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研究室

作品数:97 被引量:250H指数:8
相关作者:许洪芝王桂亭吴冰王东旭白永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81篇病毒
  • 29篇蛋白
  • 25篇细胞
  • 21篇膜糖蛋白
  • 21篇风疹
  • 21篇风疹病毒
  • 21篇包膜糖蛋白
  • 20篇肠道
  • 20篇肠道病毒
  • 19篇肠道病毒71...
  • 15篇基因
  • 12篇汉坦病毒
  • 11篇细胞融合
  • 9篇EV71
  • 8篇疫病
  • 8篇融合蛋白
  • 8篇新城疫
  • 8篇新城疫病
  • 8篇新城疫病毒
  • 7篇分离株

机构

  • 97篇山东大学
  • 14篇山东省疾病预...
  • 6篇临沂市人民医...
  • 6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青岛市疾病预...
  • 2篇山东省医疗器...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东营市疾病预...
  • 1篇山东省医药生...
  • 1篇宜昌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万州区疾病预...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重庆市渝北区...
  • 1篇质量检验中心
  • 1篇重庆市涪陵区...

作者

  • 69篇王志玉
  • 36篇温红玲
  • 24篇宋艳艳
  • 19篇许洪芝
  • 17篇王桂亭
  • 17篇赵丽
  • 11篇陶泽新
  • 10篇任桂杰
  • 8篇姚苹
  • 8篇宋绍霞
  • 8篇司鲁莹
  • 6篇高峰
  • 6篇褚福禄
  • 6篇王东旭
  • 6篇庄志超
  • 5篇薛永磊
  • 5篇王小凡
  • 5篇孙成玺
  • 5篇王战勇
  • 4篇张文强

传媒

  • 18篇病毒学报
  • 13篇山东大学学报...
  • 1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1篇中华实验和临...
  • 9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国外医学(微...
  • 4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病毒学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免疫学会...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预防医学文献...

年份

  • 2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粘病毒F蛋白HR1和HR2在特异性膜融合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副粘病毒融合蛋白(F)分子上的七肽重复序列(HR1、HR2)在特异性膜融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方法,在新城疫病毒(NDV)F与人副流感病毒(hPIV)F基因上创造相同的酶切位点。酶切后采用基因重组方法将F的HR1基因片段相互交换,得到交换HR1的两个嵌合体(chimera),即NDV C-HR1和hPIV C-HR1。用同样的方法又得到交换HR2的两个嵌合体,即NDV C-HR2和hPIV C-HR2。将各种嵌合体DNA与同源及异源HN DNA共转染BHK21细胞后,在真核细胞中表达。Giemsa染色和指示基因法检测细胞融合功能,荧光强度分析(FACS)检测F蛋白的表达效率。结果交换HR1后,NDV C-HR1的融合功能只有野毒株的53.91%,hPIV C-HR1的融合功能达到野毒株的83.15%;交换HR2后,NDV C-HR2的融合功能略高于野毒株,达到野毒株的107.23%,hPIV C-HR2的融合功能却只有野毒株的12.01%。FACS分析表明,交换HR1后的NDV C-HR1和hPIVC-HR1的表达效率均下降。交换HR2后,NDV C-HR2的表达效率没有改变,而hPIV C-HR2的表达效率下降。结论NDV F的HR1对其特异性膜融合具有重要作用,而HR2则没有病毒特异性;hPIV F的HR1和HR2对hPIV的特异性膜融合都有重要作用。
任桂杰王志玉李士保王桂亭宋艳艳许洪芝温红玲
关键词:副粘病毒F蛋白HR
风疹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王丽娟王志玉
关键词:风疹病毒病毒检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感染胎儿危害
新城疫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被引量:4
2018年
新城疫是一种禽类传染病,可对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病原新城疫病毒具有包膜,基因组是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具有溶瘤活性,编码NP、P、M、F、HN和L六种结构蛋白,其中位于病毒包膜上的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两种糖蛋白对NDV的入侵及毒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两种包膜糖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整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了一些矛盾点,并且将HN蛋白的其他功能进行概述,为NDV包膜糖蛋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刘亚轻王志玉
关键词:包膜糖蛋白F蛋白HN蛋白
肠道病毒71型不同病毒株3D蛋白对细胞损伤的作用
2017年
目的 比较肠道病毒71型(EV71)SDLY11株和SDLY107株3D蛋白对细胞的损伤程度.方法 EV71病毒株SDLY11和SDLY107分别取自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反转录PCR扩增目的基因11-3D-Flag和107-3D-Flag,分别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染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蛋白质印迹检测3D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检测3D蛋白导致的细胞损伤,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3D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l双染法测定3D蛋白引起的细胞凋亡.各组间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检验.结果 反转录PCR扩增获得1 400 bp片段,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后分别获得1 400 bp和5 400 bp片段,测定序列与目的基因一致.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观察到特异性荧光,蛋白质印迹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3.LDH结果显示SDLY11株3D蛋白转染组的吸光度(A)490值高于SDLY107株3D蛋白转染组,分别为0.790±0.048和0.641±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5),SDLY11株3D蛋白引起的细胞膜损伤情况较SDLY107株3D蛋白严重.MTT比色法结果显示SDLY11株3D蛋白转染组的A570值低于SDLY107株3D蛋白转染组,分别为1.028±0.020和1.081±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SDLY11株3D蛋白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大于SDLY107株3D蛋白.Annexin-V/PI双染法结果显示,SDLY11株3D蛋白转染组和SDLY107株3D蛋白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1.471±0.246)%和(1.465±0.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973).结论 与SDLY11株3D蛋白相比,SDLY107株3D蛋白引起的细胞损伤程度较轻微,且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较弱,更有利于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
白永娟庄志超郝树彬李纯王莉鸿袁晓晶赵丽王志玉温红玲
关键词:细胞损伤
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2009—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初步探讨VPl区核苷酸或氨基酸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从手足口病(HFMD)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获得23株EV71病毒株,RT-PCR扩增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3株分离株与A、B基因型同源性较低;与C4亚型的C4a群代表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到92.8%~93.5%和98.3%~99.3%,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各分离株间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2009—2010年临沂地区流行的EV71是C4亚型的C4a群,HFMD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无特征性差异。
司鲁莹高峰温红玲赵丽宋艳艳许洪芝袁晓晶王志玉
关键词:VP1基因基因特征
大黄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研究大黄乙醇提取物的抗新城疫病毒(NDV)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大黄乙醇提取物对NDV感染的拮抗作用。结果:20g/L剂量大黄乙醇提取物对BHK21细胞未有任何毒性作用;0.5g/L大黄对NDV所致CP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可预防NDV感染,并对NDV的复制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结论:大黄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NDV作用。
王志玉许斌宋艳艳王桂亭薛永磊王小凡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体外研究乙醇提取物细胞培养
副黏病毒F蛋白融合活性位点中病毒特异性氨基酸基因突变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副黏病毒融合蛋白(F)融合活性位点中的病毒特异性氨基酸在细胞融合中的作用。方法以新城疫病毒(NDV)和人副流感病毒(hPlV)为例,在已确定的F蛋白融合活性位点中对病毒特异性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然后将突变体F基因与同源或异源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共转染BHK21细胞后,在真核细胞中表达。Giemsa染色和指示基因法检测细胞融合功能,荧光强度分析(FACS)检测F蛋白的表达效率。结果在NDVF的突变体中,N150D—L152D的融合功能达到野毒株的46.31%;而N257D—N258D—Q259E、G271D—N272D和Q279E—Q281E的融合活性却几乎消失,分别只有野毒株的1.25%、3.14%和2.23%;N296D—N297D的融合功能是野毒株的97.68%。在hPIVF的突变体中,D143A-E145A的融合功能达到野毒株的32.63%;E223Q—K224A几乎不能形成合胞体,其融合活性只有野毒株的1.91%:K263A—R265A、D268A—D270A和R475A—R476A的融合功能分别是野毒株的14.63%、19.52%和28.95%。FACS结果表明,NDVF的N257D—N258D-Q259E、G271D—N272D和Q279E—Q281E突变体及hPIVF的E223Q—K224A突变体F蛋白在细胞表面几乎没有表达;其余所有突变体F蛋白的表达效率与野毒株相比,基本不变。结论对于NDVF来说,N257、N258、Q259、G271、N272、Q279、Q281对NDVF的特异性细胞融合功能起重要作用;N150和L152也起一定的作用,但是N296和N297却没有作用。对于hPIVF来说,E223和K224对hPIVF的特异性细胞融合功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D143、E145、K263、11265、D268、D270、R475、R476的作用也很重要。
柴相君任桂芳潘新良任桂杰王志玉
关键词:副黏病毒融合蛋白活性位点基因突变
风疹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风疹病毒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能够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Ras-Raf-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是病毒增殖与细胞生存的必要通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p53蛋白和TAp63蛋白能够进入细胞核与DNA特异结合,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的物质(细胞色素C等)释放,进而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本文从风疹病毒感染的细胞系,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病理改变和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因子等方面对风疹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李振梅褚福禄刘颖王志玉
关键词:风疹病毒衣壳蛋白信号通路
狼毒大戟对病毒性T细胞白血病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研究中药狼毒大戟抗病毒性肿瘤机理。方法  6 15近交系小鼠 5 0只 ,随机分为5组 ,其中设肿瘤对照组 (Ⅰ ) ,2种剂量的治疗组 (Ⅱ、Ⅲ ) ,药物对照组 (Ⅳ )和正常对照组 (Ⅴ )。治疗组和肿瘤对照组皮下接种L6 15白血病肿瘤株 ,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每天经胃分别给予狼毒水浸出液1.8g kg( 36mg)、3.0g kg( 6 0mg) ,连续 1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观察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及DNA电泳图谱 ,并检测肿瘤细胞c 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结果  3.0g kg狼毒给药组外周血白细胞[( 0 .116 4± 0 .0 12 3)× 10 9 L]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 [( 0 .2 199± 0 .10 99)× 10 9 L],P <0 .0 1。 1.8g kg和3 .0g kg狼毒药物组的细胞凋亡率 ( 2 3 .6 0 %± 2 .2 7% ) ,( 36 .40 %± 4.99% )均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 4.6 0 %± 0 .97% ) ,P <0 .0 1。在治疗组动物外周血中观察到大量的具有特征性的凋亡细胞和典型的DNA凋亡梯形电泳带。与肿瘤对照组相比 ,狼毒治疗组肿瘤细胞c myc和ras基因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 (P <0 .0 1) ,表达强度也明显减弱。随着狼毒剂量增大 ,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狼毒大戟能抑制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增殖 ,并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c myc和ras基因表达发挥抗病毒性肿瘤的作?
姚苹崔晞刘萍王淑娥
关键词:狼毒大戟逆转录病毒白血病癌基因
风疹病毒JR23株糖蛋白E1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和抗原性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表达风疹病毒 (rubellavirus ,RV)JR2 3株包膜糖蛋白E1 ,为研究E1蛋白的结构功能、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和重组蛋白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 E1基因的表达质粒 pGAPZαA E1经AvrⅡ线性化后用LiCl法转化酵母菌 ,在YPD(含 1 0 0 μg/mlZeocinTM)平板上两次筛选 ,挑出单菌落 ,于液体YPD中培养 ,并在不同时间收集培养物 ,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分析。结果 SDS PAGE显示E1重组蛋白在毕赤酵母中高效稳定表达 ,在 4 8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 ,之后趋于稳定 ,上清和细胞中均有蛋白表达。Westernblot结果表明 ,上清中的E1重组蛋白能够分别与抗RV的阳性血清和单克隆抗体反应 ,而细胞中的E1重组蛋白只能与抗RV的阳性血清反应 ,不能与单克隆抗体反应。这说明所表达的蛋白一部分在信号肽的引导下分泌出胞 ,并经过折叠形成了正确的构像 ,能够与单克隆抗体结合 ;而另一部分由于蛋白本身的跨膜区连在了细胞膜上没有分泌出去 ,没有形成能够被单抗识别的构像 ,不能与单抗结合。结论 E1包膜糖蛋白在酵母菌中成功表达 ,且免疫反应性良好。
温红玲王志玉宋艳艳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王桂亭许洪芝
关键词: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风疹病毒抗原性分析免疫反应性LICLE1基因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