌炎
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肝血管疾病,常见于应用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的植物、化疗药物和细胞毒药物,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本文探讨了PA导致的HSOS的多因素发病机制,包括药物直接毒性、血栓形成、炎症激活等,并结合组学技术分析HSOS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阐述潜在生物标志物。部分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未来,更加契合临床实际需求的HSOS个体化治疗策略将充分整合这些研究进展,特别是多组学信息,以实现更精准的干预和更好的患者预后。
马屹凡高虹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病理特征
从Virchow三要素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被引量:17
2015年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门静脉血栓形成会影响患者预后。Virchow三要素(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是经典的血栓形成理论。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肝功能下降导致与出凝血相关的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肝纤维化压迫肝内血管,硬化剂治疗、腹部手术、感染、内毒素血症等损伤血管内皮,压迫或药物原因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等均可以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Virchow三要素角度入手,描述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准确预测PVT发生的方法,预防和治疗PVT提供理论依据。
李玲陈世耀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
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2023年
隐匿性肝性脑病(CHE)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类型。有别于显性肝性脑病(OHE),CHE患者无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等明显临床表现,但存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认知障碍、欣快或焦虑,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下降。CHE不仅易进展为OHE,还严重影响患者的驾驶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缩短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为进一步提高对CHE的认识,规范CHE的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意见。本共识意见就CHE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形成19项陈述条款,以期为规范国内CHE的诊治提供指导。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谢渭芬唐承薇刘玉兰王吉耀曾欣王剑林勇尹川
蛋白质指纹谱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尽管胰腺癌影像学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早期患者往往缺乏临床症状而没有进行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19-9在胰腺癌的筛查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尤其对于早期胰腺癌诊断价值不大,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个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本文应用SELDI—TOF—MS技术探测胰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变化,以期发现特异的蛋白类肿瘤标志物,从而实现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郭静会王文静张顺财
关键词:血清蛋白质组学早期胰腺癌指纹谱分子生物学技术CA19-9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