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58 被引量:310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春丽李梦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小麦
  • 16篇基因
  • 12篇籽粒
  • 10篇根系
  • 9篇淀粉
  • 9篇冬小麦
  • 7篇胁迫
  • 6篇土壤
  • 6篇小麦籽粒
  • 5篇养分
  • 5篇施氮
  • 5篇转录
  • 5篇转录因子
  • 5篇小麦产量
  • 5篇小麦品种
  • 5篇利用效率
  • 4篇氮肥
  • 4篇氮量
  • 4篇氮素
  • 4篇淀粉合成

机构

  • 58篇河南农业大学
  • 8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信阳市农业科...
  • 1篇新乡市农业科...
  • 1篇农业农村部环...

作者

  • 5篇王晨阳
  • 4篇马冬云
  • 4篇李向东
  • 2篇贺德先
  • 2篇秦峰
  • 2篇方保停
  • 2篇郭天财
  • 2篇邵运辉
  • 2篇王文亮
  • 2篇吴寅
  • 2篇赵旭
  • 1篇尹钧
  • 1篇张春丽
  • 1篇李磊
  • 1篇张剑
  • 1篇王慎强
  • 1篇程红建
  • 1篇岳俊芹
  • 1篇曹丽茹
  • 1篇谢迎新

传媒

  • 1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6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14-羟基芸苔素甾醇对冬小麦小花成粒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索14-羟基芸苔素甾醇(14-HBR)对小麦穗花发育成粒的影响,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V1)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V2)为材料,在小麦拔节后20 d叶面喷施0.05μmol∙L^(−1)的14-HBR,通过观察穗花发育进程,测定旗叶碳氮代谢酶和不同器官碳氮含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外源14-HBR对穗花发育的调控效应及促粒增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外源14-HBR可以有效增加小麦可孕小花数量,提高可孕小花和小穗结实率,对大穗型品种V2促进效果更明显。喷施14-HBR可以提高小麦旗叶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且总体上对品种V2的促进效应更高。外源14-HBR可以提高穗和非穗器官的可溶性糖和氮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可溶性糖向穗部转运,提高穗器官C/N比,为穗花发育提供充足的碳营养,且总体对品种V2的促进效果更好。考察V1和V2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发现,喷施14-HBR对两品种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而对穗粒数和产量促进效果显著,其中产量增幅分别为9.31%和12.03%,穗粒数增幅分别为9.85%和11.40%。喷施14-HBR主要通过提高小麦碳同化能力,增强氮素吸收与积累,促进碳营养物质向穗部转运和分配,从而为穗花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以减少可孕小花的退化和败育,进而提高小花结实数和结实率,且对大穗型品种的影响更明显。
刘北城段剑钊戎亚思张艳艳贺利王永华郭天财冯伟
关键词:冬小麦小花发育生理特性穗粒数
小麦TaAAC基因克隆及功能的初步验证被引量:1
2020年
为明确ATP/ADP转运蛋白在小麦籽粒粒重及淀粉合成方面的作用,以百农207 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获得TaAAC的基因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AAC基因CDS长度为1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TaAAC蛋白位于线粒体内膜和质体膜上。随后,以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为载体,以GFP基因为指示基因,利用VIGS和qRT-PCR技术对TaAAC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诱导接种后24 d和29 d,TaAA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较对照下降51%和67%。BSMV病毒诱导TaAAC基因沉默后的百农207籽粒内总淀粉含量和千粒重均较对照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TaAAC基因正向调控小麦籽粒的淀粉合成,提高该基因表达有助于增加小麦粒重。
高宏欢刘素君姚永伟冯健超杜晨阳谢迎新王晨阳卢红芳马冬云
关键词:小麦淀粉合成
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小麦苗期的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为在苗期可通过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对氮高效小麦品种进行鉴别,利用营养液培养法,在正常氮(5 mmol·L-1)和高氮(45 mmol·L-1)处理下,研究了黄淮平原区18个主栽小麦品种苗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关系;通过干物重和氮积累量与根系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供试小麦品种植株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不同氮效率类型。结果发现,在两种氮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的根干重、茎叶干重、单株干重、根氮含量、茎叶氮含量、单株氮含量、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可作为氮效率评价指标。小麦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育种早期筛选高氮效率材料的指标。不同氮效率类型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均表现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幼苗植株氮积累量和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预测模型,拟合精度在91.91%以上。小麦不同氮效率类型间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单株根尖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产上可根据小麦苗期根系的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判断其氮效率高低。
陈旭杨习文李文周苏玫徐凤丹贺德先
关键词:小麦根系形态性状数量性状氮素利用效率
氮肥运筹对潮土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1
2019年
为探究适宜于黄淮潮土区的合理氮肥运筹方式,为中国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黄淮潮土农田定位试验地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氮肥运筹方式:基施控失尿素(T1)、基施普通尿素+追施普通尿素(T2)、基施控失尿素+追施普通尿素(T3)和基施普通尿素+追施控失尿素(T4),各氮肥运筹方式均包含0、80、160和240 kg·hm^(-2)(以N计,下同)4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平均单季籽粒产量、周年产值及周年纯效益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氮肥利用效率则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以160 kg·hm^(-2)时效果较优。T1处理小麦季籽粒产量、周年产量、周年产值及周年纯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效益分析表明,虽然T1处理在等氮条件下氮肥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其较其他氮肥运筹减少了追肥人工成本,加之该处理产量相对较高,最终该处理纯效益相对较高。结合施氮量与产量曲线方程,在160~173 kg·hm^(-2)施用范围内一次性基施控失尿素符合当前研究地区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实际情况,且能保证产量收益。
张伟纳刘宇娟董成谢迎新马冬云赵旭岳艳军王晨阳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氮肥利用率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河南省许昌市张潘镇4个不同施氮水平11年定位试验,施氮量分别为0(N0)、180 kg·hm^(-2)(N1)、240 kg·hm^(-2)(N2)及300 kg·hm^(-2)(N3),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碳氮含量、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变化,并探寻长期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调控路径。【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呈现大团聚体(>0.25 mm)向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转化的趋势,显著降低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碳、氮含量在0—20cm土层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上升,20—4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N0相比,0—20 cm土层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3.1%—37.2%和19.4%—29.4%;20—40 cm土层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5.3%—32.2%和6.1%—29.3%。长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N0相比,施氮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提高31.6%—62.0%,微团聚体提高8.7%—61.2%,粉黏粒提高14.0%—81.7%。在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中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2.6%—51.0%、25.7%—35.9%和3.2%—9.7%,且均以N3处理最高。在2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7.6%—35.2%、11.7%—24.0%和1.1%—12.9%,且均以N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还表明,长期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了产量。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提高小麦产量188.1%、177.3%和173.2%。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施氮通过改变土壤及团
韩潇杰任志杰李双静田培培卢素豪马耕王丽芳马冬云赵亚南王晨阳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土壤团聚体小麦产量
干旱胁迫下喷施14-羟基芸苔素甾醇对冬小麦穗花发育及碳氮代谢的调控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明确外源芸苔素甾醇类化合物(brassinosteroids,BRs)中14-羟基芸苔素甾醇(14-hydroxylated brassinosteroid,14-HBR)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穗花发育成粒的调控效果,为小麦大田生产减轻干旱胁迫危害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大穗型品种周麦16(ZM1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YM49-198)为试验材料,试验处理包括中等干旱条件下(0-4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47.38%~61.91%),在小麦拔节后20天设置叶面喷施0.05μmol/L的14-HBR(DBR)和喷施清水对照(DCK);拔节期正常灌水条件下(灌水750 m^(3)/hm^(2))喷清水对照(WCK)。调查两品种小麦幼穗可孕小花发育动态,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碳氮代谢动态,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两品种3个处理的每穗小花数均表现为WCK>DBR>DCK趋势,干旱胁迫下喷施14-HBR与喷施清水相比,能有效降低小花退化和败育,增加可孕小花成粒数,但其效果仍不能完全抵消中等缺水的胁迫效应。喷施14-HBR处理6天后,两品种穗器官和非穗器官干物质重和氮素积累量、穗可溶性糖含量、穗/叶可溶性糖值、穗/非穗器官氮积累量值、穗器官的碳/氮(C/N)值均高于干旱对照处理,而穗/非穗器官干物质值、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器官C/N值则均低于干旱对照处理。与干旱对照处理相比,两品种的灌水和喷施14-HBR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穗粒数和产量,穗粒数增幅分别为50.69%和16.04%(ZM 16),38.98%和15.07%(YM 49-198);产量增幅分别为99.44%和28.93%(ZM 16),92.86%和26.86%(YM 49-198);喷施14-HBR处理和干旱对照处理的穗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就产量三因子调控效应而言,干旱条件下喷施14-HBR主要是通过提高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且对大穗型品种ZM16的增粒增产效果好于多穗型品种YM49-198。【结论】干旱胁迫下在小麦小花退化前外源喷施14-HBR可以促进源器官物质生产,调节穗和叶可溶性糖,穗和非穗器官干物质重及氮素的分配,�
刘北城张艳艳戎亚思魏永康段剑钊贺利王永华郭天财刘万代冯伟
关键词:干旱胁迫碳氮代谢小花发育
小麦根际解钾微生物与土壤钾含量、钾素利用率及根系活力的关系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肥料施用方式和施钾量对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土壤钾素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8-2020年连续两年,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肥料(A):设20%有机肥(鸡粪)+80%氮肥(A1),100%氮肥(A2)2个水平;副区为施钾量(B):设不施钾(B1)、减量施钾80 kg/hm^(2)(B2)、常规施钾120 kg/hm^(2)(B3)、增施钾肥160 kg/hm^(2)(B4)4个水平;副副区为小麦品种(C):西农979(C1)、豫农202(C2)。分别在冬前、返青、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时,调查分析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小麦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结果】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施钾量、品种及年份对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小麦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均达5%或1%显著水平。在小麦全生育期内,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条件下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显著提高,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降低;随施钾量提高,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提高,而施钾量过大时则有所降低;有机肥和常规施钾量配施处理的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而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降低幅度最大。有机肥和钾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处理的钾素利用效率提高2.24%,与不施钾相比,在两年中常规施钾植株钾素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高可达75.15%,且有机肥和常规施钾配施处理下钾素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达4.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与小麦根系活力、土壤速效钾、缓效钾或矿物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而降低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钾肥减施条件下,采用有机无�
邓永兴王文亮周苏玫詹克慧徐利利付锦州郭芳芳韩亚倩杨习文贺德先
关键词:小麦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
小麦G2-like转录因子全基因组分析及抗逆相关基因鉴定
【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而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常遭遇的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小麦生长,挖掘小麦逆境响应相关基因及功能验证可为小麦抗逆育种提供理论...
高宏欢刘素君冯健超江薛丽马冬云
关键词:VIGS
文献传递
小麦品种抗旱性与深根性和深层根系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4
2017年
为明确小麦根系垂直生长与抗旱能力的关系,以不同抗旱类型品种洛旱6号、西农979和郑麦366为材料,在柱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最大根深、根干重垂直分布、根系活性垂直变化等性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根深在挑旗期达最大值,越冬至挑旗期间根系生长速度快。挑旗期和抽穗期不同抗旱类型品种间根深差异显著,其中抗旱性强的品种最大根深较大;与抗旱性弱的品种相比,抗旱性强的品种总根干重和深层根干重小,根系生理活性强。籽粒灌浆期表现为抗旱性越强,深层根系生理活性越强。据此认为,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未必具有较大的根干重或深层根干重,但其根系下扎深且深层根系生理活性较强,尤其是生育后期的根系生理活性强。
李梦达李向东牛洪斌杨习文靳海洋贺德先
关键词:小麦抗旱性根系生理活性
采用立方体取样法提高小麦根系研究精准性的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为减少取样误差,提高小麦根系研究的精准性,于2018—2020年分别采用立方体取样法(CSM)、根钻法(CK1)、挖掘法(CK2)对西农979、周麦27进行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根系生长发育和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CK1和CK2处理,CSM处理的根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测定值较高,20~40 cm土层中不同处理上述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大于0~20 cm土层,且在生育后期不同取样方法上述指标测定值之间差异较大。相较于CK1和CK2处理,CSM处理的根系活性测定值较高,通过不同取样方法测定的根系活性差异较大,尤其是在生育前期,而生育后期差异缩小;全生育期不同土层中根系活性的差异较大,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而20~40 cm土层中不同取样方法下根系活性测定值的差异大于0~20 cm土层。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不同取样方法根系性状测定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方程的建立,可根据CK1、CK2处理的根系性状测定值估算CSM处理根系性状测定值,从而对CK1、CK2的测定值进行矫正。比较而言,立方体取样法虽然操作要求高,但获取的根样代表性强,根系性状调查分析精准度高、误差小。
杨一晨杨习文吴寅黄源徐利利付锦州郭芳芳周苏玫贺德先
关键词:小麦根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